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中中外应急语言学知识的运用及作用

2021-11-26 13:44张卓玥吴焱玲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语言学抗疫应急

张卓玥 吴焱玲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一、应急语言学知识概述

应急语言学知识是一种特殊领域、特殊用途的语言应用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知识体系。主要研究的是应急方面的语言。此次疫情的突袭,给全球抗疫中中外应急语言学知识的运用提出了挑战,值得骄傲的是,在这次突然到来的疫情考验中,我们的应急语言学知识经受住了一定的考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更客观的来说,我国在中外应急语言学知识的运用和服务上还不是“自觉行动”,只是一种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应急需要。从长远来考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急语言学知识是需要具备的一种应急体系和能力,只有较为完善的应急语言学知识体系和语言能力,才能更好的保证当国家在遇到和处理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或者紧急事件时有更多的底气和力量。

二、全球抗疫中中外应急语言学知识的作用

在一场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面前,每个普通人都应该负起责任去努力打赢这场毫无硝烟的战斗。因为抗击疫情不仅仅只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而是全方位、全社会都应该参与的一项工作,是一场全人类共同的战争。而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就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紧急救援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是极其重要的,在这时,应急语言就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全球抗疫的形成也给应急语言学知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疾病的命名、各类多语种信息资料的发布、应急语言翻译服务、新闻宣传使用语、各类谣言的防控等各种语言问题,都直接关系着我们在应急救援和处理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对于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抗击疫情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总体来看,以当前全球抗疫为宗旨的应急语言学知识应该能够发挥出以下一些作用:

1.规范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词汇表达及使用。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外文局已经分四批审定公布了513个词汇,内容涉及医学专有名词,政策举措,防控救治,社会生活等,其中很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鉴于当下疫情全球蔓延的趋势,在不断拓展词汇的基础上,外译方案应至少包括联合国主要工作语言,并提供必要的多语释义;

2.提供多语种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包括临床表现、治疗对策、护理实践经验等,突出了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预防和应急救治过程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有效宣传、推广“中国抗疫模式”;

3.提供多语种新冠肺炎日常防护、自诊和隔离知识。为了缓解病患压力,同时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阅读偏好,文本可以多媒体方式呈现;

4.提供与新冠肺炎有关的多语种法律咨询服务。尤其是疫情带来的“不可抗力”所引发的各类商务纠纷的调解、索赔、仲裁等内容;

5.提供多语种全球疫情通报、领事及应急服务、交通和出入境检疫信息,方便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和全球华人更好地安排生产、生活。

三、全球抗疫中中外应急语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

(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临,其在国内乃至全世界的蔓延程度和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民众的预期。目前,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依然不能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仍然是重中之重。从“封城”到“解封”我国经历了艰难的一段日子。能取得如今的防疫成果,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很多新闻报道中“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最美逆行者”等词语屡见不鲜。很多媒体陆续发布了《中国抗疫:世界该有的视角》《不信谣不传谣 疫情面前勤思量》等报社、网站博主、海内外师生制作的英文视频,向世界分享了中国的战疫记录,也讲述了中国战疫故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所建立的有组织的应急外语发布机制,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快速、及时地发布真实信息,并建立有效的对外沟通机制,更好的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二)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运用

全球抗疫过程中,医患关系是备受关注的。无论是在治疗,还是在防护、预防等方面,医护人员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在这场人类的共同战争面前,医护人员付出的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应急语言知识在医疗卫生领域体现的更加频繁。“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拐点(turning point)”“致病源(pathogen)”“特效药(specific medicine)”“方舱医院(temporary treatment centers)”“疫情无国界,人间有真情(virus knows no borders,but the worst of times reveals the best in people)”等这些应急语言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和爱心,也给予了患者更大的信心,面对这样的灾难,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共同努力,携手抗击疫情,才能最终取得抗疫的胜利。

(三)在全民抗疫中的运用

语言帮助公众树立了一个高度统一的抗击疫情意识,多语种、各类型和形式的应急语言抢险救灾,满足了不同群体和受众对不同语言的要求。社会可以借助于语言的强大力量,将社会公众凝聚到一起,共同抵御这次疫情。比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抗疫工作中的自豪感和动力,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自主研发出了微信版、网络版、抖音版、融媒体口袋图书、即时翻译软件等7 种语言服务,可以涵盖武汉、襄阳等曾经较为严重地区的方言区。“防控疫情,我们在一起”“抗击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我们在行动!“祝福自己,一切安好!”“无接触配送”“Abstandsbier(远距离啤酒)”“Coronamde (新冠肺炎疲惫)”“Ausgangsbeschrnkung(外出限制)”等一些和疫情有关的词语层出不穷,既彰显出了对疫情处理的关注,也说明在应急事件上语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在国际合作中的运用

近些年以来,不论是在促进国际经济社会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方面,还是在积极推动我们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方面,我国都已经开始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角色。特别是在这次这个毫无昔日硝烟的国际战场上,我国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是值得被点赞的。尤其是作为国家媒体主力军和主渠道的新华社,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向全世界准确表达了中国的声音和故事,用独特的、具有中国元素和中国韵味的应急语言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大国之风和大国的气度。在发生疫情之后,新华社第一时间做出权威的表态,坚持每天都推出英文版的评论,向全世界国家和全世界人民表达中国的立场和声音,对于那些抹黑中国、歪曲事实的个人或者组织也绝不姑息,发挥出了其作为国家第一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在这场战斗中,新华社的各项报道被很多其他媒体采用,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进行传播。而其中一个非常高频的词语“命运共同体”,不仅得到了海内外华人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表达。在这次全球范围的抗疫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共同携手、共同战斗,才能共渡难关,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四、全球抗疫中中外应急语言学知识水平提升策略

(一)加强疫情应急语言基础设施建设

在本应该平静和享受团聚的时刻,疫情的到来给我们来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在这次疫情中,我国以及全世界国家都在积极应对,但暴露出来的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疫情应急语言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必须要建立一个针对疫情的防控、管理、应对等各个项目的开放性语料库和技术知识库。在这个语料库中,要把搜集和整理得到的所有关于疫情的信息资源都进行整合和分析处理,以方便更多有需要的人进行查询和下载。术语知识库需要具有多国语对、汉外语对、汉语与地区性方言语对、手语符号等各种专业化、规范性的内容,以确保应急语言在疫情期间可以以标准和规范的形式进行实时交换和共享。

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全球疫情信息译解服务平台。中外语言翻译、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手语翻译等服务都是需要我们具备的翻译服务种类,以向所有全世界具有翻译需要的组织或者其他个人及时提供关于我国疫情的信息中外翻译服务,使得疫情信息可以共享,在分享我国抗疫成果的同时,也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闭嘴。需要说明的是,翻译服务平台的信息可以被访问和下载。

最后,要建立应急中外语言服务人才数据库,尤其是非通用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手语人才的数据库系统,以便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提供相应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为全球抗疫的成功助力。

(二)加大对应急语言知识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我国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像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都可以与应急语言学知识进行相互融合。通过把这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应用到应急语言技术当中,来增强应急语言学知识的舆情监控能力,这样在进行语言应急救济、分析、处理,以及在疫情过后通过应急语言学知识来进行安抚、康复和重建等能力上都会产生助力。因此,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和加大对中外应急语言知识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共享机制的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紧跟应急语言发展的趋势,使得应急语言学知识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从而可以在全球抗疫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对应急语言学知识的研究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应急语言学知识在湖北武汉的疫情中发挥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之所以此次运用比较顺利,和对湖北方言的相关研究是分不开的。而国家对于各个地方的方言是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的,在支援武汉的过程中,就使用了相应的中外应急语言学知识,使得医患之间的相互沟通较为顺利。但在全球抗疫过程中,不仅需要医患之间进行顺畅的沟通,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也需要就各国抗疫的成果、抗疫的经验等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现在的抗疫语言形势是越来越复杂的,在此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应急语言学知识的相关研究,比如要研究其语言结构、语言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设立针对全球疫情的应急语言学知识研究基地,以实现对应急语言学知识的集中研究和集中管理。

五、结语

总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我国运用应急语言学相关知识在抗疫中整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如应急语言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语料库、译解平台、人才数据库不足等,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基本解决这个问题,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必定会给解决过程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优的结果。此外,如今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加快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区域链、人工智能技术等与应急语言学的连接,提升应急语言学知识技术无疑会给抗疫过程更多的推动力。最后,不管是应急语言基础设施还是知识技术,都必须建议在有过硬的应急语言学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加大英语语言学知识研究力度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研究的主体是各大高校,因此要充分发挥各大高校语言学专业的作用以及加强高校语言学专业与医药专业的连接,为应急语言学知识研究创造有效平台。

猜你喜欢
语言学抗疫应急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