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职教生态思维方式提升中职校本教研效能

2021-11-27 13:33赵刚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专业化校本教研

赵刚

(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650)

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主要路径。在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构架中,中职教育处于职业教育系列的最基层,也正因为如此更显现其对社会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重要价值。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各中职学校加快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校本教研对中职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作用及现存的主要问题

校本教研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组织教师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在专家引领或同行互助下,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从而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课题要解决的既可以是校内原因,也可以是校外条件所造成的影响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问题;小可以是为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大也能为教育决策等方面服务。

我国中职学校逐渐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已陆续启动,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个性与共性缺乏兼顾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本的研究,但目前中职学校主要以两种形式组织:一是仅个别教师的行为,这样有个性的校本教研未与学校的发展形成同向共频,也少有跨专业和学科的关联项目,削弱了学校对教师个体专业化成长方向的调整作用;二是校级组织的校本教研还主要停留在对常规教学方法和信息教学技术的推广阶段,缺乏针对学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长期整体发展需求更高层次的规划,未发挥出校本教研对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成长方向的主导作用。

(二)“专业化”引领不够

校本教研是基于解决校内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实践性研究,但不能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实现“专业化”引领,将延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速度。校本教研不主动获取区域政府经济发展战略政策,中职学校开设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吻合度不够,难以形成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特色专业;同时,校际间或区域内公共设施建设重复,或已建成的不够先进和专业,形成资源浪费或资源分配不足。

未建立深度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能吸引区域内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要求的毕业生。专业实践教学场地工位数不足、利用率低,且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设备和技术技能更新换代同步;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难;学校要建设一支持续符合专业教学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存在较大的难度。

没有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指导,中职学校鲜有将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纳入校本教研,淡化了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区域经济是生存的基础和开设专业必须与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同步是发展的前提,发展规划的制订过程不够“专业”,影响学校发展方向的稳定;教师的校本教研不够专业、职教理念与时代发展不吻合、职教方法不够先进、专业实践教学场地的选择与共建不够精准、职教技术校本应用不够适用。

(三)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

校本教研是实现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内容,具有与学制教育的校本教研不同的特性,但目前未能建立规范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特别是未在评价的对象及其特性指标和影响特性指标动态关系要素上形成完整的体系,不能形成正确的评价结果。

二、校本教研现存问题的原因

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校本教研成果的动态呈现,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教师依托教育、培训机构等专业组织,通过持续的专业训练,提高学科、教育、技术和职业的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伦理,成为一名专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过程。因此校本教研是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一)缺乏整体观念无法兼顾校本教研的个性与共性

校本教研的基础是学校,动态呈现校本教研成果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校内的软硬件条件。教师只是学校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不只呈现教师个体的成长,更应凸显出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成长,如果没有将学校看成是一个整体,就不能使个性化的校本教研与学校的发展形成同向共频,发挥学校通过校本教研对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发展方向的主导作用,保证校本教研的稳定方向,达到兼顾个性和共性的状态。

(二)没有关联意识让“专业化”引领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不仅离不开校内的条件,也与学校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教育行政管理、产业布局、职业院校分布及其所开设专业等外部资源相关。没有厘清与外部资源的关联性关系,并充分整合外部资源,得到区域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政策、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专业化”引领,必然不能顺利和更高质量地解决校内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速度。

(三)缺失动态发展的认识,建立不起对校本教研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

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职学校校本教研的评价标准体系中应该有三个对象:教师、学生和学校,以及描述其“发展”的特性指标和影响它们“共同发展”动态关系的要素,否则不能形成正确的评价结果。

三、如何用职教生态思维方式提升中职学校校本教研的效能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因其整体性思维、关联性思维和动态性思维,已作为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的思维方式而应用于非生物领域。将生态思维方式应用于职业教育,区域政府及其教育管理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利益各方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正好构成了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的,有能量流动、物质运转和信息交换的职教生态。

(一)以整体性思维兼顾个性与共性,保持教师专业化成长方向

教师、学生、校园设施设备、开设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和技术应用平台、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等构成了学校的组织整体,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学校的软硬件之间存在着多层次、多结构、相互影响的关联,并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同时,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组织,也是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等构成的区域职教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在服务于区域经济战略发展的整体框架下,做好校本教研顶层设计,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有序推进校级校本教研,调整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成长方向,发挥学校对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成长方向的主导作用,实现校本教研个性与共性兼顾。

(二)用关联性思维探求“专业化”引领,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速度

中职学校用职教生态关联性思维开展校本教研,可以在基于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分析学校内部和外部资源,甄别不同类型的生态因子,组织管理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运转和信息的交换向有利于学校长期稳定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生态位。

主动获取政府对区域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政策,积极争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开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的特色专业,与兄弟院校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引导整合资金、人员和技术等区域优势,共建共享优质公共设施。努力探索建立稳定深度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吸引区域行业企业主动参与搭建汇集专业优势的教培平台,发挥其专业技术技能“专业化”引领作用,一起打造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教学条件,共同探讨特色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建共享与区域产业技术技能发展同步的、高效利用的专业实践教学场地;共同建构双向流动机制,创造教师到企业实践和校企双方选拔培养企业兼职教师的条件,建设一支教育教学素养高、动态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积极寻求教育教学专家的“专业化”理论引领校本教研,规范制订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保证学校发展方向长期平稳;同时,以校本教研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更新职教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推动“三教”改革、落实“三全育人”。

(三)用动态性思维建立适合中职学校校本教研评价标准体系

中职学校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要寻找有利于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校内外生态因子,研究的对象是教师、学生和学校以及三者与校内外各种生态因子的动态关联,因此所建立的评价标准体系应反映出三者与校内外各种生态因子的能量流动、物质运转和信息交换的动态特性指标,以及是否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是否实现了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评价结果才能激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提升学校的生态位。

总之,校本教研已成为中职学校加快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用职教生态思维方式开展校本教研,可以解决其个性与共性缺乏兼顾、“专业化”引领不够和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不完善的问题。以整体性思维、关联性思维和动态性思维,甄别校内外生态因子,并组织管理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运转和信息交换,实现提升中职校本教研的效能,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达到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目的,不断提升学校的生态位。

猜你喜欢
专业化校本教研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管理法》解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