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2021-11-26 14:45赵仁珺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机构专业

赵仁珺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社会工作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学校社会工作要在中国情境下真正地发挥作用,就必须要经历本土化的过程。学校社会工作在学校场域开展实务过程中,总会面临到角色不清以及角色困境等问题,梳理清楚其角色身份,分析其角色处境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同时,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师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一、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分析

(一)学校社会工作者面对机构时的角色

1.专业践行者。

机构在H 学校开设社工站,但具体的服务工作还是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者践行中须遵守本专业和机构的价值理念,从而达到专业和机构的目标。社会工作者和机构式相辅相成,同命运共呼吸。机构也定期开展督导工作,促进一线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提升。

2.社会调研者。

H 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工作做评估和总结,从而检测自己完成机构下达任务的效果。学校社会工作者现在遇到的挑战对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发展性建议。社会工作也借助学校这个场域丰富和拓展了实务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针对“问题学生”、校园暴力、单亲家庭、家校合作模式等相关话题进项研究。

(二)学校社会工作者面对学生时的角色

1.信息收集者。

H 学校社会工作者每学期都会分配到基本个案访谈的任务,个案访谈目的是建立关系,收集信息。访谈对象是针对所有在校学生。访谈基本内容是介绍社会工作者、案主转校原因、自我和家庭信息三大部分。在访谈过程中要关注案主的重大事件,并进一步询问。

2.需求满足者。

在给学生介绍社工站的时候,都会提到,学生如果今后有什么需要或者对学校有什么期待都可以和学校社会工作者反馈和交流。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设计中,学校社会工作者都会根据案主的需求进行设计或适当调整。

3.游戏带领者。

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个案过程中会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建立关系,也小组工作中就更不用说了,没有活动节目的小组工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社会工作者借助学生们最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参与进来。久而久之,社会工作者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就成了可以一起玩游戏的人。大部分学生会放下防备和拘束,愿意和社会工作者建立关系。

(三)学校社会工作者面对学校时的角色

1.教育创新者。

老师、行政人员已经是社会普遍接受的学校人员配置。在价值理念和实务操作不同于前两者的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引进也为学校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H 学校的两个校本课——桌游和雕刻,是学校的一大特色,都是由社会工作部门承办。但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学校在面对这一全新的概念时,需要与学校任课老师以及行政人员区分开来;与老师、行政人员一起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自身需要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一角色定位中,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为学生带去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同时还为学校的老师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和班主任的关系建立好之后,班主任遇到烦恼或困难,也会和社会工作者交流,社会工作者也会相应地疏解情绪,提供工作建议。

2.资源链接者。

社会工作者背后支撑的社会工作机构本身就起资源提供者,需要在周末看展亲子互动,还得借助机构的场地,当学校想要办相关的知识讲座,社会工作者能提供的资源更能切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学校若有需求,社会工作者有相应的资源就会链接到学校。比如学校要举办有关增强法律意识的德育活动,可以与社工机构的合适成年人部门进行资源链接。

3.问题解决者。

由于该学校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行为问题,老师没有时间处理,学校除了强制管理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处理问题时,学校以及老师如今都有意识地与学校社会工作者站求助和反应。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师和行政人员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减负效果。

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困境分析

人们在社会中也不仅仅只有一种角色,而是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从而我们每个人就拥有了一个“角色丛”。人们往往因为角色丛的多重角色不清或冲突,从而导致角色丛遭到破坏,影响个人的正常秩序。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在《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中认为,影响角色丛稳定发展的原因是“占据某一地为的任何人都有处于社会结构中不同位置的角色相关者的结构特征。结果,在这些角色相关者会以某种方式具有不同于上面所说的地位占有者的价值和道德期望”。[1]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困境,本文主要是在分析角色不清和角色冲突。

(一)角色不清

学校社会工作是在社会迅速变迁时期产生的新兴产业,在社会中的定义和功能还处于不断摸索过程,而摸索过程主要就是依靠学校社会工作者。H 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主要是本科毕业生,有着三年驻校社会工作的经验。

在学校社会工作过程中,由于前人经验不充分以及自身能力还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对自己的专业的认识本就存在盲区。其次是学校德育管理、老师、家长和学生对社会工作者这一新的学习角色的认识不足。

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机构里只受机构行政人员或者督导的管理,但是在学校场域里,社会工作者就面临着双重领导甚至多重领导。学校校长和德育主任往往会给学校社会工作者安排行政性的任务,这容易导致学校社会工作者面临角色不清的问题,疑惑自己到底是属于学校体制内的还是社会工作机构体制内的人员。再如,学校安排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只能跟随,不能进行主访工作,尤其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展家访工作就很被动,没有班主任的陪同,学校社会工作者没有权限单独进行家访。

(二)角色冲突

1.学校社会工作者处在学生和学校之间。

学校社会工作者面临保密原则与信息公开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与学生在会谈或小组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关系,从而获得有效信息并需要保密,另一方面,学校又去希望能全方面获得学生的信息,想借用社会工作者的成果来看学生是否有违纪违规的行为发生。

2.学校社会工作者处在机构和学生之间。

学校社会工作者和学生的比例失衡是H学习现状之一,这导致社会工作者工作量大,社会工作环境易受打扰,部分服务不充分的等问题。在学校里,社会工作者通过游戏、非正式交流等形式,很容易让学生们最先接纳自己。但是由于学校社会工作者数量有限,办公场地有限,学生们下课就会跑来社会工作办公室玩游戏,但与此同时,可能会打扰到社会工作者和案主正在进行的访谈。

3.学校社会工作者处在机构和学校之间。

在现有的体制之下,校长基本将社会工作归属于学校德育的范畴。学校德育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工作路径突出自上而下,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而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有自身需要坚守的价值原则,工作重点是促进学生身——心——社——灵改变和全人发展,工作路径突出自下而上,服务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由于学校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认识不全面,学校工作衍生出来了很多问题。在学校工作差人时候,往往给社会工作者安排本身与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无关的任务,但学校社会工作者考虑到自身在学校将来的发展,碍于情面只好接下任务。

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们,德育主任往往是采用说教和体罚的形式,还是一贯坚持“不打不成器”的传统教育方法,学校社会工作者发现这种方式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有用,尝试着去修改方式但是未果。面对逃学的学生,学校让老师和社会工作者去把孩子“抓”回来,“抓”这个行为背后的价值理念与社会工作者价值不符,但是社会工作者又没有独立的权力去进行家访,所以只能是先跟着去了。由于对访谈对象的保密原则,再交给学校的报告中要对部分信息做一些处理。

社会工作者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和竞争共存。两者需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某些事情达成一致。为班级举办活动,需要征求班主任的同意,社会工作者在为班主任提出建议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是否在班主任时间和能力承受范围内。但是在这过程中,老师的某些价值理念也会和社会工作者的不同,由于目前的老师是行政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社会工作者往往没有提出异议的勇气。

三、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新的领域开拓靠的是新人。在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初,困境和挑战是在所难免的,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坚信自己的在道路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将会为后期提供重大的借鉴意义。同时要将理论与实务牢牢结合,一线社会工作者要坚持在岗理论学习,要注重定期反思和总结,遇到问题及时与机构督导沟通;实习社会工作者要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关注社会工作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新闻。只有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素质,追求专业结果,学校社会工作者才能尽力去避免角色不清中的主观因素。

(二)机构要关怀员工,注重能力培养

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是靠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基层“摸爬滚打”,体察员工的不易和处境,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机构背后依托相对富裕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员工能力的培养,例如,开展讲座学习,增加督导次数,组织社会工作者间交流。在学校社会工作者处于行政体系中的人情面子关系与专业伦理两难境地的时候,机构应当支持学校社会工作者,给予社会工作者力量,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社会工作者对机构的认同和归属感。面对学校人才短缺的现状,既要宁缺毋滥,也要注重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秀实习生,通过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多名实习生的督导模式来减轻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负担、培养潜在社会工作者。

(三)提高学校和老师对驻校社会工作者的认识和重视度

一方面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自不懈努力要做出成绩,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社会工作者发展空间和信任。学校和老师在深入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困境,但尝试去接纳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新身份,增加从“身——心——社——灵”全人发展观的角度去管理和发展学生工作,也是不断在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每次开会的时间,组织教师和社会工作者之间讨论,在交谈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老师和学校对社会工作者的科学认识。

(四)社会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发展保驾护航

近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有6 处提及社会工作。在创新学校保护工作机制方面,《意见》提出“引入专业力量参与学生管理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建立学校社会工作站、设立社会工作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社会组织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资源链接、能力建设、心理干预、权益保护、法律服务、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收养评估等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志愿者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学校社会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性,取得专业结果,才有可能被社会接纳和认可,同时,学校和老师应该给予学校社会工作者发展平台。在现代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的社会中,应该认识到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发展潜力是素质教育的推动器。如何让他“推动器”稳定推进,是需要社会对学校工作提供相应政策保证。

四、结语

在社会工作入驻学校的过程中,既能给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但同时社会工作者面临着挑战。在“学校社会工作者”这一角色定位上,首先要求工作者对自身角色的全方面认识和熟知,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摸索,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背后需要机构作为坚强的后盾,给予力量和能力提升的机会。只有社会工作者自己清楚角色定位,加之与学校的互动,双方不断增加对“学校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理解,减少角色不清,从而避免角色间冲突。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做出一定成效,让社会有机会看到其积极的方面,并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机构专业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