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

2021-11-26 18:25张晋王欢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信息化农村

张晋 王欢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信息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并且进而以其巨大的力量促进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部紧跟时代脚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大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然而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小规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仍处于举步维艰的阶段。为了更好地统筹城乡学校教育、顺应信息化的发展,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特殊性: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教育事业具有特殊地位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它可以满足农村地区的教育需要,帮助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节省了住宿费用和交通费用,缓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节省了地方性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可更好的因材施教,更好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组织个别化教学,促进学生潜能发展。除此之外,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设立有效降低了农村地区的辍学率。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势在必行,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信息化建设。

(二)合理性:共享共建,打破资源不平衡的束缚

小规模学校大多处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教育资源贫瘠、办学条件恶劣,学校分散、规模较小,学额过少。而信息化的发展,能打破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可以有效连接小规模学校和外部世界,促进校际合作,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和覆盖,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就教师而言,新型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的变革使教师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便利的网络渠道使教师间的交流更加畅通;就学生而言,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需要,多样化的远程互动课程模式有利于优化农村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政策要求:农村小规模学校成为教育政策的一个重点关注对象

近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注重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2003 年的"农远工程"改善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差、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2007年的"班班通工程"有效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2012 年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农村教学点提供了信息化设备,助力农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2018 年4 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其核心目标就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和创新发展。同年12 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教学点联网"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困境

(一)信息化硬件设施:资源不足,设备闲置

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在信息化设备配置低、设备老化严重等诸多问题。有38.6%的百人以下学校表示没有可用的数字教育资源,有21.7%的学校只有一台计算机,电脑数量少、硬件配置且有的甚至是社会捐助的陈旧设备。一方面,这些二手设备使用不便且兼容性差,易产生蓝屏、死机等故障,使用困难。另一方面,学校出于维修费和教学设备管理繁琐等方面的考虑,硬件设施使用率低,有的设备甚至被闲置。

(二)信息化人才队伍:缺师少教,素养薄弱

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另一个必然要求是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但据调查显示,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教师主教两门及以上课程的比例为55.6%,缺师少教问题严重;57.36%的教师学历为专科及以下,教师的总体学历水平较低;41.16%的教师年龄在50 岁以上,师资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在课程开设方面,体音美尤其是信息技术等课程无法开足开齐的现象是小规模学校的常态;在技术应用方面,许多教师尚未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且缺乏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应用技能。

(三)信息化发展主体:经费缺保障,资源被侵占

小规模学校处于农村教育管理链条的最末端,其财政被上级一手掌控。数据显示,百人以下的学校,有62.57%的地方教育经费被下发到地区中心学校,有80.38%的小规模学校校长审批权不到1000 元。信息化经费投入方面,小规模学校除了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外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而政府把资金投入基本用在购置信息化硬件设备上,后续的维护、保养以及更新的费用却没有保障到位;资源分配方面,小规模学校基本受控于中心学校,经费被中心校挪用、培训名额被侵占,信息化教育资源被挪用和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一)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

农村小规模学校要想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必须统筹全局,做好政策安排。根据小规模学校的实质教学需求,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建设计划,并不断修正、优化和完善,促进小规模学校向教育信息化方向发展;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经费投入力度,平衡信息化经费投入结构,对信息化设备所涉及到的实际运行费用给予必要的保障;最后,政府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采用社会共建模式,尝试构建"政府评估准入,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有效机制,大力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和创新发展。

(二)多维努力,促进教学过程和信息化的紧密结合

多措并举推动教师,不仅要让老师用起来,还要用的好。首先,着力解决教师"想用"的问题。可以每年向偏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定向招录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做好典型引路,同时规范教师晋升渠道,把下乡支教作为教师晋升的一个指标。其次,着力解决教师"好用"的问题。优化硬件环境,为小规模学校配足信息化教学设备;搭建多样平台,打造优质资源共享的教学共同体。最后,着力解决教师"用好"的问题。通过考核评估等方式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加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活动,促进区域内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给予小规模学校更多的话语权

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是在坚持以县为主管理的基础上,由乡镇中心学校进行统筹。由于管理体制的约束,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能力往往与乡镇中心校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在经费支出和软硬件设施配置等均受制于乡镇中心校。独立学校属性的丧失使得小规模学校处于"无权、无力、无援"的状态,因而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鉴于此,政府应给予小规模学校在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更多的话语权,疏通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利益表达渠道。

(四)建立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联盟

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是指农村地区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因素后将多所小规模学校联合起来的一种互惠共生、创新发展的模式。政府可加强小规模学校联盟的合理建设,利用全媒体环境和网络平台促进校际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优秀师资的流动上,联盟内各学校可共享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师和专业人员,通过"走教送教"的方式缓解小规模学校缺师少教的压力;在信息化教学课程的合作上,可以在联盟内定期开展连片教研活动,给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提供有关分享教学心得和应用经验的平台;在信息化管理方式上,设立统一的管理条例和章程,共享信息化设备和维修人员,提高联盟内各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信息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