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问题探讨

2021-11-26 02:30刘旸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乡村振兴

刘旸

关键词:社会资本;引导参与;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在强力推进“三农”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发展事业的高涨热情。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更为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开辟了广阔的参与空间。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如何更好更快更多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现实意义

社会资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资主体。通过我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社会资本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全方位参与乡村振兴,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破解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瓶颈、优化乡村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興步伐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是破解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瓶颈的根本途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尽管多年来各级政府在农业农村发展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业农村面貌,但由于长期以来在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欠帐较多,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面貌还需要巨大的资金作支撑。而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实力还远远达不到作坚强支撑的水平,尤其是绝大多数县乡财政都比较困难,更缺乏以充足财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同时我省绝大多数地方农村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集体经济力量还比较薄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农村自身力量也无法达到目的,这就使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资金瓶颈问题凸显。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不仅可以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迎刃而解,促使农业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且还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公共财政投资负担,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二)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由于缺乏雄厚的资金作支撑,目前我省农村产业发展还相对迟缓,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以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将在突破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瓶颈的基础上,不仅能给农村产业带来先进的发展理念、较强的市场化规则意识,而且能够通过雄厚的资本资源,以现代农机装备“武装农业”,以创新的方式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以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把特色农业做强、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大、把休闲农业做优,这无疑将对乡村产业由一产为主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和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深度渗透产生深远影响,从而持续加快农村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步伐。

(三)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资源实现价值化和资本化的重要手段

由于缺乏资金的推动,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因中小学生流向城市而形成的闲置的校园和教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因进城而形成的被撂荒的土地、被空置的房屋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等资源和大量尚未开发的人力资源。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将在很大程度上“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被撂荒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使被闲置的校园和教室、被空置的房屋、被弃置的荒山、鱼塘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等等通过社会资本的综合利用而欣欣向荣起来,使大量闲置劳动力通过参与社会资本投资运营下企业中的劳动有了收入,并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重要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入股、分红、租赁等方式,使那些沉睡的资源价值化资本化带来丰厚的收益,分享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而带来的“盛宴”。

(四)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大举措

长期以来,河南省与全国一样,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发展速度,城乡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滞后问题仍很突出,农村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还在大量流向城市[1],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三农”仍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短腿”。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都无疑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将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

(五)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是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靠千千万万的乡村人才来推动。而目前我省大多数农村面临的严峻形势是,每年高考使农村有望成为乡村精英的学子一茬接一茬地考入大学、留在城市,成为城市繁荣昌盛一代接一代的奉献者,呈现出农民含辛茹苦培养人才、城市无偿享用人才的怪圈及用人制度上严重的城乡剪刀差现象,加上未考入大学的千百万青壮年农民又一拨接一拨地涌入城市打工谋求发展,这些都最终导致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人才资源的日益匮乏,严重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纵深推进。通过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给农村带来先进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团队,而且能够有效带动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大学生源源不断地从城市向农业农村回流,能够吸引在外创业打工的乡村人才返流农村,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科技和现代管理技术、科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扩散和传播,从而有效推动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六)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不断跨上新台阶的强力助推器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而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不断跨上新台阶离不开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通过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贫血”“失血”发展滞后的历史现状,而且可以通过先进文化的引入提升乡村文明水平,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为农业农村发展、乡村社会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通过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由政府“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转变,引导社会资本借助农村民俗文化发展各类创意产业,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把乡村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和新兴产业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各具特色的小镇和专业村,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和治理能力,建设乡村文明的示范村,必将对乡村文明建设不断跨上新台阶起到强力推动作用。

(七)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是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农村面貌的长远大计

在我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尽管各级政府勒紧腰带过“紧日子”,以最大努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从减免农业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开展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但由于受县乡政府财政实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农村基础设施欠帐较多等因素影响,我省许多地方农业农村面貌改变程度在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不仅能较快速度地发展农村经济,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农村落后面貌,而且还会通过新形势新经济新业态对广大农民群众产生潜移默化地深入影响,在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上出现向高层次的转变。

(八)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是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没有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就不会有全省經济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发展基石。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输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自身造血能力,在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更高层次更好更快地发展、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激活“三农”工作内生活力、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等方面都将起到极其重要地推动作用,这必然会促使我省经济逐步迈入一个全新的高质量发展境界。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业农村面貌和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农业农村在我省许多地方的普遍弱质性,以及在自然条件、投资环境、风险防范、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都在很大程度上对各类社会资本顺利导入和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多方位的负面影响。

(一) 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面临较大风险系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农业作为一种弱质型的产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后普遍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承担各种不可抗拒、难以预知的自然风险,同时还要面对市场竞争力弱、比较效益低等多重障碍。由于以上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社会资本在进行农业投资时往往都显得特别谨慎。

(二) 城乡投资环境存在较大差别

多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不少地方农业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交通、通信、物流、能源等条件明显滞后于城市,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从农村投资环境上看,我国农业投资的法律、政策环境亟需进一步优化,有些地方政府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加之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意向和热情。

(三) 农村风险防范及补偿机制不健全

农业保险是规避农业投资风险、解决农业生产后顾之忧的重要屏障。尽管近年来我省农业保险业发展较快,险种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国保险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农村保险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制环境作保护。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在政策支持方面显得不够充足,目前我省农业保险依然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之需要,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够宽泛,特色农业保险种类还不够丰富,经营模式还不够成熟,承保运作机制和农业风险管理机构还不够健全。此外,农业保险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定赔理赔难、道德风险防范难、适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急需的险种落地难等诸多问题,以及有些保险机构存在“重投保、轻理赔”的现象等,都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四) 财政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是激发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尽管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政强农惠农投入力度,财政支农投入绝对额逐年增加,但从支农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上看却一直在下降,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比更有较大的差距,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的积极性。

(五) 农村信息化水平偏低

近年来,我省农村信息化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互联网在农村农业上的应用水平上还相对落后。这一方面导致农民难以及时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农业信息,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使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者无法具体深入地了解农业农村的基本情况,因而导致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缺乏明确的方向或形成投资上的盲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资本更好更快更多地流向农村。

(六) 投资农业回报周期长、利润低

投资农业虽然给社会资本带来了创业和获取收益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投资回报期长、利润低等困局。投资农业不比工业等行业,投入原料很快就会得到产品,就会有收益;而投入农业则需要通过相对漫长的投入期和较长时间的经营劳作才能获得收益,而最终得到的投资回报率却相对较低。这就使各方闻讯而来的社会资本变得十分谨慎,在起步阶段往往先以试探性的投资为主。

(七) 投资农业面临融资难题

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大大加快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但目前绝大多数投资农业的社会资本都普遍面临融资难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作用的充分发挥。虽然有关法律规定对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发展给予金融贷款扶持,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加上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基础设施不能用于抵押,流转来的土地使用权也不能用作抵押,生猪、奶牛等更不能作为抵押物,致使社会资本在融资问题上步履维艰[3]。

(八) 土地流轉不畅制约发展规模

土地规模经营是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最为显著的特征。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的主战场。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土地流转虽然很多地方在当地村委会的协调下顺利实现了土地流转,但也有不少地方在土地流转问题上遇到了较大阻力。农民不愿流转土地的根本原因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全感。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民仍视土地为“命根子”,害怕“失地失权”,而不敢流转土地[4]。相当一部分农民抱着“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思想,不愿出让土地经营使用权,因而在一些地方使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经营规模受到了制约。

(九) 高素质劳动力队伍缺乏

由于当前农民经营农业的普遍高投入低回报,致使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背井离乡进城打工谋发展,留守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仅远远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也使绝大多数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面临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的窘境。尽管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引导人才下乡的政策措施,但由于目前农村诸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真正落到实处尚需一段较长的时间,且因缺乏强有力的长效激励机制,截至目前人才下乡的成效并不明显。

三、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对策探讨

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的惠民惠农惠省的大事,更是新时代新形势赋予每一个政府相关部门的历史使命。针对上述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体系,扩大社会投资发展规模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弱化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确保因流转土地而使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农民,能够通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险制度解除流转出土地的农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二是制定统一的财政激励和扶持政策,引导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为社会资本适度扩大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范围铺平道路[5]。三是鼓励各级地方政府探索实施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允许农村集体经济采取作价回购、统一租赁或者农户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本村农民闲置房屋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编制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节余的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业农村发展。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利用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四是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的业务指导、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的搭建和信息发布,确保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传递流畅和公开透明。五是支持建立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不断完善土地评估和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形成土地承包及流转合同纠纷仲裁机制等,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为各类社会资本适当扩大发展规模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务[6]。

(二) 发挥国家政策引导功能,破解社会资本融资难题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引导社会资本下乡都普遍制定实施了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金融支持、经营性补贴、价格补贴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日本还将“关于促进定居和地域间交流,增加农山渔村活力”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这些都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和城镇居民下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各级政府应在深入分析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可以为我所用的先进经验,全方位不断完善激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尤其是要解决好社会资本下乡普遍遇到的最主要的矛盾之一“融资难”问题。一是应设立财政出资的农业担保公司,为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特别是种养大户提供担保,积极与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社会资本投资者开展信用合作。二是应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抵押方式[7]。鼓励市县政府建立以农村资产确权为基础、以农业保险创新为配套、以设立风险补偿金为保障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机制。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以设施农业用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林权、大棚养殖圈舍等生产设施以及活体动物、果园苗木等生物资产抵押为重点开展贷款。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以风险基金补偿银行贷款损失,鼓励银行接纳农业生产设施抵押与生物资产抵押。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适当提高社保资本抵押率。三是支持金融机构对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经营主体做好信用等级评估工作,加大农业信贷支持力度,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融资工作纳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四是对民间出资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适当额度的政府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农业担保机构所开展的担保业务给予风险补偿,充分调动其为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解决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融资难问题[8]。

(三) 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促进社会投资平稳运行

纵观世界上农业经济发达国家,都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完善的农业风险防范与保险体系。我们应以此为借鉴,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投保自愿”的原则,尽快把农业风险防范与保险体系纳入公共财政的扶持范围,促使保险业更好地为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提供政策性保险服务。一是应逐步改变政府财政对农产品价格直接补贴、财政救灾、机具购置补贴等传统模式,把部分用于财政支农的传统补贴逐步调整为涉农保险补贴,支持保险经营机构逐步扩大涉农保险范围,尽可能满足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对生产经营多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努力帮其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风险降至最低限度。二是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继续逐步提高中央财政对农业大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地方政府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补偿基金,健全完善相关权益机制,逐步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三是财力充足的地方政府可以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从而确保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来年对农业生产的再投入,为其平稳运行和快速发展保驾护航[9]。

(四) 構建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应在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上,将可安排财力更多地向乡村振兴战略倾斜,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优先保障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对“三农”财政投入的法定增长,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考核体系,促进各级政府把“三农”投入政策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除了各级政府直接投入外,还要充分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税收等综合性政策手段,充分发挥各方面政策的综合效应,加快构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加快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和撬动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领域,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投资农业农村项目超额收益可以部分或全部让利于社会资本;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功能,积极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物代资,以及设立乡村振兴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手段,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支农资金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信贷、外资、工商资本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不断拓宽农业投资渠道,扩大支农投入规模,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新格局。

(五) 加快发展农业服务组织,倾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快构建公益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相互配合、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多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10]。针对我省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备、服务人员和技术缺乏的现状,应作出以下调整。一是应探索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立和完善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便捷高效周到热情的服务。二是应设立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平台。在乡镇成立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服务农业病虫害防疫防治,支持和鼓励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科技人员面向生产研发、推广技术,并与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项目进行对接,建立长期协作服务关系,促使其在提升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应构建专业化的市场信息服务机制。建立省级乡村振兴投资信息平台,解决社会资本与农村信息沟通滞后问题,尽可能破解“想投资找不到项目、想引资找不到资本”的困局。支持农业信息平台及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运用新媒体及时发布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体会,为社会资本选择适合领域、发展模式、投资规模等提供决策参考。四是应完善全产业链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强化重点环节农业生产性服务,多方位、多层次为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五是应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在推动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应充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公共服务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凝聚更多更强劲的推动力量。

(六) 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社会资本投资热情

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是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以交通、通信、物流、能源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重点抓好配套建设,逐步构建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在大力抓好各项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应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关系农业丰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上推进乡村振兴“重中之重”的位置,水利、发改委、扶贫办、农业、财政、供电、交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做到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开展,为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社会资本投资热情奠定坚实基础。

(七) 构建政企长效沟通机制,推动政府支农政策转型

省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市县乡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力度,积极构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与政府沟通的长效机制,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要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了解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政策诉求,出台针对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服务指南,为政府了解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方面的诉求畅通渠道,也为各类社会资本方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开通窗口,让市场主体能够获得明确的政策预期。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应积极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从着力选择产业向全方位服务产业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发补贴、批项目、批土地等手段支持特定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手段,在融资担保、普惠性税收优惠、行政审批等各个环节加大扶持力度。

(八) 建立密切合作共赢机制,确保各方共享发展成果

各级政府应通过舆论导向等手段着力强化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的责任意识,让广大农民在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中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要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荒山、滩涂、闲置资产、特长技术等入股,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租赁等形式,参与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要力量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鼓励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多办农民“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产业,多办链条长、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农带农的产业。不断创新农村集体经济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联农带农作用,把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起来。要加快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促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衔接,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采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土地保底低+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密切联结的利益分配方式,搭建公平合规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各方利益共同体,确保各方社会资本与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11]。

(九) 注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破解社会资本人才瓶颈

农村人才短缺,不仅是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障碍,也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级政府应坚持走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农村人才培训新路子,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涉农社会资本投资者、农业科研院校等多方面参与的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继续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积极组织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大批农村适用专业人才[12]。支持举办高校涉农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社会资本投资企业招聘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建立省内涉农大中专院校与社会资本涉农投资者之间的订单培训机制,根据需求为其量体裁衣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支持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大力推进“社会资本投资者订单、就业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民培养服务模式,构建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化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进城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投身农业,多措并举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解决人才瓶颈问题。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