基于线上学习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研究

2021-11-26 20:02臧红敏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作业家长数学

臧红敏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史各庄镇秦各庄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当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作业量大,占满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作业没有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与学生日常生活也联系不紧密,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就会觉得作业内容单调、乏味;作业布置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作业缺乏层次性,没有弹性;作业缺乏应用性,学生不能感受到其实用价值,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遏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没有及时批改作业,没有评价,学生没有动力;等等。

除此作业的布置内容和方式以外,当下我们的作业评价标准也比较单一,主要考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的时间。而这样的评价标准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差异之上的,教师可能会因此忽视学困生在完成作业上的努力,没有对他们的付出进行及时评价,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个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和家长是一种新颖的尝试,对于学校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学会利用线上学习的优势,在提升自身的同时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一、小学学生线上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线上数学学习意识不强

一方面,一部分的家长和学生认为返校后无论什么情况,教师都会“从零开始”教学,所以于线上数学学习意识上不重视,认为现在听不听无所谓,返校后再学就是了。另一方面,部分老师每天也只是推送一些资源和布置作业,没有更多地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和家长对于线上数学学习更是不放在心上。

(二)线上数学学习学生参与度较低

直播课堂中,教师点名连麦,有些学生要不就是回答“老师,我这边网络很卡”或者“老师我要回答的都给刚刚那个同学说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要不就是既不接听也不拒绝忽视的状态。课后交作业的数量总是参差不齐,有些人是大半夜才交作业有些人是第二天才补交作业而及时上交作业的学生中,基础题不会做,老师评讲过后的题目答案不全或者还未订正比比皆是。

(三)家长的管教措施没有及时变换

在之前的学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基本上是:上课靠老师抓听课效果,下课去接送班做作业。家长在其中发挥的监督作用极小。现在进行线上数学学习后,几平是靠家长全程监督。但家长几乎还是老办法,一问三不知:不知道听课了没有、不知道作业做了没有不知道怎么沟通,上班没办法监督在家学习的孩子,下班只是动动嘴巴问候”作业完成了没有”实际上做出具体行动措施的家长很少。

二、现状扫描:教师布置作业“一个愿打,一个不愿挨”

(一)高认同度下的矛盾行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到:“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的评价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笔者曾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任教的两个四年级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两个班一共74 人,共发放问卷74 份,收回74 份。

经过处理分析,有高达96.7%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是很有必要做的,然而只有大约10%的学生喜欢写作业,更多的学生不喜欢写作业,尤其是不喜欢做综合性试卷。可以发现,学生还是知道写作业的重要性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绝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愿意写作业,这无疑是目前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矛盾。

(二)“大水漫灌”模式下的低效率应用

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战术,搞“大水漫灌”。因此,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作业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则被忽视了。作业的过程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有的教师追求作业的千篇一律、工整规范,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的生长点。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因此,这样精心设计的作业,看似形式丰富,大部分却是教师拿来就用的试卷练习,是一种低层次的作业布置,并没有达到对学生的育人效果,只能让学生不堪重负。

三、原因分析:学生完成作业——身在安静教室,心在纷繁世界

(一)长期线上学习产生的网络依赖

与往届学生不同,很明显,经历疫情返校以后,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和作业有了全新的体验和认识。首先,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了网上学习,并且光明正大地用起了平板或者手机;其次,作业不需要教师面批,上传到钉钉或者QQ 作业上教师就能批改了。因此,当这些学生返校以后,已经在家舒服地进行过线上学习的他们,一旦在教室进行规范化的线下教学,他们会觉得不适应。经过笔者的观察,部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意识有明显的退化迹象。另外,根据笔者了解,因为家长的工作等原因,很多家长并没有时间一直陪着孩子学习,当他们把移动设备给孩子的时候,就已经默认孩子只会用它来学习,却不知道很多孩子用这些电子设备来娱乐。甚者有的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还会利用这些设备查找作业答案。因此会出现有些学生线上学习表现很好,线下测试就一落千丈的现象。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学生也慢慢回到了校园。然而我们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心里却还在想着手机里的节目和游戏。在当下线上教育平台兴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名学习网上课程,想在线上进一步辅导孩子的学习,然而有些学生却仗着有网上课程“兜底”,课堂听课效率低下,作业完成不认真,这些问题都是线上学习产生的网络依赖造成的。

(二)学生的意愿对立于家长的一厢情愿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学习和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但是当缺乏监督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的意愿并不强烈。

根据笔者的经验,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还是能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但是当回到家面对父母额外的作业时,他们普遍抵触心理很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兼班主任,也已经无数次接到了家长这方面的求助电话。家长的一厢情愿换来的往往是孩子的无情拒绝。

四、策略构建:师生共同设计完成作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生活性作业——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数学作业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达到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现象拍照或者拍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另一方面,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电子设备对于数学学习的辅助作用。

例如,在学习了《千米和吨》这一单元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笔者设计了“玩转计量单位”这一实践性作业,学生通过在现实生活中拎一拎、抱一抱、走一走充分感受到了长度和重量单位。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多角度记录自己的作业过程,并通过QQ 作业的形式分享自己所拍的图片、视频等信息,这是一般线下作业所不能实现的。

(二)趣味性作业——寻找作业的“隐藏之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有趣新颖。在设计趣味性作业时,教师要充分关注“直观想象”这一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让数学作业能够搭建抽象结构与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基础,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推动学生在数学实践性作业探究与解答过程中,生动地、形象地感知事物的形态变化,善于利用图形和空间想象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数学由此变得立体、饱满起来。

例如,在学习了三年级“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课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生两人一组,利用电脑上的画图工具,将两个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还有一条线段设计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比比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这个作业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习了“你知道吗” 板块以后,学生对数学家的故事十分感兴趣,笔者就因势利导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个人利用电子设备独立查找一个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用你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五、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线上学习的不断推进,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将是我们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线上学习模式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尤其在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上更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会合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作业家长数学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