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林头镇东关中学后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浅析

2021-11-26 09:27刘万顺
西部资源 2021年1期
关键词:含山县滑坡体黏土

刘万顺

摘要:地质灾害在城镇发展过程中有较强的破坏性。文章以含山县林头镇东关中学后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为例,对其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希望以此为据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制订相关治理措施,保证人民正常生活。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含山县

1.研究区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1)气象。含山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含山县多年平均气温15.8℃,1月份最低,为2.8℃;7月份最高,为28.0℃。多年平均降水量1087.1mm,年降水量分布不均,5月份~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55%,最大年降水量1997.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487.8mm,5月份~8月份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51%,12月份至翌年2月份蒸发量较小。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39天,年日照时数约2126.1h,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两季是风向转换季节,年平均风速2.7m/s。2016年7月1日~5日单日最大雨量达203mm。

(2)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江淮波状平原,海拔高度为6.48m~290.0m,按地貌可分为高丘(Ⅲ2)、山前斜地(Ⅲ1)、岗地(Ⅱ)及河漫滩(Ⅰ)。

高丘(Ⅲ2),海拔高度为100.0m~290.0m,主要分布于滑坡区域北侧,分布有大量石灰岩矿采场,丘顶圆滑,山脊走向约80°,坡度约45°。山顶基岩出露为泥盆系石英粉砂岩。山坡以石炭系及二叠系灰岩为主。

山前斜地(Ⅲ1),为滑坡区位置,海拔高度为20.0m~100.0m,坡度较缓,约为3°~25°。表层为残坡积碎石土。

岗地(Ⅱ),海拔高度为13.00m~20.0m,地势较平坦,主要分布于滑坡区以南,裕溪河以北,为东关社区主要聚居处,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下蜀组黏土。

河漫滩(Ⅰ),海拔高度为6.48m~13.00m,地势平坦,主要分布于裕溪河以南,为耕地及鱼塘。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芜湖组黏土。

滑坡体最高处海拔约为125.00m,最低处海拔约为27.33m。坡度较缓,山坡最大坡度约为3°~25°,滑坡体地势相对低洼,后缘及前缘皆因采矿活动形成高陡边坡。

1.2地质环境背景

(1)地层。项目区位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和县—安庆地层小区,区域主要为第四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及志留系地层。滑坡体所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栖霞组、石炭系船山组及泥盆系五通组。

(2)构造。项目区位于昭关—太湖山复式向斜其中的背斜处。震旦纪—三叠纪的沉积地层,在印支运动发生褶皱,并且造成褶皱与断层相伴,褶皱枢纽呈北北东—北东走向,节理的应力场方向表现为北西—南东向水平挤压。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使该区褶皱构造得到加强,由直立和斜歪褶皱变为倾伏、倒转褶皱,枢纽波状起伏,

区域断层若发育,仅北侧发育一条长约4km,北北东走向的平移断层。项目区北侧发育一条断层,走向近东西,为本次物探解析断层。

2.滑坡体现状及特征

2.1滑坡基本特征

(1)滑坡空间形态特征。项目区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林头镇东关社区,本区是《含山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重点防治区。滑坡体位于宿舍楼以北区域,后缘标高为123m,前缘标高在53m,位于高丘山前斜坡上,滑坡体长约312m,宽约220m,主滑方向约为190°~200°,坡度较缓,约为8°~20°。剪出口位于老操场至宿舍楼北侧一线,滑面现状未贯穿至学校区域。

(2)滑坡物质结构特征。滑坡体物质主要由弃渣土及残坡积碎石土构成。其中弃渣土主要分布在滑坡后缘处,最大厚度达到约10m,山坡弃渣土厚度较小,约为0.5m~ 4.0m。碎石土,结构松散,质地不均匀,从钻孔岩芯及槽探结果看碎石含量30%~80%不等。通过实验结果可知,自然條件下含水量约为24%。

残坡积土主要组成成分为黏土、全风化粉砂质泥岩、石英细砂岩碎石及块石、全强风化灰岩碎石及铁锰质粗粒组成。粒径由3cm~200cm不等,碎石分布规律为表层为石英细砂岩碎石层,碎石含量通常大于60%,填充黏土。中间为黏土夹碎石层,碎石主要为全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含量约为40%,局部含量较高,达到80%。底部为黏土含碎石层,碎石主要为强风化灰岩碎石、石英细砂岩碎石、全强风化粉砂质泥岩碎石互层分布,碎石含量通常小于30%。残坡积土结构松散,质地不均匀。滑坡体后缘处分布有洪冲积砂卵石层。残坡积层主体位于潜水位以下。含水率约为30%~47%。滑坡体各层土体分布见表1。

(3)滑床特征。滑坡滑床为黏土夹碎石,该层土所含碎石成分主要为全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土体强度差,碎石间为黏土充填,遇水软化,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在2-1与2-2层交界处滑动,形成滑坡,滑床向南切入2-2层中,于坡脚处剪出。局部2-2层碎石含量较高,尤其是冲沟处,受水流搬运堆积作用影响,残坡积层碎石含量普遍较高,土体抗剪强度相对较高。

(4)滑动带特征。本次勘探钻孔滑带土揭露不明显,受钻探扰动影响,岩芯滑带土特征不明显。仅于槽探点CT-9处2.6m揭露滑带土。饱水,受滑动影响,黏土呈泥状,土体中碎石棱角处破碎。

2.2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特征

根据《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的确定》(西南交通大学李俊,强士中,李小珍610031)可知m与E0值接近,本项目按m≈E0处理。参照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对卵石土和圆砾土的回归公式E0=4.48N0.7654(63.5),可以近似算出各层土的变形模量E0。

2.3滑坡变形机制及影响因素

(1)滑坡变形宏观分析。场地的滑坡类型为土质滑坡,浅层推移式滑坡,发生原因是在强降水作用下诱发,诱发时间为2016年7月1日至5日。

滑坡体积在26万m3左右,按体积划分为中型滑坡。根据现场观测测绘,滑坡现状为滑移过后的暂时停息状态,现状处于欠稳定到基本稳定状态,主滑方向约为190°~200°,滑面未贯通。

(2)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东关社区山体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采后,边坡土体发生多次失稳变形,项目区山体于20世纪90年代发生过滑坡变形,但未得到重视。具体影响因素由下面4项分析。

①滑坡体空间形态:本滑坡体南北方向上,约为8°~20°,整体坡度较缓,为滑坡体物质的堆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东西方向上,滑坡体相对于滑坡边界两侧地势低洼,有利于雨水的汇集,对滑坡形成及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滑坡体物质组成:滑坡体物质主要为弃渣土及残坡积碎石土。质地不均匀,整体稍密。其中弃渣土成分复杂,结构松散;碎石层,石英细砂岩碎石含量普遍大于60%;全强风化粉砂质泥岩碎石富集层,土体强度低,充填黏土遇水软化,故在碎石层与全强风化粉砂质泥岩碎石富集层交界处易滑动,形成滑坡。

③降水:本滑坡受2016年汛期雨水影响,滑坡体发生大规模变形。降水使得滑坡体容重增加,物理力学性质变差,降低滑坡体稳定性。本次滑坡就是发生在2016.7.1-7.5日强降水后,观测期间滑坡体变形加剧普遍发生在降水后,故降水对本滑坡稳定性造成重要影响。勘查期间观测在9月29日-10月2日大雨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滑体土保水能力强。大雨后,地下水降至稳定水位时间超过120个小时,每24小时水位降幅小于20cm。这对滑体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④人类工程活动:滑坡区矿业开采及学校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山体原始地形地貌,后缘及学校处堆积有大量弃渣土,前缘坡脚挖损,是导致滑坡发生的根本原因。

3.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评价

3.1计算模型及工况

滑坡稳定性计算依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中折线滑动法(传动系数法),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分析计算。

由于项目区位于地震烈度6度区,故不考虑地震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用自然、暴雨两种工况(分别对应工况Ⅰ及工况Ⅱ)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该项目防治工程等级为一级,参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FS取值如下:

工况Ⅰ情况下稳定性安全系数Fst =1.3。

工况Ⅱ情况下稳定性安全系数Fst =1.25。

3.2滑坡稳定性评价

滑坡南侧学校区域现状滑坡变形不明显,故对区域北侧1-1和2-2两个剖面在两种工况下稳定性分析如下表。

3.3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1)滑坡发展变化趋势。滑坡体现状为欠稳定—基本稳定,可能在局部产生滑移;在暴雨工况下为欠稳定—不稳定,部分剖面的滑体将整体失稳产生滑移。

滑坡一旦失稳,滑体开始将会向西南方向缓慢滑移,从前缘剪出,这段时间可能短暂,无法提供足够的滑坡应急时间。学校以南区域后由于地势开阔,东西两侧无有效阻拦地貌,滑体将以喇叭口状向东西两侧扩散,由于这一区域为东关社区主要聚居区,这势必增加滑坡的危害。

在较远和稳定的区域监测滑坡及滑坡体周边区域的变形情况,做好严格的安全预警措施,监测滑坡的变形状态,动态监测滑坡的变形情况。

(2)滑坡危害性预测。滑坡方量为28万m3,为中等规模滑坡。滑坡体一旦滑动,将直接威胁滑坡区内61户237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滑坡具有防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滑坡治理措施

本滑坡现状主要下滑变形区域位于北侧山体区域,滑面未贯穿至南侧学校区域,南侧学校区域现状未出现明显滑坡。故本次治理方案分两期实施,本次设计为一期治理设计,主要针对滑坡北侧山体变形进行治理,并建立完善的排水体系。滑坡分期治理区域见下图。

4.1滑坡削坡工程

削方区域主要为滑坡体后部区域。后缘弃渣土大部分清除,东侧陡坎放坡削缓,削方区东西两侧与现有地形自然衔接。工程布置详见平面工程布置图及治理剖面图。通过两期计算法,算出总挖方量为64597m3。削坡削除土体全部外运,暂定运距为10km。

4.2滑坡抗滑桩工程

(1)抗滑桩桩体设计。为有效治理滑坡,在老操场北侧布置抗滑桩,设计采用冲击成孔灌注桩。桩深入基岩层,且入岩深度不小于3.0m。抗滑桩冠梁埋入土体内,并在冠梁上设置挡土板。桩土变形系数公式为a=(mb1/EI)1/5,根据桩长与2.5/a的比较可以判断所计算桩为刚性桩还是弹性桩,进而得治抗滑桩计算方法。

(2)挡土板设计。设计在抗滑桩冠梁上设置挡土板,挡土板高1.0m,厚0.3m,为钢筋混凝土板,板身采用C30混凝土浇筑。纵筋采用两排28mmHRB400钢筋,间隔0.2m。箍筋采用8mmHRB400钢筋,箍筋间距为0.2m。挡土板底部设置一排泄水孔,采用直径100mmPVC管,出水口与地面平齐,管道斜率为5%。孔间距为1.0m。

5.结论

含山县林头镇东关中学后山滑坡主体为北侧浅表层层推移式滑坡,整体为两个滑坡共同作用形成,滑坡1滑体厚度约为5m~6m,方量约为28万m3,主滑方向约为190°~200°,滑坡體物质成分主要为弃渣土及残坡积碎石土,北侧主体滑坡滑动面从2-1层与2-2层交界处破坏,进入2-2层,现滑面位于学校北侧坡脚处,未贯通至学校区域。滑坡体现状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

工程治理设计对学校北侧山坡进行削坡处理,建立治理区域的排水系统,在老操场后布置抗滑桩。对整个滑坡区建立长期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包永兴.边坡稳定性分析中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别[J].四川水利, 1998, 19(3):49-52.

[2]张龙飞.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分析[J].城市地质, 2016, 11(03):54-58.

[3]张龙飞,董斌,韩晓飞,史双双,史琳娜.汶川地震桥梁震害特征分析及地震易损性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01):12-19+71.

猜你喜欢
含山县滑坡体黏土
残疾人老年大学开班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1960-2017年含山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黏土多肉植物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浅谈鹦鸽嘴水库右岸滑坡体除险加固设计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含山县:老年教育全县开花
山西省某大型滑坡体治理工程分析及项目管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