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现实”与我的“现实”
——析网络语境中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多重面向

2021-11-27 13:04刘永昶
视听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现实

刘永昶

如果与文学创作相类比,电影大约类似于中短篇小说,通常需要精准的聚焦、凝练的叙事与华丽的形式;而电视剧则类似于长篇小说,其开阔的结构布局足够容纳丰富的人物体系与复杂的故事脉络。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时空叙事特质,电影更适于艺术化地表现生活,它的审美重心偏于创作者的内心;电视剧则更适于写实化地再现生活,它的审美重心在于世界的本真形态。因此,电视剧天然的是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视听艺术领地,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精彩,电视剧的镜头就有多广阔。

近几年,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创作蔚为大观,无论是《大江大河》的史诗气魄,还是《山海情》的动人情怀;无论是《在一起》的宏阔格局,还是《小舍得》的心酸家事;无论是《石头开花》的乡土风情,还是《装台》的都市万象;无论是《破冰行动》的热血豪情,还是《人民的名义》的正义凛然,都可以成为聚集人们目光的现象级作品。如此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热潮,一方面给影视人以信心,他们不必再为仙侠剧、年代剧、古装剧、偶像剧、抗日剧的套路重复而烦恼;但另一方面也会让影视人揪心:什么样的现实题材剧才可能成为现象剧?因为显而易见,这些成功作品的不同之处甚至要多于它们的共同之处。但人们可以确定的是,和《新星》《渴望》《外来妹》这些前辈作品相比,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很少会出现全民追捧的“街谈巷议”现象,而更可能成为网络世界持续接力的热议话题。这其实也是所有电视剧生产与传播最有意味的当下境遇。

一、对话现实:电视剧传播的“网络”境遇

对于电视剧与网络剧的概念界分今天看起来已经变得颇为困难。大多数情况下,是否具有活泼灵动的网感,是在电视频道还是在视频网站上首播,都已经不是两者之间的必然区隔。或许,电视剧的外延已经扩展到不分传播平台属性的所有视听剧类型。由此带来的不争事实是,网民正在替代观众成为电视剧的主体受众。“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占网民整体的93.7%。”[1]当手机屏幕替代电视屏幕,这种电视剧的收看方式转变其实对应着受众主体意识的崛起。

这种革命性的变化首先表现为视频用户观剧行为的自主选择性大大增强。他们不再像前辈那样守在电视机前日复一日地守候传统电视机构的供给,也不必忍受或打发无聊的广告时间。在浩瀚迅疾的视频网站内容选择面前,遥控器的按键选择显得单薄而无力。从前是“有或没有”,现在则是“喜欢或不喜欢”,受众的自由裁量权变得无比强大。所以视频网站的擂台相对公平,粗糙的、低劣的电视剧产品在网络世界的命运至多是昙花一现后的沉沦。

其次表现为观剧行为的双向互动。“媒介受众,在今天不再只是文化内容的欣赏者与消费者,而是参与到生产实践的具体环节之中。”[2]只要用户愿意,他们就可以从单纯的受众变身为接受美学意义上的内容生产参与者。这使得原本电视剧内容的闭合空间豁然洞开,充满再创造与再传播的想象空间。

一是交互观剧,大部分视频网站都提供给用户灵活的弹幕参与方式——发表意见或是角色扮演。一个简单的判定电视剧是否具有热度的方法就是看屏幕上的弹幕密集程度,弹幕稀少意味少人问津,弹幕纷纷则意味广受瞩目。前不久结束首轮播出的《觉醒年代》就非常典型,一边是电视剧中革命先辈在历史现场的慷慨陈词,一边是当代青年以弹幕方式呈现的热烈回应,构成了让人感佩不已的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二是倍速观剧,用户们可以打破电视剧创作者制定的时空叙事法则,大多数情况下以加速的方式跳跃前行。这种情形下用户的注意力往往聚焦在对于情节的迅速把握上,而演员的表演与细节的陈设则容易被忽略。这让有些电视剧“注水”般的冗长叙事变得毫无意义。关于倍速时段的视频网站后台数据分析,则可以清晰地告诉生产者其作品的有效时间与无效时间。

三是片段观剧,片花不再是电视剧生产者的专利,用户们可以随意裁剪他们所认为的精彩片段——这些片段就从完整的剧情中脱域出来,成为独立传播的影像形式。一方面,这种传播如果出于商业的用途,有一定程度上的侵权嫌疑;但另一方面,这些相对独立的用户“片花”,事实上更能体现受众的喜好心理,反过来又成为助推电视剧本尊的传播——很多用户正是被“片花”吸引,进而转场到对于全剧的追看。

四是转译观剧,这种方式是在片段观剧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用户对电视剧文本会进行“随心所欲”的二次创作,将视听素材重新拼接组合,以画外音、字幕、表情包等方式嵌入自己对于电视剧的思考。这时,电视剧的意义阐释权便为生产者与用户所共同享有,对于作品的理解,他们可以是心心相印,可以是别开生面,当然也可以是大相径庭。

电视剧主客交融的网络境遇似乎正可以解释,为什么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会广受欢迎?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不再仅仅是桌面互联网时代偏于信息检索与娱乐交互的虚拟空间,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大千世界与生活万象的实体空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揭示了网络空间实体化的诸多可能。换言之,网络空间实际上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二现实,它不仅映射色彩斑斓的生活,更在时空控制的层面上成为生活本身。于是,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所艺术再现的“现实”,与人们线上与线下浑然一体的“现实”,会自然而然地碰撞对话。当艺术创作的“你的现实”无限接近于“我的现实”时,便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荡起人们的广泛共鸣;而当“你的现实”与“我的现实”相去甚远或是南辕北辙时,这样的电视剧作品便会悄无声息,被淹没在网络视听产品的斑斓景观中。

二、多重面向:现实主义电视剧的时空延展

网络世界让“我的现实”凸显于众生世界,其越来越明显基于算法逻辑驱动的互联网离/合机制,又让不同的“我”因为共同的兴趣或是相似的境遇汇聚在不同的群体场域。因此,类似于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剧《渴望》所引发的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今天已很难出现。当下热播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在某种意义上更是基于不同场域不同人群的类型化创作。延展到不同时空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正像一扇扇渐次打开的窗户,人们从每一个窗口都可以看到别致的风景。它们是多重面向的,但一定又是彼此关联的。

其一是史诗型叙事,这一类型的创作以《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为代表。无论是《大江大河》所表现的改革开放中工业企业的乘风破浪,还是《山海情》所表现的“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农村传奇,它们都偏重于展开宏阔的当代史叙述,将个人命运的变化与历史命运的变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们表现的不是严格时间意义上的当下,但却将当下的解释权交给历史,试图回答我们如何一路走来,为何这样走来,将来会走向哪里?恢复高考、联产承包、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农民工进城、荒漠治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史大事记,但又是每一个时代亲历者的备忘录。往事并不如烟,它们关涉着每一个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也因此具有了澎湃汹涌的现实主义感召力。

其二是实录型叙事,这一类型的创作以《在一起》《石头开花》等为代表。这两部剧都被冠以时代报告剧的称谓,且都采用了10个单元剧的连缀形式。让人耳目一新的电视剧形态,显然适应了网络用户被移动短视频影响并形塑的审美习惯;而在内容表现上,单元剧的集合正像文艺的轻骑兵,以迅捷有力的方式集结并展开生活的全景叙述。《在一起》所表现的生死场的紧张抢救、医护人员的千里驰援、防疫战线的精准搜索、社区工作者的热忱服务等,形成了众志成城的“在一起”叙事格局,“仿佛是十指连心的隐喻,张开手掌,每根手指都是一支射向无形敌人的利箭;攥紧拳头,那双巨手又会聚集起源源不断的在一起的伟力”[3];《石头开花》则通过异地搬迁、破除迷信、“流量扶贫”、大学生村官等故事单元,从不同侧面生动活泼地表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艰辛与收获。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时代报告剧既是对重大现实事件的关切,也是对人们需要对现实认知的回应。

其三是问题型叙事,这一类型的创作勇于直面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映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因其切口往往小而深,问题型叙事往往蕴含了电视剧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层思考,带有了文学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比如《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系列三部曲聚焦千家万户都揪心的孩子教育问题,无论高考、出国留学还是小升初,话题的发酵不仅在剧内,更在感同身受的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装台》《安家》等电视剧聚焦当代都市百姓酸甜苦辣的生活实景,两部剧的叙事视角都别出机杼,前者以装台人的视角看西安城戏里戏外的人生世态,后者以房产中介人的视角看被“买房”“卖房”困扰的家长里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极易打动现实中背负重重生活压力的普通人;比如《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破冰行动》等电视剧则聚焦近年来中央大力整治的反腐问题,反腐人员的勇气、智慧、奉献与牺牲,对手的贪婪、狡诈、阴险与顽抗,正邪较量的对抗情节让这类剧拥有步步惊心的戏剧张力,既让人们看到现实中让人触目惊心的阴暗角落,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央治理腐败沉疴下猛药的决心。

其四是反思型叙事,这一类型的创作通常以犯罪悬疑剧的样态出现,典型的作品如《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无证之罪》等。这些作品往往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前述三部剧就分别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坏小孩》《长夜难明》《无证之罪》,它们拥有忠实的原著粉丝,不仅将小说扑朔迷离的情节进行了影像移植与改编,也将小说个人化的现实主义思考带入了电视剧作品中。几部剧都有一个共同的叙事策略,即将反面或中性主人公推入到犯罪的极端情境中,放大他们在现实中的沉沦与挣扎,也借此拷问他们复杂的人心和人性。这样的近乎残酷逼仄的拷问不仅让戏变得好看,也让屏幕前的人们反思自身的生存处境,反思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彼此关系。

三、分众传播:现实主义电视剧生产的路径思维

别林斯基论文学的现实主义曾说:“文学应该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应该是社会赋予它以生活,而不是它赋予社会以生活。”[4]考察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多重面向,我们可以发现,凡是成功的现象级作品,都真切地映射了当下世界的现象、事件或者问题,并无一例外地在网络世界引发热烈的回响。如前所述,这是“你的现实”与“我的现实”协奏的交响乐章。于是,对于电视剧创作者而言,其实只要全身心地潜入生活,在芸芸众生关切的现实话题中深入发掘,就一定能够提炼表现出动人的故事图景,也一定能够在网络世界的不同文化圈落中赢得受众的青睐与支持。有些时候,这一文化圈落的力量已经足以独自支撑现象级作品的诞生;有些时候,当电视剧的话题触碰更广阔的人群,它的反响就足以破圈而出,比如《觉醒年代》中先辈们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与峥嵘往事,就让一百年之后的当下年轻人由衷地感动与向往——关于青春的叙事从来都是超越时空与文化阻隔的。

这里以军事题材电视剧为例说明,近年来这一类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整体影响力显然不够。但事实上,军事影视作品呼应着广阔的军队建设现实,应该有着更充沛的开掘空间。“中国力量走出去”,与雇佣兵、恐怖分子的较量,的确有着步步惊心的矛盾冲突旋涡。但倘若摄影机的目光群集于此,也很可能会带来观众的审美疲劳。放眼四望,中国军队紧张而热烈的历史与现实情境处处溢动着影像故事的生机。高原雪山的巡防,辽远海疆的驻守,莽莽草原的驰骋,茂密森林的穿梭,军人的身影与广袤的国土交映生辉,这是地域情境的陌生化;高科技武器装备科研人员的日夜攻关,航天员的激烈竞逐与太空漫游,军事院校学员的刻苦训练,有军人的地方,就有攻坚克难。这是题材情境的陌生化;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扬我国威的国际军事比武赛事,遍及世界各地的维和任务,救灾抢险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即便是和平时期,跃动的战斗身影也会时刻闪现。这是战斗情境的陌生化。以上任一陌生化情境的深挖创作,都有可能引发网络世界中大量军迷的追捧,更何况,其间燃烧的青春光焰当然可能会集聚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无论如何,近年来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基于网络路径的分众传播思维,这为中国电视剧产业指明了海阔天空的发展方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于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而言,现实主义表现的力量既来自无限丰富的外部世界,更来自被浪奔浪流的时代大潮激荡的个人内心。

注释:

[1]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R/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2021-03-04].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2]梁爽,孙俊青.电视剧短视频化的观众体验转向与内容生产趋势研究[J].中国电视,2021(03):72-76.

[3]刘永昶.为历史存证为时代立心——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J].中国电视,2021(01):23-26.

[4][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2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421.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现实
“剧本杀”里的现实逃脱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上)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梦与现实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