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正当其时

2021-11-26 02:16本刊评论员
人民监督 2021年5期
关键词:标志检察检察机关

本刊评论员

2021年10月15日,中央政法机关督导二组第三次督导最高检教育整顿汇报会召开。中央政法机关督导二组组长欧阳坚强调,要结合法律监督职责履行,抓紧办好一批检察为民的实事好事,特别是围绕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侵犯知识产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工作。

回顾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军检察长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曾表示,在充分履行刑事检察职能的同时,检察机关将更加注重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协同有关部门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检察机关还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

此次中央政法机关督导组关于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工作的督导要求,必将推动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向“四大检察”全面发展,借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加快建章立制、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工作,是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应有之义。《纲要》提出:“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依法及时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立改废释,适时扩大保护客体范围,提高保护标准,全面建立并实施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正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中“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改革任务的必然要求。而推动“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形成保护合力”正是经实践充分证明的检察公益诉讼促进依法行政、破解“九龙治水”难题、督促落实监管责任与主体责任、助推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的制度优势和用武之地。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工作,有检察机关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奠定的坚实基础。2020年11月6日,最高检整合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以检察官专门办案组织的形式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随后部署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重庆、四川、海南九个省(市)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行使试点工作。2021年9月23日,最高检在河北秦皇岛召开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推进会。经过一年的试点,知识产权“三检合一”稳步有序推进,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利人合法权益,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一些试点检察院开始探索对知识产权案件实行由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公益诉讼检察官同时审查,发挥各自专业特长,集合集体智慧,选取最合适的办案方式,实现综合性保护,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例如,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提出在地理标志、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药品专利、数据信息安全领域等可能涉及公共利益的知识产权领域,探索公益诉讼。这种“四大检察”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模式,有望自下而上地通过基层创新实践检验向顶层确认的路径发展完善、复制和推广。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工作,拓展案件范围是必由之路。对照《纲要》的部署要求,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亟待进一步拓展。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依然是遵循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实践的规律、规则,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托现有的法定领域,积极稳妥进行延伸、拓展、深化。最高检发布的相关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为检察机关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传统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指引。

关于商标权,类似最高检发布的第二十六批指导性案例中的邓秋城、双善食品(厦门)有限公司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检例第98号),检察机关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办理了一批涉及商标权保护的公益诉讼案件。而最高检近期在英烈保护领域直接立案办理的某企业注册商标侵害革命名人肖像权、姓名权案,成功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作出涉案注册商标无效的决定,责令涉案企业回收销毁违法商品及包装盒,并从国家层面推动红色资源被抢注商标等公益损害问题的系统治理,依托英烈保护给出商标权保护的负面清单,诠释了知识产权公益保护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关于专利权,在呼和浩特市检察院诉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针对生物发酵类行业普遍存在的恶臭气体排放治理难题,在督促污染企业承担环境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的同时,促进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升级,改进的生产工艺获得国家专利,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该案的启示,不仅在于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应当同步保护专利、更加注重借助科技创新有效修复生态、防控风险,而且对于安全生产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新领域同样适用,更鼓励检察信息技术的支撑产品也成为专利。

关于著作权,在2019年度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之江苏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与常熟市虞山镇鑫龙娱乐会所侵害作品放映权纠纷支持起诉系列案中,常熟市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意见,判令被告会所立即停止侵害《白月光》等282部涉案音乐电视作品放映权的行为,并从曲库中删除该作品;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98700元。此类监督办案符合《纲要》“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加强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支持和监管”的要求,下一步需要针对网络侵权产品以线上为主的新趋势,积极应对文艺表演、体育赛事直播、网络游戏、数据产权保护等新课题,不断拓展公益保护范围。

《纲要》还对加强算法、商业方法、人工智能产出物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明确了政策措施。这为检察机关拓展传统领域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积极稳妥探索反垄断、文物和文物遗产保护、产品质量保护等新领域公益诉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在开展“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一步,可以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拓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重点,“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以推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作为重中之重,为“探索制定地理标志等专门法律法规,健全专门保护与商标保护相互协调的统一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塑造中国商标品牌良好形象,推动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加强中国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全球推介”作出应有的检察贡献。

猜你喜欢
标志检察检察机关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认标志
“轻装”后的检察机关该干啥——子洲检察院践行“人民的名义”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