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过山瑶民歌“飞柳飞”的音乐艺术特点探析

2021-11-27 23:08
黄河之声 2021年20期
关键词:衬词唱段瑶族

梁 钊

广西贺州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地,瑶族民歌丰富多彩,“飞柳飞” 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贺州位于广西的东北部,管辖两区三县:八步区、平桂区、钟山县、昭平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汉、瑶、壮、苗等 19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瑶族;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瑶族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美,民歌特色资源丰富;过山瑶是贺州瑶族的其中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八步区、平桂区、钟山县和昭平县,八步区的过山瑶主要集中在步头镇、贺街镇和仁义镇,以及黄洞乡和开山镇,大多数瑶胞居住在崇山峻岭中,尤其住在大桂山山脉里。瑶族是一个热爱唱歌跳舞的族群,农闲时节常常以歌舞为乐;在丰富的瑶族民歌中,“飞柳飞” 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是瑶族盘王节中“流乐”部分的唱段,盘王节包括请圣、开坛、还原、流乐、还圣等五大部分,每一个唱段就是一首瑶族民歌,采用地方瑶语演唱,是原生态民歌,主要由师公、歌娘、歌郎等人演唱;“流乐”就是玩乐,娱乐,游乐,游玩的意思,瑶胞把玩乐称为“流乐”,即与神、与祖宗和与世人的娱乐,在祭神祭祖和祈福过上美好生活的时候,演唱“飞柳飞”,它是属于一种仪式音乐。

过山瑶民歌“飞柳飞”的名称源于歌曲的唱腔衬词,属于瑶语发音词,衬词用汉语普通话的音译汉字记录,因为瑶族自古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语言,所以全部唱腔歌词只用汉字记录;瑶歌也没有歌谱,以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方式代代相传;“飞柳飞”大部分民歌,开头常常都是先连续唱两次 “飞柳飞”, 紧接着才唱具体的表达内容,在结束前,常常也是以连续两次“飞柳飞”的唱腔收尾,例如,《入歌》、《铺台下案》和《杀生使者》;篇幅稍长的唱段,中间或者段落之间常常穿插演唱“飞柳飞”,以此作为前后乐段的音乐连接,“飞柳飞” 民歌由此得名。

一、歌词特点

不同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不同的语言习惯,形成不同的民歌歌词,尤其是不同的衬词。“每个民族的民歌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衬词和地域风格,如广西壮族民歌常常出现‘呢啰、呢啰嘿’、藏族民歌的‘巴扎黑’等都比较具有地方特色”[1]。民歌“飞柳飞”的歌词特点表现在:首先,在唱腔中运用衬词“飞柳飞”,绝大部分歌曲,在开始及结尾都是连续唱两次“飞柳飞”,唱腔旋律结合四三拍子的节拍,衬词配上X X X∣X ――∣这样的节奏型,形成了特有的固定化的模式,形成瑶族民歌“飞柳飞”的特色,例如《入歌》和《修山造路》;有时候,在乐段的连接处,也是先唱两次衬词“飞柳飞”,接着再唱后面的段落,例如《架桥使者》、《阳州庙》和《铺台下案》;有时候,唱腔衬词也采用“沙仁呼”,例如《回堂歌插本——养圣拜神圣歌》,但是,在盘王节仪式中使用的几率相对比较少。

其次,歌词的内容常常是叙事性的,口语化叙事性的歌词,地域特色鲜明,比较直白,简单明了,老少咸宜;叙事性的歌词,既有固定歌词的唱本,也有师公、歌娘在演唱中有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即兴发挥。

再次,歌词短小精干,唱腔中的歌词多为短句,有三字、四字一句的,也有六字、七字一句的,显得简练、单纯和朴素,通俗易懂,短句形成特有的语气,与旋律结合形成特有的音乐唱腔,唱腔中很少出现长句;有时候,歌词以七言古诗为底蕴,每一句都是七个字,每两句押一个韵脚,节奏感强,富有韵律。

二、音调、节奏和结构特点

过山瑶民歌“飞柳飞”是宫调式的民族音乐,属于民族五声宫调式的体系和民族风格,以宫、角、徵这三个音为主,辅以商音,形成1 2 3 5的音列,旋律以1 3 5为主,以2为辅,围绕这1 3 5三个音采取不同的排序循环进行,“主音1上方出现大三度音3与五度音5,构成大三和弦,从它的音列排列结构看,顺序是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因此它应该是一个省略6的宫调式”[2],旋律中的商音只是作为经过音或者辅音,它很少在正拍作为主要音来运用,几乎没有出现羽音;以宫、角、徵为主构成不同组合不同顺序的旋律,旋律线条发展平缓,以三度、五度进行为主,有时加进商音,形成二度,也有同音反复以及级进进行发展形成的旋律,因此,音乐情绪表现平和。

在节拍上,以三拍子为主,歌曲常为四三拍子,具有鲜明的娱乐、游玩、流乐和放松休闲的特征,例如《欢座位接后生年少》和《厨司庙复曹下降》,偶尔在有的唱段出现四二拍子和四一拍子,是为了过度需要或者情绪的稍微变化,例如《入庙敬酒》和《拜师》;在音乐节奏上,以X X X∣X ― ―∣为主,就像明显的欧洲圆舞曲音乐三拍子的节奏,演唱时速度平稳,情绪平和,仿佛把故事娓娓道来,没有情绪的大起大落,没有音乐进行的跌宕起伏,音乐简洁单纯,没有欧洲古典音乐中常常出现的上方属音和下方属音的转调出现。在曲式结构方面,主要有自由体曲式和变奏曲式两种。自由体曲式结构的歌曲,篇幅较小,根据演唱的需要和叙事的不同情况,有六句到十句的,也有超过十句的,有时演唱者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演唱发挥,具有一定的自由发挥和即兴演唱的特点,例如《又阳州》、《修山造路》和《列神鉴牲》;变奏曲式结构的唱段就像欧洲古典音乐中确定一个主题音乐后,通过主题反复变奏的手法让音乐不断变化发展,篇幅较大,反复演唱,耗时较多,乐段之间常常是通过演唱衬词 “飞柳飞”来进行连接,音乐不会出现中途中断而具有连贯性,例如,《请架桥使者》唱段共162小节;还有篇幅更长的:在流乐部分结束前,全曲255小节的《入歌》唱段;结束的唱段《回堂歌插本——养圣拜神圣歌》则多达528小节,本首唱腔衬词采用“沙仁呼”为主,中间也出现唱腔衬词 “飞柳飞”,歌曲由师公、歌娘轮流演唱,中间还穿插歌郎演唱,是一首篇幅宏大的歌曲。当然,这些相对复杂、庞大的唱段,还是以四句式结构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段落之间加入连续两次“飞柳飞”或者“沙仁呼”进行不断重复、变化与发展,构成各种唱段篇幅较长的歌曲。

三、演唱形式特点

“飞柳飞” 民歌分为有表演的载歌载舞的演唱和没有表演的吟唱两种形式;有单人演唱,双人轮流演唱,双人及三人对唱及齐唱等多种组合。

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分为独唱、对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在举行盘王节进行祭祀等仪式的时候,瑶族师公身穿五颜六色的法衣,右手拿着作为打击乐器的瑶族铜铃,左手紧握一把短剑作为道具,伴随音乐脚踩舞步,身体做出各种形态各异的舞姿,唱词从嘴里汩汩而出,时而“飞柳飞”唱腔飘然而至,时而叙事性的唱词接连而出;铜铃有时候作为打击节奏,有时候作为渲染气氛;短剑则是配合身体做出各种造型动作。仪式中,有时候是师公独唱;有时候是师公与歌娘或者师公与歌郎的对唱;有时候是师公、歌娘、歌郎等歌手的三人对唱或者齐唱,多种组合,各有所需;这种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表演生动,引人入胜,观赏性强。

吟唱形式是没有表演的唱段,包括没有身体舞蹈动作结合的独唱与对唱,以独唱为主,有时也有对唱,仍然是瑶语,多数情况下没有伴奏,纯粹是人声;有时候是站着唱,有时候是坐着唱,歌词以叙事性的内容为主,吟唱时采用固定的旋律变换歌词的方法进行,在五度内,词曲结合常常是一字一音,音域较小,接近口语,简练朴素,个性突出,地域鲜明,在轻歌慢吟中,神情肃穆,心怀虔诚,朗朗上口的“飞柳飞”唱腔随口而出,韵味十足,在相对平静中蕴含内在的韵律动感,显示了吟中有情,情中达意。

在对唱或者齐唱的时候,唱腔特色衬词除了“飞溜飞”,还有“沙仁呼”,往往是前者唱了“飞溜飞”,后者的衬词则是“沙仁呼”,例如,师公与歌郎的对唱唱段,每个人的唱词都是四句式的结构,歌词顺序是三、七、七、七字句以分节歌的形式进行,不管是开始,还是结束,都是以特色衬词开腔或者收尾,师公的唱段特色衬词是“飞溜飞”,歌郎连接唱的唱段衬词则是“沙仁呼”。例如,“师公:伏问仔,问仔为那路头游,天光当当不早到,三更半夜到娘州,飞溜飞,飞溜飞。歌郎:莫怪仔,莫怪小郎行路深,连州半岭日便夜,问妹可怜未可怜,沙仁呼,沙仁呼”[3]。也有连续七字句构成四句的唱腔,例如,“师公:左手执郎长沙鼓,右手执郎好贵铃,连州贵人到娘们,小郎双手接入厅;飞溜飞,飞溜飞。歌郎:多谢娘情天样大,多谢娘情水样深,主人开门把郎入正是有心有意人;沙仁呼,沙仁呼”[4],唱段《回堂歌插本——养圣拜神圣歌》就是这种手法。不同的衬词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但是在表达感情上却是殊途同归,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四、音乐旋律特点

过山瑶民歌“飞柳飞”具有纯朴、简单、简洁的特点,旋律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在音域上,只有五度,旋律以宫、角、徵这三个音为主,偶尔加进商音作为辅助音,“音乐在五度音程以内的音域中来回变换发展,没有音程大跳的进行和起伏较大的旋律发展现象,旋律发展自然,常以起音和落音的不同变化发展成为乐句,音乐发展进行平缓,民族韵味十足,旋律朗朗上口”[5];在句法上,短句为主,多以二小节为一小句,四小节为一个大句,与日常口语化的歌词配合得很贴切,体现瑶语的语言特点,富有瑶族音乐特色;在旋律发展手法上,常常采用重复变化的手法,主要由以宫、角、徵即主音、三音、五音这三个音构成主要的旋律,在五度内反复变换,采取不同的排列与组合,有时偶尔采用主音上方的二级音即商音作为经过音或者倚音(前倚音或者后倚音)构成旋律,其基本的规律是:第一句、第二句尾落在三音上,第三句落在五音上,第四句则结束在主音上。“飞柳飞”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短则是四句一首的小歌,长则通过变化重复形成520多小节一首的长篇叙事大歌;音乐简单,只用四个音,却能够以小见大,在祭拜神灵和纪念祖先中,叙事抒情,表情达意都准确到位;在歌词与旋律的结合上,词曲结合简单明了,常见一拍一词一音,或者两拍一词一音,多为短句进行,常见两小节一句,也有一小节一句,只有两个歌词两个音的短句,有时出现三小节或四小节一句的乐句,形成过山瑶民歌的淳朴特色,这样的音乐民族风格浓郁。

旋律有时增加下滑音。由于三个音构成的旋律简洁而朴素,有时候在演唱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会加入下滑音,增强了瑶族的民歌韵味,使旋律在平稳中产生变化,从而变得优美动听,也显示出地域特色,彰显了历史悠久的瑶族音乐文化神韵十足。

结 语

过山瑶“飞柳飞”民歌源远流长,是在广西贺州这方沃土上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歌,是一种流传已久的盘王节仪式上的唱腔音乐,旋律以大三度、小三度发展为主,二度级进为辅,在五度音域内,不断来回变换的音与音之间采用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形成,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变化起伏不大,音乐独具韵味,富有地域特色,“瑶族民歌在不同地域,在不同的民族,由于受方言、劳动生活及地理地形的影响,其民歌类型各不一样,或同一地域内地理、文化形态、传统审美习惯等的不同,其民歌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及在同一地区民歌也会显示出微妙的地域差异。而广西瑶族民歌正是以其千姿百态、色彩斑斓闻名于世的”[6]。

“飞柳飞”民歌历久弥新,传承与发展至今已经一千多年,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在国家倡导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探析过山瑶民歌的音乐艺术特点,有利于保护、开发和传承瑶族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开展乡村振兴的工作和建设小康社会,瑶族民歌,古为今用。■

猜你喜欢
衬词唱段瑶族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音乐旋律的级进模式与人物形象的同构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
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
传递正能量
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