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Op.11)创作特点分析

2021-11-27 04:56张玉红
黄河之声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半音和弦声部

张玉红

通过对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op11初步分析观察,可看出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Op.11)整体规模较小,小节数较短,普遍使用的是小型曲式结构类型,主要为一段、二段和三段曲式,篇幅较小,其中作品Nr.17仅12小节,Nr.5仅16个小节,最长的一首Nr.2才68小节,长度普遍较短。音乐材料精炼、集中,言简意赅。节拍类型多为单拍子,复拍子和混合拍子较少;力度最小为ppp,最大为fff,可看出这些作品多抒情,多浪漫的特点。此外,调性布局与肖邦前奏曲的布局相同,皆为五度关系循环与大小调交替的调性布局,共24个大小调。乐曲第一首先以C大调开始,第二首为平行小调a小调、紧接着G大调、e小调等等,且音乐并未使用标题,从而使音响表现出宽阔的活力与想象力。

且24首前奏曲中的力度标记十分的详细,力度的变化也十分的丰富,甚至同一小节内出现了多种的强弱力度变化。再配合着速度和节奏的变化,使作品音响效果十分具有层次,音乐的色彩和表现力十分的丰富。在长度规模如此短小的乐曲中表达出完整并且丰富的乐思,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作曲家的构思越来越精巧和凝练,体现出斯克里亚宾高超的作曲技巧。

一、主题动机的构成与旋律发展

上述已经提到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中的主题材料短小而精炼,音乐材料集中,言简意赅。在本章节将主要阐述主题动机的构成与旋律的发展。

Op.11中主要以短小型的旋律作为乐曲的主题核心,这种以简短的语言创作手法是斯克里亚宾前奏曲中十分显著的特点,他十分擅长使用短小型旋律作为音乐的核心部分,这些主题动机可能只有一个小节,但随着不同的创作手法对主题进行展开,使之扩大成一个乐句,并且掌控全曲使之成为音乐发展中的核心力量。具体分析如下:

例如第5首,该作品共14小节,1-3小节主题动机以属音为开始音上行四度的音阶级进,织体使用分解和弦。第1小节后半部分对动机进行加花变奏。在作品规模如此短小的情况下,动机原型(A-B-♯C-D)以及变形在乐曲中共出现7次,分别存在于乐曲的初次呈示、1-2小节(A-B-♯C-D)与4-5小节(A-B-♯C-D)、5-6小节动机模进(D-E-♯F-G)、7-8小节(A-B-♯C-D)、11-12小节(A-B-♯C-D)、12-13小节(A-B-♯C-D)足以见得斯克里亚宾对于主题动机的重视程度以及主题动机对于音乐的控制力。

第14首中,作品主题动机的规模十分的短小,对于音乐材料的使用十分节省,动机主要由逆分型节奏的八分音符加四分音符构成,旋律线条主要有三层,高音声部的属-主音的进行加上柱式和弦,中音声部属音进行,低音声部从属音弱起进入,引出主和弦,此类的弱起形式在这部套曲中十分的常见。动机在初次呈示之后,音区不断变高,音程不断扩大,音乐的张力的加强使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涨。

第17首乐曲由bA大调I46和弦开始,可分为两个动机共同组成的一个乐句。动机a由两组四分音符上行二度加三度的进行,第一次以属音开始,第二次以主音为主,和声的序进方式为I46-DDVii7-ii56-I6-ivb5ii34-V7-I,和声较为丰富且不稳定。b动机由四分休止加上属音-主音的下行,和声进行为V7-I,较为稳定。织体也分为两组,分别是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中声部加入下行二度的进行。且全曲只使用这两个动机模式,加以不断的模进、变型等使主题材料前后呼应,形成高度的统一,又使音乐情绪持续高涨,久久不能平复。

二、声部线条的半音化进行

斯克里亚宾深受浪漫主义时期的大环境影响和作曲家肖邦的影响,在前奏曲(op11)中大量使用了半音化的横向旋律进行、持续音进行以及同音反复等,这些创作手法的使用,不仅使乐曲具有明显的浪漫色彩,也成为斯克里亚宾早期音乐创作中较为鲜明的特点。

声部线条的半音化进行主要包含了一些半音的进行、和声的进行、调性的不断游移和不稳定等等。斯克里亚宾在创作中也大量使用了半音化进行和一些带有装饰性效果的声部进行,从而增加音乐的旋律色彩和表现力。

第14首作品的半音化进行与上两首有点不同,上两首均是从属音开始,这首作品所选片段(17-18小节)从be小调的三音开始的不断下行半音化进行,18小节为17小节的重复,力度对比比较明显,低声部长音铺底,高声部短促的固定节奏型快速跑动,让音乐更加的丰满、强劲。

第18首5-8小节片段为f小调a乐句的后半段,高音声部使用属音开始依次下行半音化运动至二级音,低音声部也伴随着少量的半音进行,节奏较为简单,低音声部的三连音进行不断的推动音乐的发展,使音乐更加的富有动力。

以上列举的少许半音化进行的例子,主要都以属音开始为主,这似乎并不是无意而为之,斯克里亚宾的早期音乐创作还在以探索为主,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很好地推动旋律的进行与发展,还大大地丰富了乐曲的旋律线条和和声的色彩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这种旋律线条半音化进行所带来的和弦上的变化,也成为斯克里亚宾后期作品中神秘和弦的雏形。

三、持续音进行与同音反复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持续音主要分为主音持续和属音持续,斯克里亚宾的作品也同样如此,不仅大量只用了持续音巩固强调调性,还使用同音反复的创作手法对乐曲进行写作,这也是斯克里亚宾早期作品创作的一大特点。

第1首这首作品建立在C大调,所选片段(19-25小节)为乐曲的扩充部分,低声部主音以八度的进行持续直至终止,中声部插入其他的和声随着高声部流动的线条进行,音响效果十分的丰满。

第8首1-8小节和45-56小节分别为该作品的呈示段和乐曲尾声部分,乐曲1-8小节开始时使用♯f小调的属音保持,45小节为主音持续进行,流动的琶音织体与旋律声部共同推进音乐的发展,高低声部不对称的节奏使音乐充满动力,整首作品的音响效果也充满了温暖与浪漫的气息。

第19首大规模的使用了保持音的进行,该作品主调性为bE大调,所选片段(25-39小节)为该乐曲的再现部分与尾声部分,使用主音持续,和声却丰富多变,多使用色彩性和声,这部作品与前几首相比速度较快,明亮的大调色彩,不断上行攀爬的旋律给人强烈的力量感。这首作品的终止式也十分的有特点,在最后一个和弦时并没有使用一级原位和弦,而是使用了I46和弦,可以确定的是这并非作曲家无意为之,而是精心设计,显示出作曲家独特的创作特点,也是斯克里亚宾对传统终止式的发展。在尾声部分的持续音进行的作品在这部套曲中也十分多见,如上述分析的第4首,第18首。

与旋律线条的半音化进行和持续音进行相比,同音反复的使用相对较少,但是均作为重要部分——主题动机中出现,且该套曲中同音反复的进行主要是以调式的主音或者属音进行为主。

第16首作品的主调为bb小调,作品1-4小节左右手声部旋律一致,音乐由短促的三连音弱起进入,均在低音谱上演奏,音区较低,充满了小调暗淡的色彩。主题动机,从属音开始,以顺分型节奏型缓缓奏出,第二次出现音区移高三度,再次重复,强调动机。且根据对于该乐曲的分析,可发现这个短小的动机贯穿全曲,以不同的音高进行模进和重复,体现出动机对于全曲的控制作用。

第4首e小调,同音反复的部分出现在乐曲开始的主题动机部分(1-4小节)在中声部出现,支撑主题。这也是这首作品的主题动机,这首作品大量的在中声部使用同音反复,特别是在属音上的同音反复,20-24小节的尾声部分也是如此。1-4小节高声部纵向先后进入的音高关系为属-主-属,明确地确立了调性。而低声部半音化的线性进行却削弱了主调的调性感,这种纵横向相结合所产生的复杂和声赋予这首作品奇特的音响效果。作曲家很擅长使用这种创作手法造成音乐的不稳定性,同时也为后期作品中出现的“神秘和弦”打基础。

四、功能性终止式以及对传统终止式的发展

在古典主义时期,传统的功能性终止式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对于音乐色彩性的追求,开始大量使用具有某种色彩性的和弦和变格终止、意外进行、使用转位和弦等等作为终止式的进行。在这部套曲中除了一般传统的终止式进行之外,还存在大量的非传统终止式的进行。作曲家有意识的对这种传统和声终止的模式进行改造,也成就了后来神秘和弦的出现。

第18首作品主调性为f小调,所选片段(15-16小节)为呈示段A的终止式,所用和弦为DDVii7-V-I,这种终止式的机型在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中实为常见,但是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仍然使用这种功能进行,但是同样主和弦的根音旋律位置并不属于完满终止,可见斯克里亚宾这种有意识的安排终止式是对功能性和声终止式的发展。

此外,这部套曲中使用非传统的和声进行终止式也由大量存在的现象,主要以下列作品予以说明。

第20首18-22小节的调性为c小调,和声的主要进行方式为变格终止,且使用iv46和弦,按照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弦安排,46和弦一般不单独出现,这里对于46和弦的使用,在浪漫主义时期也比较多见。这里V-vi的阻碍进行加上下属和弦的进行,整体上构成S-T的变格终止进行。

第24首是这部套曲中最后一首,d小调。所选片段(33-37小节)的终止式最大特点莫过于其终止和弦使用了主和弦的转位四六和弦,且位于强拍强位,这在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终止式中很少会遇到。且经过和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和声序进还使用了反功能进行,和声进行方式为vi-V7-iv-b3iii-V56-V7-i46-i,降低3音的三级和弦使乐曲小调的色彩性更加的丰富。一级和弦转位终止,体现出作曲家对作品和声进行的精心设计,同样体现出斯克里亚宾对于传统终止式的发展。

作品第23首为F大调,根据谱例分析可看出和声走向整体上下属和弦为多数,同样使用了与第24首同样的四六和弦,使用iii和弦引作为引入V7和V7-vi的和声进行作为阻碍终止,在这部套曲中出现的次数也很多,且24小节V7-I46在上述分析也遇到过,最后一个和弦也并非根音旋律位置,种种迹象也都说明了作曲家对于非传统终止式和弦的进行十分喜爱以及对于非传统和声的发展。

斯克里亚宾的一生创造了大量丰富优秀的作品,这部套曲在其早期创作的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探索价值,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作品直抒胸臆、充满了即兴和浪漫的特点气息。且为其中、晚期的创作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 语

通过对于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的上述分析,我们首先可以发现其作品规模的短小和音乐语言的精炼,精心的调性布局等方面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特点,同时由于受肖邦的影响,斯克里亚宾也被称为“现代肖邦”,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在作品中看到肖邦的影子。该套曲中使用的结构类型均为小型曲式结构,且作品速度布局快慢交替,足以见得作曲家对于整体布局的掌控能力,对于演奏家和听众来说都是一种放松。在力度、节奏方面的使用斯克里亚宾也是十分的严谨与苛刻,整部套曲中的力度弹性大,最强为fff,最弱为ppp,变化丰富,配合着乐曲的不同节奏与速度,音响效果呈现出一种绵绵不绝、层层分明的效果。主题动机主要由短小的音乐材料构成,且使用重复或者变化重复、模进、变奏、隐藏于其他声部等旋律发展手法对音乐进行创作,不仅可看出斯克里亚宾对于音乐材料的使用十分的节省,更能体现出其作曲技术的精湛与思维的缜密。此外旋律线条的半音化进行、持续音进行和同音反复等方面也是这部套曲中的一大特点,横向的半音化与纵向的和声使作品的和声序进十分的丰富,且多次使用色彩性和声,有意识的改变和声思维,为“神秘和弦”的出现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对于非传统的和声终止式使用,例如多次使用变格终止、阻碍进行、主和弦的转位和弦、意外进行等等,也是斯克里亚宾对传统调性和声进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因此本人希望通过对这部套曲进行分析后,可以更好的掌握斯克里亚宾早期的创作特点,并且为斯克里亚宾中、后期的创作手法及特征做铺垫。■

猜你喜欢
半音和弦声部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北曲的半音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伴奏中的半音化音乐语言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