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扶贫思想的价值意蕴与时代引领

2021-11-27 11:02杜志河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攻坚精准

杜志河

(中共桂林市临桂区委党校,广西 桂林 541000)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世界在脱贫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各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是全球各个国家都共同面临的难题,不论是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在落后国家中,都不同地存在着贫困现象,这一点不容忽视更不容逃避,只是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的贫困现象更加的突出,相关矛盾更加地尖锐。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从建国开始,就一直非常重视扶贫工作的开展,致力于解决贫困、消除贫困,我国的历任领导人都非常的关注和重视贫困问题,先后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时代任务,提出了一系列的扶贫工作思想、策略,对扶贫工作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统领与指导作用。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动者,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为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人民出题,党和政府来作答。形象生动的比喻,却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承传统扶贫工作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用更加独特、宏观和细致的视角,提出了全新的中国特色扶贫减贫思想。

一、中国特色扶贫思想的产生国内背景

由于历史、生产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早期的贫困问题非常严重和突出,全国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在建国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下,我国的扶贫减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效,党和政府针对国内的贫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积极推进扶贫减贫,这使得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全国有许多地方的人民群众已经实实在在地步入了小康水平,这是我国扶贫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不论是国内群众,还是国际社会,对此都非常地认可与肯定。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形势依然严峻。“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只有通过扶贫减贫,消除贫困,提高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强他们的收获感、幸福感,才能使其步入小康。

二、中国特色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精准扶贫

中国所提出的扶贫减贫思想是全面的、细致的,考虑到了全球以及我国自身的现实情况,其中“精准扶贫”这一思想,就是在分析全球乃至人类扶贫历史上所存在的不足,所提出的关键改进和完善对策。在2013 年11 月湖南湘西扶贫攻坚研讨会指出“中国扶贫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这就是精准扶贫思想在我国首次提出,为中国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2014 年5 月,中国《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发布,该方案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制定,同时还有来自其他多个部委的参与、配合,方案中详细地解释了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体系和重点工作任务体系,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精准扶贫。2015年6月,在贵州遵义扶贫攻坚研讨会时再次总结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不能再“撒胡椒面”了,要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习近平总书记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从思想上到具体的措施、方法上,是首先对贫困群众、贫困地区加以区分,然后针对其特点、需求等予以更加科学、长效的扶贫帮助,真正找准贫困群众,并找准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对症下药,从根源上帮助其解决贫困问题。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精准扶贫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实施,且成效显著,极大地提高了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扶贫先扶志

贫困的根本原因其实并非条件的使然、环境的限制,而是部分人自身对于贫困的麻木,有部分的贫困群众由于习惯了等、靠、要的生活现状,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救济,所以失去了自我脱贫的意识,完全没有斗志,政府一次一次地帮扶,一次一次地给予物质支持,却不能将他们真正带出贫困,反而陷入了扶贫——再贫——扶贫的怪圈循环,不仅浪费了扶贫工作资源,而且造成了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可以说这是我国传统扶贫工作方式的一大弊端。因此,中国政府在扶贫减贫实践工作中,注重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贫困群众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强调“解开贫困枷锁,彰显发展活力,归根到底靠的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使地方稳定地走上致富之路,还需要建树源头治贫的理念。”为此,在实际的扶贫减贫工作当中,我们需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和知识、能力培养,使其自身树立起脱贫奋斗的决心,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并让他们掌握到相关的脱贫知识、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农业经济建设、发展中来,提高“造血”功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彻底解决自身贫困问题。

(三)扶贫必扶智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教育和文化的缺失,同样是导致贫困的一个根本原因,要想根除贫困,就必须要发展好教育,积极地推进教育扶贫。政府要首先发展好贫困地区的教育,让孩子的学习能够正常、无忧,着力培养好下一代,因为他们是未来社会建设、发展的关键力量,只要下一代能够脱贫,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然而在我国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教育资源方面还远远跟不上城市地区,不论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师资力量、教师水平等,确实存在很大差距,可以说十分的薄弱,虽然可以确保所有人有书读、有学上,但是教学的效率、质量等比较低,教育发展不均衡,如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均衡。目前,我国社会主流义务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能力全面提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而一些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思想、理念却还依然较为落后,相对侧重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良好成长与发展;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配置却相对落后,部分老旧、部分不全,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娱乐、运动、生活;再者是师资水平不均衡。教师的素质、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的素质、能力却相对有限,在教育、教学方法、措施的应用上,不比其他发达地方教师灵活、科学,这就会降低教育教学成效和质量。而要想破解贫困的世代延续,就必须要发展好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创新扶贫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充分发挥教育强民、技能富民作用。

三、中国扶贫思想的价值意蕴与时代引领

(一)中国特色扶贫思想的价值意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为什么搞社会主义呢?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的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部分高收入群体。但是,我们同时也得坦率地承认,现在还存在不少低收入的群众。而且真正需要帮助的,恰恰是低收入群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从中国特色扶贫减贫思想来看,其理论来源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主,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本质论为中国扶贫思想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思路、理论指导,同时中国扶贫减贫思想,又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起到了丰富和发展作用。

(二)中国特色扶贫思想的时代引领

推动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扶贫思想除了对于我国自身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意蕴,他完全认识到了传统扶贫工作的缺点、问题和不足,并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扶贫举措思路,不论是精准扶贫、扶志、扶智还是教育扶贫,都更能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扶贫难题,为我国今后的扶贫攻坚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对于整个世界各国,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同样是具有引领作用的,能够帮助大力地推动世界减贫事业发展。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既是国际减贫事业积极的倡导者,也是有力的推动者。一方面,中国解决了9 亿多人的贫困问题,相当于世界减贫总数的70%,中国扶贫开发工作本身就是对国际减贫事业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我们力所能及地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从这个专题和这个视角,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中国扶贫开发的世界意义,为国际减贫事业提出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道路指引,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要推动构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结语

我们要把中国特色扶贫思想作为把握扶贫工作规律、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的“总钥匙”,进一步真抓实干,保持“滴水穿石”的持久动力,要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战略思想、重要观点和精神实质,确保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攻坚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