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21-11-27 05:41王心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强国马克思主义建设

王心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文化繁荣兴盛是民族昌盛的重要支撑,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会为我们规划了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在开启第二个百年之时,我们应明确文化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和目标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奋勇迈进。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走中国道路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三步走再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始终坚守的路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其中文化建设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升华和提升,也彰显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心,我们正努力迎头前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总书记为我们提出了建成文化强国的新目标新要求,吹响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我们要增强文化使命感,用更高的姿态、更高的眼光、更清晰的文化自觉,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都要依托于文化的富强,中华民族历经五年多年的风雨坎坷,我们今天依然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其中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在背后始终支撑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回顾鸦片战争爆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产党人凭借无私无我的奋斗、牺牲精神形成的革命文化使我们遭受了外部入侵和内部动荡后依然能够凝聚精神,传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得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是我们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历代先烈都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内心中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中华文化复兴为引领,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与源泉,而实现中国梦是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与使命,也是十亿多中华儿女的热烈期盼。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积淀,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因为它有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中国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正在打破西方文化霸权,为人类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滋养,推进构建新的国际文化秩序。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无数中华儿女在拼搏奋斗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对当今人类遭遇的难题有重要的启迪。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用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时代价值,使其不断丰富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21 世纪发展的新境界,这必将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最后,“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有助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破解西方文化霸权难题,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与非西方在国际关系中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

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

(一)立心铸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做出的历史选择。通过共产党的实践探索早已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血肉相连,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习总书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正确的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挥其引领作用,凝心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次,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引领作用,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源泉,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因此,想要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就势必要培育和践行促进本民族本国家健康发展的价值观念。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社会价值意识是维护社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观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目标的综合凝练,凝结着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心、凝聚力量、充分发挥领导思想、约束行为、文化导向的社会功能。

(二)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设者、见证人,是文化建设最深层次的力量源泉。文化繁荣发展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的问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民共同建设和享受的,人民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价值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应该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价值排序的首位,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我们工作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文化强国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掌握人们对文化产品质量、品味和风格的新要求,把以人为本的价值要求融入到文化强国的建设活动中。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文化产品应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的精神向往,用文化作用书写人民的实践,讴歌人民的业绩,抒发人民的情怀,以文化感染力和渗透力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保障和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寻求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做到公共服务增量、增存,为人民服务。

三、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坚持创新思想,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有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取得国辉煌的成就。现今我们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的迈进阶段,但是目前我国文化基因的萃取能力、文艺创作能力、文化创新能力等距离文化强国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应创新思想,激发文化发展的强大活力。一是要注重“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在于我国国际话语权掌握的程度。文化的创新力表现为文化的影响力。在抗击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提出了抗击疫情的中国方案,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也被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它行之有效。中国13 亿多人口,我们应将我们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影响到世界各族人民,使得国家之间“美美与共”。二是在影响他国的过程中,我国文化的创新力还应表现为创造力。目前,我国在互联网发展上正同其他国家齐头并进,高技术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像数字敦煌、数字故宫、云上旅游这些传统文化形态的数字化表达为我们带来惊喜,他们都是将文化的创新力与高技术水平高度融合的优秀范例。这种产物赋予传统文化以生命力,并与现代社会彼此融合,是我国创造力与技术提升的集中体现,应持续大力发展。

(二)着力价值引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民族、国家进步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应该伴随着中华文明成果的复兴,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们普遍接受的核心价值的接纳能力和内生动力更应得到复兴。从国家层面来看,从思想源头上提升人们的观念意识,要持续推进党性修养学习培训,要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家国情怀,诠释和传承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要加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形成潜移默化的约束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文明程度;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塑造人民坚强意志;要把中国声音传到全世界,把中国的故事讲好,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出来,推动在全社会形成新的精神面貌和文明风尚。从社会层面来看要放眼基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爱的方式深入人心,要注重榜样的带动效应,通过党支部树立先进,以点带面,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个人层面来看,要从基层党员入手,提升职业道德、自身素质,重视家风传承,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通过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提升个人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目前,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不断提升,对于文化的需求与文化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凸显。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关注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尤为重要。要更加彻底更加深入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推进各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文化作品;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完善基层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千方百计地使文化深入百姓生活,实施惠民文化工程,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要加强数字化文化建设的力度,智慧图书馆、云上图书馆等新兴媒介应发挥其传播功能。要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应持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立具有价值引领性、创新性、融合性、协调性、开放性等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创新能力,加速产业结构化升级,推进产业链、价值链走向高端化;要促进区域之间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外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强国马克思主义建设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学习强国”礼赞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秦晋争霸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