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中新技术的应用思考

2021-11-27 18:37赵苗樵福建省宁德市博物馆
品牌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玉器文物价值

文/赵苗樵(福建省宁德市博物馆)

文物鉴定与鉴赏既能让社会民众科学正确地认识历史、掌握历史知识、弘扬历史文化,又能使其逐渐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文物鉴定与鉴赏工作在不断变革与创新中逐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现今的文物赝品越来越真假难辨,文博工作人员只有进一步深入了解新技术,全面掌握新技术鉴定鉴赏的方式,才能更高效地鉴别文物仿制品,为文物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运用传统文物鉴定、鉴赏方法开展文物鉴定与鉴赏工作时,如何融合新技术提高文物鉴定与鉴赏水平是摆在文博工作人员面前的棘手任务。

一、文物鉴定与鉴赏概述

(一)文物鉴定

1.文物鉴定概念

文物鉴定是指鉴定人员结合文物学与博物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传统方法或现代新技术方法对文物对象的年代、类别、质地、用途、价值等进行辨识、评判的工作[1]。在开展文物鉴赏工作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存在辨伪的必要性。一般而言,考古地层中出土的文物不需辨伪,文博人员只需要结合地层学、类型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对出土的可移动文物或文物史迹进行时代辨识、价值评判即可。文物鉴定自古便有“眼学”之说,人们认为文物鉴定者要有过人的“眼力”。但在现代社会,文物赝品制作技术持续升级,赝品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此种情况下,鉴定文物单靠眼力是不行的,必须借助一定的文物鉴定新技术来辨别真伪。

2.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

在传统阶段,鉴定者对于文物的鉴定大都以自身知识经验为依凭,采用传统方法,配之以简单的技术手段对文物作出真伪辨识、价值评定。比较鉴定法是文物鉴定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又叫同类类比法。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鉴定文物藏品时,要想对藏品的年代、价值作出真伪辨识,就必须找寻与该文物属于同一年代的同类文物作为鉴定参考标准,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在同类类别分析时,鉴定者需要从质地、花纹、工艺等方面入手,找出辨识文物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然后经过系统分析研究后最终作出科学鉴定。值得注意的是,同类类比鉴定中所对比的器物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才能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除了同类类比法,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还有分类判断法与客观分析鉴定法。分类判断法主要是针对文物自身历史特点、材质信息、年代情况等对不同类文物进行区分,将出现内容差异的文物排查出来,以此来判断文物的真伪性[2]。青铜器、瓷器、书画等不同类文物的判断方法不一,在分类判断时要根据文物性质的特点来实施判定。例如,鉴定青铜器文物时,如果发现器物锈色不正,有气孔异味,则可判断该器物为假。此外,在运用客观分析鉴定法鉴定文物时,要对鉴定对象从文物自身调查、文献史料考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与判断,并搭配其他文物鉴定方法,以确保鉴定的科学性。

(二)文物鉴赏

1.文物鉴赏概念

文物鉴赏是一种涉及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高级心理功能的复杂心理体验过程。这一体验过程与文物鉴定不同,其不仅仅包括鉴赏者对文物真假、虚伪的判定,还包括鉴赏者对文物艺术美感的感受以及艺术魅力的体悟[3]。很多文物鉴赏者在鉴赏的过程中都会被文物所散发的独特价值魅力所折服,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文物鉴赏是一种更偏向主观感受的文物评价形式,是一种个体独立的精神活动。很多人在鉴赏文物时通过了解文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知识,洞察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以及文物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蕴来对文物作出综合性的评价。文物鉴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不同的文物在不同鉴赏者的眼中是不同的,是千人千面的。

2.文物鉴赏的过程

文物鉴赏是文物收藏的核心工作,为了保证文物收藏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明确文物鉴赏的过程:首先,文物分类。文物分类是鉴赏的前提与基础,每一类文物都存在自身的定义,如瓷器、青铜器、玉器等,其分类定义各不相同,对这些文物的鉴赏应首先进行分类,做到科学而全面认识文物。其次,价值鉴赏,即对文物本身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研究价值等进行鉴赏探索。文物鉴赏者在鉴赏文物时需暂且抛弃文物的物质价值,从艺术、历史、文化等视角来一次心灵与文物的亲密碰撞,完成对文物的多角度、多层面的鉴赏,形成一种具有主观色彩的判断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鉴赏者需融合自我心理,发挥联想与想象,实现与文物的合二为一。最后,精神储备。通过鉴赏文物,鉴赏者汲取了更多进行高水平鉴赏的“精神营养”,并将其储备在知识宝库中,以待来日之用。

二、文物鉴定与鉴赏的特点

(一)综合认知性

文物鉴定与鉴赏具有综合认知性特点,这里的综合认知包括通过相应手段对文物的历史年代进行辨识、对文物的真伪虚假进行判定两点,无论是鉴定还是鉴赏文物,辨伪与断代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步骤。由于文物具有较高的价值,目前市面上的文物仿制品越来越多,文物鉴定与鉴赏者要对文物进行综合认知,既要判定年代,也要判定真假。例如,古书画的鉴定与鉴赏需要鉴定者不仅具有“鉴”的手段,也要具有“赏”的基础。收藏于蚌埠博物馆的清代画家黄山寿的《人物扇面》是著名的古书画文物珍品,其于2013年被鉴定后馆藏[4]。在这之前,有很多相关赝品出现。为了鉴定真伪,古书画鉴定者运用手持式无线数码显微镜401PCTV从宣纸的材质、墨迹的深浅、印章的细节等处汲取年代信息,并从书画表现的内容主题、描摹的艺术技巧以及展现的深邃意境来判别真伪,赝品可模仿内容、年代,但却无法复制真文物作品的精、气、神[5]。

(二)主客观统一性

文物鉴定与鉴赏还具有主客观统一性特点。在运用一般方法或新技术对文物进行鉴定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做到丁是丁卯是卯,拒绝在文物鉴定时掺杂带有利欲色彩的任何主观因素。当然,在进行文物鉴赏时,鉴赏者既要对文物的客观性进行认可,也要将自己的审美情绪等融入到鉴赏的过程中,实现对文物价值的评定。价值评定对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文物的鉴定还是鉴赏,关注文物的价值是必然的。文物的价值评定需要工作人员在鉴定与鉴赏中关注文物的历史、文艺、文化等各种价值,对这些价值充分肯定后再划分文物等级。另外,从鉴定技术与方法角度看,无论是运用传统技术还是新技术进行文物鉴定与鉴赏,都必须做到主观服从客观、主观尊重客观,实现主客观的统一。

三、文物鉴定与鉴赏中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三维扫描与三维成像技术

三维扫描与三维成像技术首先可应用于文物鉴定工作中。文物鉴定工作人员可结合已经完成确定的文物,利用三维扫描与成像技术制作出文物相应的模型,文物模型制作一定要逼真,模型被还原后,应将模型的相应数据进行保存。在文物鉴定具体工作进行中,可从数据库中调出还原模型,然后结合鉴定对象的模型进行类比分析,这一过程是传统类比鉴定技术、三维扫描与成像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三维扫描与三维成像技术的支持下,文博工作人员还可对文物保存的环境进行模拟,以此对文物的成因、特点等进行细化分析,这样可为文物的断代、文物的类别判断等工作创造更优良的条件[6]。目前,很多博物馆或文物纪念馆等都对三维扫描与成像技术进行了探索。例如,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的王懿荣纪念馆对三维重建进行了诸多探索。在重建中,其运用了具有蓝光、红光等不同扫描模式的PRINCE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对文物进行科学鉴定。红光模式可获得文物表面的点状云据,蓝光可对文物细节进行鉴定,二者的结合能够使鉴定者获得更准确的文物外形三维数据信息。

此外,三维成像技术还可应用于文物鉴赏中。如何在开展文物鉴赏工作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珍贵文物,避免文物受到损坏是文博工作人员历来关注的话题。三维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将其运用于文物鉴赏,能够更好地落实文物保护工作。通过三维成像技术,技术人员可模拟出文物的三维图像模型,而鉴赏者在鉴赏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观赏原有文物的立体化三维模型,便可完成鉴赏。三维成像技术所模拟的文物三维模型十分逼真形象,鉴赏者在鉴赏时可实现360度无死角的全面、细致观察,这不仅增强了文物鉴赏者的体验感,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原有文物。

(二)激光和光电透视技术

一般来说,检查文物的外在形态、样貌等工作较为容易,而如何有效检查文物的内在构造则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技术鉴定人员可在文物鉴定与鉴赏中引入激光和光电透视技术,对文物的内部构造进行透视,了解、明确文物是否存在明显的做旧痕迹[7]。在进行文物鉴定时,文物内部构造往往是鉴定的“盲区”,而文物仿制者恰巧是利用这一特点,大肆地进行文物仿制。当然,文物仿制品的内部结构一定带有明显的做旧特征,激光和光电透视技术可对做旧文物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对文物内部结构是否做旧作出科学鉴定。通常情况下,这种新技术尤其适用于细密性较高的瓷器、青铜器、玉器等的检测。

激光和光电透视技术优势较多,除了能够对文物内部构造进行检测与验证之外,还能将文物鉴定所涉及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保存,为后期的同类型文物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与借鉴。在对细密性较高的玉器文物进行鉴定鉴赏时,鉴定人员借助激光和光电透视技术可对待鉴定玉器的内部裂纹、钙化情况、沁色情况等信息进行整合,并借助这些信息完成鉴定工作。这里以玉器沁色情况为例来说明。玉器沁色较为复杂,不同的沁色代表了玉器的年代,彰显了玉器的价值。鸡骨白、水银沁、朱砂沁、血沁是玉器的几种常见沁色,但这些沁色有些并不能通过肉眼来辨别。激光和光电透视技术能对玉器的常见沁色,甚至不常见沁色进行分辨,为玉器文物鉴赏工作开展提供更直观而有力的依据。

(三)X射线探伤技术

X射线探伤技术是当前文物鉴定与鉴赏新技术领域的后起之秀,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准。X射线技术是一种探测文物结构的技术,它主要是指对待鉴定文物放射X射线,让射线穿过文物内部,使文物产生一定的“吸收”与“散射”反应。然后,通过计算文物对文物射线吸收的程度来探测文物是否受损,结构是否完整,整体是否存在伤痕[8]。X射线探伤技术的功能强大,不仅能判定文物体内的伤痕以及相应结构的变化,同时还能探测文物的形貌特征、制作工艺、保存年限以及是否存在修复痕迹等情况。

这里以X射线探伤技术在文物结构探测中的应用为例来说明。X射线探伤技术可帮助技术人员拨开重重鉴定迷雾,对文物内部结构的缺陷进行探测,如能对锈蚀物覆盖下的文物结构性损伤以及文物的古老制作工艺等信息进行搜集、抓取,增强鉴定的说服力。例如,一枚铜镜断裂为三段,由于铜镜的四周都被厚厚的锈蚀物所覆盖,故从外形上无法估量铜镜的具体尺寸,也无法对其进行相应的鉴定。通过对断裂的边缘进行拼接,制定该铜镜缺失一块。为了作出进一步辨别,工作人员拍摄了该铜镜的X光片。但X光片中明确显示,铜镜并未缺损,只是三段残片中有一片被击穿,加之锈蚀太重干扰了对文物的判断。

四、结语

在呼吁文物保护、利用与传承的时代背景下,采用新技术加强文物鉴定与鉴赏工作不仅能为文物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也能提高文物鉴定与鉴赏效率,为文物保护与传承搭建平台。在新技术的引领下,目前我国的文物鉴定与鉴赏工作开始朝着信息化与智能化方向演变,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文物鉴定与鉴赏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运用新技术时,文博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文物鉴定与鉴赏的基本知识,明晰文物鉴定与鉴赏的特点,然后将各项新技术运用于文物鉴定与鉴赏工作中,让文物仿制品无处藏身。

猜你喜欢
玉器文物价值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西汉玉器的鉴定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