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百年历史回顾

2021-11-27 18:58梁学伟邵士庆
创造 2021年10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发展

梁学伟 邵士庆

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起步阶段、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修复调整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开拓创新阶段。经历了一百年的风雨洗礼,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进步,在发展中开拓创新,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发挥为全人类的利益而奋斗的主体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一、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起步阶段(1921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所进行的对外党际交往一方面争取了国际社会进步力量对中国革命的理解与支持,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一批素质过硬的外交人才,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中共一大并分别作了发言,向当时参加会议的人们介绍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使命。在共产国际派遣的代表的帮助下,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决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即“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作出了联合第三国际的重要决定。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并介绍了列宁关于殖民地民族问题的理论,这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渐次达到共产主义”,在打倒军阀、推翻列强的殖民统治、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基础上联合农民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除此之外,中共二大还做出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定。这也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确定了基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主要对象为共产国际和世界共产主义政党。

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壮大,我们党建立了很多外事机构负责对外的党际交往,例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外交人民委员部、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延安外事组、中共中央外事组等。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是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主要围绕中国的革命活动展开,服务于中国的革命任务。其二是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进行党际交往的能力尚不成熟,多依赖于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帮助。其三,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并没有完全局限于共产主义世界,也接触了当时一些非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的延安外事组还接待过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和美国观察组等。

二、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稳固新生政权、为新中国的发展争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成为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首要任务。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毛泽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策略,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打开了局面。

随着当时中国外交事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党在1951年建立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专门负责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往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首先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是东欧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波兰、匈牙利等也不断同中国建交。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还与共产党和工人政党之外的其他类型政党进行了接触,其范围主要涵盖了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执政的共产党、其他在野党、民族国家的政党等。②时新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共对外党际交往之考察与思考[J].理论学刊.2020(01).这其中包括英国的工党、冰岛统一社会党、意大利社会党和日本自民党等。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邀请了56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政党参加,应邀出席的代表有290多人。随着新中国外交局面的打开,我们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为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争取了稳定的外部环境,还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受到客观历史环境的限制,尤其是当时特殊的国内外局势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党际交往中逐渐出现了“左”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以意识形态划分远近亲疏。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采取孤立政策,加之中苏之间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论战,极大地影响了中苏两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国内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外交活动的开展。这导致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奉行国际主义的外交原则,积极支援“世界革命”,是否支持“文化大革命”成为了划分党际关系亲疏的标准,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受到了损害,陷入了被孤立的境地。当时全世界89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中,就有78个先后与中国共产党中断了关系。①常欣欣.中共党际交往的历史经验与基本原则[J].人民论坛,2011(20).

综上所述,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往中,毛泽东提出的“一边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受到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导致国家关系与党际关系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使得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经历了一定的挫折,但是这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活动提供了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党际交往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修复调整阶段(1978年—1993年)

20世纪70年代,中国共产党果断做出决策,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面,并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随着我国战略方针的转变,我国的外交战略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主要围绕国家利益进行,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逐渐淡化了意识形态在对外交往中的影响,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党际交往中破除了旧的思维模式,突破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逐渐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了稳定的外部环境。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党际交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②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5.。党际交往的四项原则内涵丰富。“独立自主”是指尊重各国政党的独立地位;尊重各国政党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完全平等”即各政党之间不分强弱,一律平等,不能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互相尊重”是指各政党应该搁置意识形态和其他具体问题的分歧,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即各国政党的事务应由其自主解决,任何其他政党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人。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党际交往理论的重大突破,也为党的对外交往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实践的不断发展,党际交往的四项原则不再局限于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意识形态相同的政党之间,还扩展到了其他类型的政党。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继续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同各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4.在正确的方针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先后与意大利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荷兰共产党、法国共产党、印度共产党等政党恢复或建立了友好关系,而且还实现了中苏两国、两党关系的正常化。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在与周边国家政党的党际交往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尼、尼泊尔和蒙古等国的许多政党建立了联系。随着党际交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并开始与一些国家的右翼政党进行接触,例如美国民主党思想库、英国保守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等。

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有了重大突破。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往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了重大发展,以意识形态作为划分远近亲疏的标准开始转变,为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争取和平稳定的环境成为党际交往的服务中心。

四、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迅速发展阶段(1993—2012)

21世纪以后,国内外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世界各国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所裹挟联系日益紧密,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隐藏着危机;同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世界舞台上依然没有消失,“冷战”思维的残余为世界的和平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改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全球治理这一概念,并逐渐成为各国政党的共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适应国际格局,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积极投入到国际事务中,同更多政党构建友好关系,彰显大国风范,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在坚持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4.。

这一阶段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遵循党际交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作为,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共产党在2000年和2002年分别参加了在菲律宾和泰国召开的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2004年,中国还举办了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主题为“交流、合作、发展”,共有81个政党的领导人参加了会议,总人数超过了300人。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参加了国际多边政党活动,并与多个地区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联系,例如欧洲议会中的人民党、绿党、自由党、社会党等。为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保持主动地位,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还积极同第三世界政党建立友好关系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截止到2007年,中国共产党与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政党建立了联系。

另外,为了维持良好的党际关系,巩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政党交往机制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进行党际交往的重要内容。2006年7月中国共产党与日本民主党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与日本民主党定期交流机制”,旨在推动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2009年中国共产党与统一俄罗斯党达成共识,成立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就两国关系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定期交流。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与欧洲、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有效的交流机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机制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在这一阶段有了重要的突破,实现了多主体、多形式的党际交往,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采,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在这一阶段,由于意识形态色彩被进一步淡化,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扩展到了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迎来了大发展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政党交往并没有改变其服务属性,依旧围绕维护国家利益,推动经济贸易发展而进行。

五、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开拓创新阶段(2012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两个百年”的伟大目标,为中华民族的奋斗描绘了一份宏伟的蓝图。把握好国内外两个大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两个百年”伟大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取得了巨大突破,迎来了开拓创新的新阶段。

当今的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问题都有可能通过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震荡演变为影响全人类的世界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该倡议旨在推动将各国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加强世界性合作,共同应对世界性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理论创新,为党际交往提供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新型政党关系理念,并以此为开展党际交往的基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积极作为,彰显大党担当;求同存异,探索新型政党关系;政治引领,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大局,迈向“两个百年”的伟大目标。

第一,积极作为,彰显大党担当。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作风开始由“韬光养晦”向“积极有为”转变。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二十字的外交战略方针。这一外交方针适应了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幻,“韬光养晦”的外交方针不再适用于当今的中国,我们党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开始逐渐向“积极有为”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7-58.十八大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整体低迷,而中国顶住发展压力,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并逐渐向提高发展质量转变,为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0%。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并以此为平台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肆虐之际,中国主动向其他国家提供了及时的援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截止到2020年5月31日,中国已经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5000万美金的现汇援助,并积极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经验。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主动担负国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有为的国际形象,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道义上占据了主动的地位。

第二,求同存异,探索新型政党关系。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主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办,全世界120多个国家超过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60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并且通过了《北京共识》。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①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2.其核心就是“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即强调各个政党应该寻求共性,积极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尊重其他政党和国家的意愿,增强政党之间的交流,突出自己的优势,推动共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各个国家政党之间关系的又一重大突破。

第三,突出政治引领,讲好中国故事。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极为注重政治引领,积极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故事。“冷战”后,苏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消失,但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迅速发展却又让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西方甚嚣尘上,这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主动向外宣传党的执政理念、方针政策,使得国际社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现状,争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支持。例如2014年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并先后被翻译为英、阿、泰、柬、匈等语言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很好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风貌。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通过各种平台展现大党担当和大党形象,在国际社会中起到了很好的政治引领作用。例如,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和“亚投行”的成立,为解决世界性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第四,服务大局,迈向“两个百年”的伟大目标。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这代表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与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往的服务中心正逐渐转变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中国的发展为基础为全球发展贡献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党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既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发展道路,也为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往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因而,中国共产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目标,逐渐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党际交往格局。

六、结语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到来,为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这一百年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百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孤立无援到高朋满座艰辛发展的一百年。在下一个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取得更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也必然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纪元。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