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嘉兴路名中的运河文化

2021-11-26 16:51王海意王召宇
魅力中国 2021年28期
关键词:嘉兴命名运河

王海意 王召宇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路名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它不仅具有直观的定位作用,而且还是展现一个城市气质与品位的重要窗口,承载了民众的理想和愿景,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变迁,凝结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是京杭大运河沿边城市之一。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同时,也使其成为一座“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运河古城。其中,深厚悠久的大运河文化更是融入了嘉兴路名,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运河特色的路名。但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运河特色路名随之减少,这也为运河文化保护和路名规划敲响了警钟。

一、体现运河水利文化的嘉兴路名

人工开挖的运河多为连缀沿途自然河流和湖泊而成,地势、水流、水势和落差都各不相同。因而开凿伊始,人们就着手建造控制水流、水位的设施,以保障河道水流和航行船只的通行。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嘉兴路名使用了水利中的专有名词,如“埭”、“堰”、“闸”等,这与过去运河的水利建设密切相关。

嘉兴环城运河附近有一条路名为“姚家埭”,充分反映了一种悠久的运河水利文化。埭是人们最早用来控制河道水流、水位的设施土堤,也就是在河流中筑起一道土堤,用以拦截水流,抬高水位,积蓄水量。埭也曾是坝的古名,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坝的种类越来越多,埭便用来专指土坝或土堤。现嘉兴境内的杨家埭、钱家埭、张家埭、李家埭、栖柽埭、余贤埭等,相传都是唐末至五代时为运河所筑的土坝。

除此以外,水闸也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成就。嘉兴运河上有确切史料记载和证实的水闸开始于唐代,首先在堰的基础上建成斗门,即单闸,后又在单闸的基础上进一步建造了船闸,即复闸。嘉兴运河上较为有名的闸有杉青闸和长安闸,其中,杉青闸是古代大运河上的著名水闸,亦称“杉青第一闸”。杉青闸位于嘉兴城北运河段,在管理船只、节制流速和灌溉农田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嘉兴的一段运河淤塞,杉青闸便不再使用。现嘉兴仍有一条路,名为“杉青闸路”,这恰是对这段水利建设历史的证明。

另外,落帆亭的由来也与运河上的“杉青闸”有关。相传运河建造以来,南北往来的船舶都会经过此地,商人旅客络绎不绝,自此闸口逐渐成为了繁华热闹的集市,极大地促进了该地的经济与贸易。因有杉青闸的存在,船至闸前便要落帆,是为内河与外河的一条分界线。后来有人就据此特点在闸西侧建造了一座亭,并将其命名为“落帆亭”,以后的人多在此地迎送官员、饯别友人。至今为止,嘉兴市仍旧有一条路,名为“落帆亭路”。

由是观之,从“埭”到“闸”,运河水利设施经过了一个由单一到多样的演变过程。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些路的命名与运河水利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运河水利建设的变迁与发展在嘉兴路名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印证。

二、体现运河历史文化的嘉兴路名

嘉兴沿运河分布着众多历史遗迹,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进一步丰富了运河历史文化,并逐渐融入嘉兴路名之中。如“三塔路”的道路命名就与运河旁的建筑三塔及其传说故事有关。

三塔位于京杭古运河转弯处,是当时拉纤者必经之地,也是运河沿岸的标志性建筑。据《嘉禾志》记载:此处有白龙潭,水深流急,行舟过此多沉溺,人们推测“潭中有白龙兴风作浪”。后来,唐代有异僧行云过此,见而生悲悯之心,运土填潭,建塔三座以“镇潭中白龙”。宋张尧同《三塔》云:“石匮埋神物,灵光照夜多。龙归天上后,无复更风波。”此后,三塔更是以其优美独特的造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画,留下了诸多传颂佳作,“三塔路”的路名也由此而来。

大运河还以其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陶染了周边居民,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诞生于此,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和深远的影响,一些与文化名人有关的路名也随之产生。如宣公路,就是为了纪念唐代名相陆贽而得名的。陆贽嘉兴人,唐德宗时期任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古代“十大名相”之一,著有《陆宣公翰苑集》。为相时,他指陈弊政、废除苛税,但后因奸臣谗害被贬,死于忠州,谥宣,世称陆宣公。陆贽以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后世称赞,因而在嘉兴设有“宣公路”来纪念陆宣公。

运河周边还形成了众多历史文化街区,如芦席汇历史街区、月河历史街区和梅湾街历史街区等。它们以特殊的位置和地位,成为了运河历史文化的载体,包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们周边的路名也是对运河历史文化的见证。

梅湾街历史街区现位于嘉兴市西南湖北侧,因相传古代人们在这里种植梅花,且濒临京杭大运河河湾而得名。据《嘉兴地名志》记载:“梅湾街东起南当弄,西止二号桥。街以古园林得名。”如今的梅湾街历史街区西距京杭大运河约七百米,其间范蠡湖公园、西施梳妆台、放生池等,亦为名胜景点。街区内部的小放鹤洲、梅湾岛与梅湾古街共同形成了“一湾一街两岛”的景观带。街区内专有一条以“梅湾街”为名的道路,它位于梅湾街西广场南部,是梅湾街历史街区的一条主干道路。

三、运河特色路名的现状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嘉兴路名中蕴含了丰厚的运河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运河特色路名整体上仍呈减少趋势。并且,在具体路名的命名上也存在一些不规范情况。针对上述状况,我们总结出以下问题:

第一,由于城市建设发展,一些运河上的水利设施已被淘汰,部分与运河有关的路名随之消失。相较以前,现代的水利工程有了明显的进步,许多旧的水利设施逐步淘汰,与之相关路名逐渐减少。含有“埭”“堰”“闸”等旧水利设施的路名现存不多,且人们对于此类运河特色路名的由来和背景也不甚了解。

第二,当前运河附近的新城区在规定路名时更多依照商圈、高新园区的名字来命名,运河特色路名的数量很少。如华庭街、渔里路、大艺术路等,都与附近的购物中心、销售中心有关;而像创新路、秀新路等,则是以高新技术创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为命名原则。与之相比,围绕运河而形成的运河特色路名寥寥无几。

第三,运河特色路名存在命名不规范的问题。一些路名的命名直接采取编号形式,缺乏文化意蕴,如月河5 弄、月河40 弄。这样的命名方式只起到符号性的定位作用,而缺乏一定的文化特点。同时,我们还发现存在多名一路的情况,这会导致路名指向不清,并且会给民众的出行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

四、运河特色路名的保护

作为嘉兴文化的重要代表,运河文化融入了嘉兴地区的每一处,并较好地反映在道路命名上。随着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嘉兴对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已逐步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因此运河特色路名的规划也应受到相应的重视。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运河特色路名的状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保护运河水系,优化运河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嘉兴运河资源。“运河”已是嘉兴鲜明的文化烙印,“运河情”也已然是萦绕在嘉禾儿女心头不可或缺的情愫。因此,想要运河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前提就是保护好“运河”本身。在运河水资源方面,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法,并出台与保护水资源相关的有效措施。在运河资源开发方面,要构建大运河国家记忆体系,对重要运河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及展示,做到合理开发、合理运用。

其次,规范运河特色路名,做到与时代接轨的同时不失运河文化风情对不规范的路名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规范,尽量减少在同一地区内一名多路或一路多名的情况。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文化符号,道路命名的基本职能是为民众指明方向,因而在路名的规范性应当摆在首位。在规范化的进程中应当引进专家论证、市民听证、舆论监督等机制,充分体现各方的意志。此外,在命名时既要考虑现代路名的实用性,又要考虑道路名称的文化性,充分发挥运河文化特色,发扬运河文化精神。

最后,运用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讲好运河故事,传承历史文化。在传统媒体方面,可以利用地方报纸和杂志,针对相关运河特色路名做系统报道和介绍,传播运河文化思想;在新媒体方面,我们可以借助短视频、公众号等扩大宣传范围,以短片或故事等生动形式展示运河变迁和发展的历史。同时,还应当出版相关书籍和举办文化展览,进一步介绍运河建造、变迁的历史和展示相关的运河文物。除此之外,在路牌的制作上也可以增添新意,尤其是在像南湖、乌镇、西塘等国家级旅游景区内,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路名历史简介进一步传播运河文化思想。

总而言之,路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见证了嘉兴的历史变化与发展,记录着独特的地方文化。我们能够从中领略到秀美的运河风光,感受到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体会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因而,我们更有必要挖掘路名背后的历史,把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城市,传承好运河文化。并且,还应利用现代的制度、手段来保护运河文化资源,传播好嘉兴特色地方文化,让大运河文化继续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嘉兴命名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嘉兴瑞节耀汗青
浙江嘉兴卷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