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问题与措施

2021-11-27 15:30张皖秋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民工用地

张皖秋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我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居民比例占整体比例的50%以上,并且贫困农民的存在也严重的制约着我国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则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农村的劳动就业,代替农民解决其生活当中的经济难题,全方位优化我国农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准是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在劳动就业上存在着过多的难题,如相关法律保护及制度保护的缺失,导致农民在农业自主创业与入城劳动就业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 社会保障与农村劳动的概念

1.1 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也即是由我国中央政府利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和社会资源,进而确保低收入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威胁的村民可以维持生活,确保村民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期间的基础生活能力不受影响,此外,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不断提升目前的公共福利水平,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是目前用来加强国民收入并重新分配,进而形成完善的福利式社会保障制度。我国按照农村的实际收入水平及劳动情况,以此制定相关完善的法律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及规则来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与福利政策的体系。因各国的实际国情与农村占比比例完全不同,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上却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福利措施来维持目前国家的公平性,从社会契约论中能够得出,通过福利制度完善社会制度,并以此建立相对公平的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方法,由此能够得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及作用性。

通常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是包含了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安抚安置等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形成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目前全世界各国所应用的社会保障模式分别为社会供给、积累储蓄、国家福利和国家保险四种所形成,分别是以德国、英国、新加坡和前苏联为代表。现阶段中国所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共济模式,主要是以个人、国家、单位为集体所形成的社会保障计划融资,目前仍然在经历相当长的改革阶段,个人责任的优化是形成全球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共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种标志性举措,其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对普通及基层人民而言是一种关于自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维持社会安全的“稳定措施”。

1.2 农村劳动的概念

农村劳动主要是指农民通过自主创业、农业创业、农产品创业、渔业创业、入城就业等手段形成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一种保障性活动,因农村人民的经济水平及技能水平与城镇人民之间形成较大的差距对比,因此在劳动就业上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因此,我国政府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维持农村人民的实际劳动能力、劳动机会和劳动平台,进而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口资源促进整体经济上的增长。而这也是农村劳动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因农村人民劳动技能缺失和劳动平台缺失,因此部分贫困山区的农村人民需要政府通过相关的社会保障手段来维系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能力。

2 农村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农村人民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若是缺乏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持农村人民的基础生活能力,则农民会存在着较强的不稳定因素,继而参与到威胁社会稳定发展的活动当中,形成对我国社会的威胁。从我国古代发展历史来看,人民若是长期处于不劳动且物质水平较差的状态,则会引发一系列失控的暴乱发生。并且,维持我国人民基础水平是一个人民政府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此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维持农村劳动是一件关键且必要的事。

2.2 增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处于贫困的状态,大多数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过着天壤之别的物质生活,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我国政府则需要通过适当的调节手段,即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因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过多,若想通过经济手段通过资金扶持的方式改善村民生活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开拓农民的就业机会及就业渠道,同时利用一系列福利政策来扶持已经参加创业的农民。这样能够增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我国的农业发展与进步,吸引更多的城镇高学历分子到农村当中,加强技术交流与学术交流,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科研水平。

2.3 减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担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家庭保障是农村所实施的关键性社会保障,更多的农民都秉承着“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进而导致农民的社保意识严重缺失,其衣食住行主要通过自身的财富积累来实现,但目前我国有70%以上的老龄人口都分布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地区的老龄化情况非常严重。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筹资困难的问题则能够通过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来减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担。

3 农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工缺乏维权意识

现阶段,我国针对农民劳动就业的发展规划严重缺失,无法为农民的择业就业提供参考及引导,农民就业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选择留在家乡继续参与耕种或农业类工作,其本质上归类为自主创业,但却严重缺乏相关的经济补助和政策支持;二是因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较低,更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严重影响了城镇人民就业情况,同时因农民工在城镇当中只能参加到建筑、操作工和服务生等基础职业,在工作期间难以拥有城市的基本福利待遇,并且连最基本的生命都无法保障。并且,农民工就业还拥有一个普遍的特点:临时工。在企业和公司的角度来看,临时工的角色可有可无,在企业人力资源调整或产业结构调整期间,通常都会伴随着一大批农民工的失业和下岗,而我国目前并未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团体制定并发布相关的农村就业保护权,并且,农民工在工作期间因不懂劳动权等相关法律常识,因此无法维护自身的劳动权。

3.2 不健全的土地征用制度

因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脚步加快,各个省市经常出现地方政府征用农村用地的状况,并且在征用期间,针对农民个人用地与公共用地的判定相对模糊,更有大多数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增加个人的征集而选择大肆征用公共用地,这种现象会导致农民的个人利益在土地征用期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并且从司法角度而言已经威胁到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土地征用之后农民的劳动就业能力再度受到削弱,对农民的利益发展和日常生活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在政府征地期间,地方政府会通过一系列的暗箱操作及暗箱执法,进而从农民的手中获取到相关利益。从目前我国所应用的土地征用制度来看,虽然规范了相关的土地征用手续及流程,但缺乏对土地征用期间的个人用地及公共用地判断手段,导致无法针对农民土地的性质进行判断。同时,我国政府也并未针对土地征用情况发布相关的监督制度,地方政府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会通过一系列的个人违法操作行为,将农民合法补偿据为己有,或者将地方政府拨款的资金据为己有。

3.3 不合理的土地补偿方式

对农民而言,土地是农民生存劳动的根本,特别是针对失地农民而言,其劳动就业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尤其在征地用地期间,农民先前的生活水平已经无法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政府所能采取的措施则是土地补偿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农民失地情况与城镇人民失地情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其原因在于城镇人民的土地更多情况下只具备居住的基础功能,而农民的土地则为农民的劳动就业提供核心资源,两者之间的补偿不具备可比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的土地补偿款只能够满足农民8年左右的消费能力,但是在此之后农民的生活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并且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及社会福利只读并不健全,而失地农民无法具备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为了满足自身的实际生活情况则选择外出打工。本文认为,在城镇当中农民的基础福利也难以得到合法保障,其劳动就业情况也无法得到保障。

4 农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完善措施

4.1 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必然会与市场经济相互结合,而在此期间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农民工在城市生存期间因自身学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此期间会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如信息的不对等、阴阳合同等恶性事件会严重影响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为了确保农民工在城市生存期间能够具有完善的基础保障,我国政府及司法机构需要针对农民工制定一套相关的法律知识科普手册,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农民工能够了解并认识到我国所制定的司法体系,在未来的就业生涯中能够勇敢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切身利益。

4.2 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分为如下步骤:

首先,需要健全目前农村用地产权制度,明确规范农民用地的使用权、承包权、所用权等相关产权,防止农村用地期间出现产权不明被非法占用的情况发生。

其次,健全目前已有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制度,在土地产权权属流转期间能够明确责任双方的义务与合法权利,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产业的实际用地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在土地征用期间能够适当的保留农业发展基础用地。

最后,在农村用地流转期间,首先需要确保农村人民的合法权利不收到任何人为因素的损坏,协助农民完成对土地产权的流转,在此期间提供适当的法律援助,如律师机构值班制度等。此外,还需要建立土地征用监督制度,建立相关的土地征用监督部门,严查政府机关人员滥用职权非法占用土地的情况。

4.3 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失地补偿机制

在我国《土地管理法》当中明确指出了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为“超低、不完全”,这种标准在我国国力情况较弱的情况下是情有可原的。但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也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应当针对土地管理办法进行适当的改革,在此期间需要充分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处理征地补偿问题,并且针对失去土地的农民制定相关的福利制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确保农民拥有足够的劳动就业机会。

5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了目前农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其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我国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中央政府需要重视此类问题,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先关的土地征用制度和农村就业保护权,加强法制和政策方面的建设,以此确保农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法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维持我国农村人口的劳动就业。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农民工用地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