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化乐队合奏:艺术指导在普通高校交响乐团排练中的介入探索

2021-11-27 04:56陈林赫
黄河之声 2021年17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排练声部

陈林赫

交响乐是我国在20世纪初引入的演奏形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地都相继建立了相当规模的专业化、职业化交响乐团,部分经济条件不错的地区还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学生交响乐团体。值得肯定的是,越来越多人不仅重视器乐的学习,也开始重视器乐之间的合作训练。本文拟总结前人在管弦乐艺术指导、乐队合奏法领域的成果基础上,结合制约普通高校乐团发展的相关因素,“因地制宜”的将钢琴艺术指导这一角色引入乐队训练中。

一、研究背景

(一)管弦乐艺术指导的定义

艺术指导的应用在现当代非常广泛。在我国,其不仅服务于独奏家、歌唱家活跃于各大音乐会,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在声乐、管弦乐、乐队指挥专业甚至舞蹈专业都设立有固定的教学岗位。而管弦乐艺术指导,特指为各种编制的管弦乐队演奏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1],由于其为发声方式各异的管弦乐器服务,不论在钢琴演奏技术方面还是在各种乐器的认知程度上,都对这一身份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乐队合奏及其训练方式的研究成果

我国指挥家朴东生在著作中关于合奏有明确的阐述:合奏,泛指器乐演奏艺术的各类群体组合,需要有统一的规格。[2]西方音乐发展至今把交响乐定义为一种有规律、有章法的乐队合奏方式,为各种器乐合奏形式的集大成者。针对业余交响乐团的能力发展,西方学者较早的提出了“乐队训练”这一概念,并出版了相应的专著与教材,如:Bruce Pearson编著、伍维曦译的管乐队标准化教程,以及特丽·谢德等著、常林编译的弦乐队标准化教程。这些教材在器乐合奏的规律、演奏法、音程训练等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较适用于学生的启蒙课程。随着交响乐普及化的逐步推进,国内许多业内人士也做了相应领域的探讨,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

首先,在音乐基本要素的训练上,高飞、蒋春霞在研究中提出乐队片段训练方式的三个维度:善用活用节拍器保证速度稳定精确、维持维稳慢速练习保证音符准确性、变节奏练习提升乐曲节奏精准。[3]在此基础上,李晓霏针对乐器演奏法提出了更高的训练要求:例如,在弦乐声部中,所有的演奏员们应该使用弓子的相同部分、相同的运弓长度及统一的发音点。[4]可以明确的是,针对音乐基本要素的训练是乐队训练的首要任务,只有集体同步遵循了谱面所体现的基本要素,才能确保乐队的音响层面在纵向进一步构建。

其次,乐队排练的结构与内容上,钱建明在其研究中阐述到:乐队的排练整体结构分为基础排练、中期排练、后期排练前后三个时间节点;基础排练分为:分部排练、乐队视奏两类,中段排练以结构、段落划分、以及侧重技术重点的训练为主,后期排练是排练计划的总体合成阶段:既要巩固此前排练阶段的成绩,又要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调整和修正。[5]因此,只有制定了详而实的乐队排练方案,才可使整体曲目学习与演奏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再次,在讨论乐队中艺术指导的作用上,除了提前代替乐队为独立表演的个体或群体服务外,李杨在其研究中着重强调了艺术指导在乐队中对于声部排练指导的意义:艺术指导课程不仅仅可以加深乐手对于音乐的理解,同样也可以使乐手更好地理解乐器之间的配合与交织关系。

与此同时,还有音乐工程研究者对数字化乐队代替真实的管弦乐队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如:通过专业音乐制作软件制作出的数字化乐队协助钢琴完成协奏曲的排练[6]。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此项技术实际应用的门槛较高,尚未能较为广泛的推广。

(三)制约普通高校乐团发展的因素

首先,在普通高校尤其是未招收具有演奏特长学生的学校中,真正能做到编制齐全的少之又少,“供需不匹配”是长期需要解决问题之一。以福州大学现况为例,钢琴作为普及率较高的乐器之一,报录比大约在10:1以上,而中提琴等“稀缺乐器”却供不应求。

其次,分声部排练环节的执行不到位,影响了合排的效率与价值。相较于合排对于旋律信号的依赖性,分声部排练在音响层面往往得不到全面的反馈,例如:部分伴奏声部的节奏音型较为复杂,有些声部还存在长达几小节或是数十小节的空拍,捕捉总体旋律的走向较为困难。且大部分普通高校学生乐团在声部上训练无法配比相应比例的师资条件,声部排练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也就愈发忽略了分声部排练的价值。

换言之,指挥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解决各声部的基础问题,还需要打破声部原有声部排练中错误的“平衡”后再“重塑”新的规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且大部分业余乐团的指挥经验不足,一旦在集体合奏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多,就容易在排练时间的分配上把控不足、在单一片段的合奏上形成“死穴”——这样不断重复某一片段的方式非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反而使整个乐队在演奏上形成了“思维定势”。

二、钢琴艺术指导在乐队排练中的开展方式、优势及面临的问题

(一)开展方式

首先,专业教师及指挥可在排练前,有针对性的对有可能影响乐队整体排练进度的片段进行指导练习。尤其是对技术复杂、音乐风格变化明显片段的把握上,可根据需求使用钢琴演奏交响乐缩谱版本,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技术难点,同时也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聆听乐队其他声部的变化。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钢琴演奏员参与乐队其他声部的排练。针对普通高校学生乐团在师资投入上有限、专业教师通常无法直接衔接课后等客观因素,笔者提出“介入钢琴艺术指导的声部训练模式”。即利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这一互动理念,结合高校自身的乐队合奏、钢琴艺术指导、室内乐等相应课程特点,选拔一部分钢琴基础较好,视奏速度较快且具备一定合奏能力的学生进入交响乐团幕后排练的工作,最终组合为人员构成模式“1+1+N”新型声部排练小组:即由一名声部长(首席)、一名学生艺术指导、多名声部演奏员构成一个单位开展声部训练。

负责乐队课程的教师或指挥,只需要在课上集中讲解排演曲目的特殊变化(速度、节奏、音色),课后由学生艺术指导通过演奏乐队总谱的缩谱来传达指挥意图、代替乐队音效,声部首席引导声部成员据此对照练习。最终使乐队成员在回归全团排练的时候,不仅对整体音乐的构成有细微的了解,还对自身所处声部的定位与功能有较高程度的认知。

(二)优势与价值

其一,传统的声部排练将某一声部从乐团中剥离为一个独立个体,难免会出现两个对合奏不利的极端出现:一以是“自我”为导向,具有“独奏者心理”,很难遵循合奏规律;二是唯节拍器标尺论,过于教条主义,而艺术指导就是乐队成员从分排时的“主导者”向合排时的“合作者”转换的桥梁。简言之,艺术指导与其他声部之间是一种双重配合的关系,即艺术指导不仅掌控着整个交响乐队,使各声部在逐渐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排练,还需要根据各声部对乐队分谱的熟悉程度与掌握水平,适时在速度上予以一定的调整,协助乐队成员达到谱面要求,掌握与其他声部共同完成作品的能力;与此同时,参与钢琴艺术指导的学生也从中掌握乐队的合奏规律,有助于其将其中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在声乐、管弦的钢琴伴奏上。

其二,大部分非专业演奏员都会将训练核心置于乐队片段的技术难点,对作品本身在宏观上的认识较为欠缺。在传统分声部排练的模式下,每个声部往往呈现的都是极具主观性的乐队片段。而在钢琴艺术指导配合下进行的声部排练,从某种意义上“化主观演奏为客观合作”,有效解决了各声部水平程度、演奏速度上等差异性问题,提高了合奏的效率与起点。

其三,由于钢琴在交响乐团配器中占比极小,即便是在室内乐课程中,学生的实践的范围往往也只能停留在一些小编制的室内乐作品,学习的视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当下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接触其他音乐体裁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而钢琴所具备的多声部演奏功能,在学习和接触交响乐上无疑有着不可多得的帮助。而通过选拔一部分同学担纲声部训练的艺术指导,不仅解决了乐队合奏课中学习钢琴的同学参与感低等问题,还拓宽了钢琴学习的曲目与体裁的范围,打破了各种音乐形式之间的壁垒。

(三)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从乐队钢琴艺术指导的标准出发,对学生的钢琴实际演奏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乐队缩谱的谱面不同于常规的钢琴曲,有“纵向化”扩张的趋势。其拥有较多的声部、更为丰富的织体结构,还可能贯穿着核心旋律与副旋律。这对未系统学习总谱读法或钢琴艺术指导的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弹奏者具有“纵向思维”、具备一定的多声部演奏概念。

其次,在以构建“乐队意识”为基础的演奏上,应与李文文所指的指挥教学艺术指导的标准一致,主要反映为三点内容:精准呼吸与预示拍、音色及其强弱对比上、自由处理的尺度合理性。[7]其演奏的形式与本文提及的钢琴艺术指导大同小异,都是模仿乐队的音响效果来起到暂时替代乐队的作用,只不过在声部训练中充当的艺术指导,往往还需具有反映指挥思想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乐队化”的构建并不是简单的伴奏与主奏的关系、不是主导者或追随者的关系,需要演奏者具备客观的演奏的能力,遵循合奏的一般规律。

然而,做到客观演奏之后,更为困难的是学会调动一架钢琴来模仿乐队的音色。由于不同乐器的音效将在钢琴上集中反馈,如果仅仅只是把音符演奏出来,音色呈现的效果会丧失生机。演奏者需要对原有总谱进行宏观层面的把握,对乐谱上的内容分别代表哪一个声部或哪一类乐器做到心中有数。

从硬件设施条件角度出发:新型的乐队声部排练需要相应配套的琴房,以满足不同声部的排练同步开展;在师资配比上:由于学生的整体水平有限,除了乐队合奏的专业任课老师,还需要具备相应合奏能力的钢琴教师加以指导。总之,开展多元融合的课程,需要一定的资金与人力物力的投入。

三、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在整合普通高校现有设施条件与课程的基础上,将钢琴艺术指导这一种形式植入乐队的日常训练,解决了乐队训练模式中针对性与规律性不强等问题,打破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在参与乐队训练时的壁垒。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多学科相互支撑发展,还有助于乐队整体排练效率的提高。事实上,科学系统化的制定普通高校乐团的排练方案,需要“因地制宜”,既不可无视发展规律,照搬专业团体的训练模式,也不可以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我们发现,通过艺术指导的介入,学生在自我循序渐进的拓展中,充分发掘了演奏能力与合奏水平,也能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发现自身存在的技术缺陷与不足,进而加快乐团整体演奏水平的提升,逐步具备舞台实践表演的水平。

在普通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学科高校建立交响乐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长期规划与建设,更需要在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进行投入。我们认为,建设一支健康发展的学生乐团是大势所趋,也是普及性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目标之一。高校不仅是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更是未来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发展的摇篮。我相信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优化,交响乐合奏课程的教学在形式上会不断丰富、在教学方式上会不断创新、在平台上会不断拓展,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排练声部
舞动未来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两个大忙人
多声部视唱训练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