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现实主义”到“具象现实主义”

2021-11-27 13:04许敏球
视听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题材现实

许敏球

许敏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战略规划与媒体融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视听界》主编。

学者常江在《中国电视史》里概括新世纪以来电视剧的特征时,提出了“抽象现实主义”这一说法。他指出:“在现实题材领域,如《北京人在纽约》《情满珠江》这样与特定而具体的社会发展动态紧密结合的作品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具有抽象性的现实题材剧,这些电视剧无疑仍然有着相当程度的现实关照,但它们与实际的社会变迁脉络仅保持着名义上的联系。”

这一现象一度时期越演越烈,出现了一大批的“悬浮剧”。这些剧看似是现实题材,却没有现实的“根”,像气球一样漂浮在现实的土壤之上。从这些剧里,难以看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难以看到社会深刻的变迁、时代巨大的变革。比较典型的是职场剧,不管是怎样的职业类型,往往到最后都变成了爱情剧,职业本身的特质、状态反而看不到了,职业变成了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换一个其他职业剧情也差不多可以成立。

即使是在那些口碑较好的现实题材作品里,依然会觉得与真实的生活隔了一层。原因之一,这些作品都太“精致”了,缺少了一点真实的“烟火气”。就如有评论指出:现在的电视剧里看不到“穷人”了。即使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在剧中住的房子、穿的衣服、挎的包,都明显与其收入、身份不符。原因之二,设计感太强了,概念化、程式化、标签化的痕迹依然挥之不去。里面的人物虽然是典型人物,但也往往是标签人物、扁平人物、脸谱人物,人性的丰富、复杂、多样被窄化了。

电视剧是娱乐产品,但不应仅仅是娱乐产品。特别是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它应当具有白描现实、白描时代的能力,应当成为一幅“时代风情画”。如常江提到的《北京人在纽约》,就成为那个时代“出国热”的一个注脚。而这一度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传统。《渴望》《情满珠江》《孽债》《外来妹》《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和平年代》《金婚》……在这些电视剧里,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事、那个时代的潮流、那个时代的气息,都是可触可感,看这些剧,就看到了那个时代画卷的一个侧面。

这种“传统”“正统”的电视剧,在当下反而变成了稀缺物。不少人认为,这一类电视剧已经没有了市场,特别是当下的年轻人更加不会接受,因为它们不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又缺乏卖点、缺乏流量。然而对于电视剧创作者来说,接续这种“传统”和“正统”,对现实生活进行具体细致、深入扎实的呈现,对时代、对社会进行忠实、深刻的记录,是一种责任。同时我们也应当相信观众。他们并非不需要这样的作品,而往往是他们没有选择。他们对于能深刻反映现实、展现时代的优质电视剧,一定是有需求、有渴望的。这也是为什么像《山海情》这样看起来“土土”的电视剧,却受到了观众包括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从“抽象现实主义”走向“具象现实主义”,是要通过具象写实,从作品中能看得到真实的人、真实的人性、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灵魂,也能看到激荡的命运、广阔的社会、脉动的时代,以及历史的温情。这样的作品,我们现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这样的创作者,我们现在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近几年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具象现实主义”的传统在不断回归,其中一些作品成为现象级爆款,这既说明了“传统”和“正统”创作所具有的穿透时间、穿越喧嚣的恒久力量,也说明当下的观众,包括年轻一代的观众,是有品位追求、有品质追求的观众,是能辨别好东西、需要好东西的观众。这将给我们的创作者更多的信心,也一定会推动更多优质的现实主义精品的涌现。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题材现实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漫画:现实背后(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