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好人声乐器是学好声乐的根基

2021-11-27 13:33刘猛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高音声部气息

刘猛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艺术,这种极具魅力的人声乐器运用得当,能带给人们无限的艺术享受和感官刺激。然而运用不好非但没有人去欣赏,更是会给歌唱者自身留下终身的遗憾和伤害。这是因为,此乐器每人只有一件,也不像其他乐器,用坏了换一个就可以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制造和完善这件“乐器”时要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马虎。也许,我们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声乐的学习之路也是一条不断修正错误的道路。我们每天都是在练习发声和改正错误的烦恼中度过。而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拥有神秘、美妙、动听的歌声。在此,笔者愿意就声乐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容易理解错误和忽略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国已故声乐教育大师沈湘教授,给我们留下来许多宝贵的声乐教学思想。在这些教学思想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沈湘教授在谈及衡量一个优秀歌唱家的标准时提到的歌唱家应具备的几种素质和能力。沈湘认为,对于一个好的歌唱家来说,其演唱能力是各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只是有天赋和才能,没有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是不行的。有天赋有才能,也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但得不到合适自身条件的技巧和方法也是行不通的。有了先天的条件,同时找到和掌握了适合自我条件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再辅之于后天的不懈努力,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歌唱乐器是一个原动力,歌唱的一切都由此起源。从广义上讲,这个原动力,除了先天的自身条件外,还包括后天掌握的合适自己的歌唱技巧与方法。沈湘教授非常注重后天训练的重要性,即歌唱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他认为,即使学生有天赋有才能,但是没有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找不到合适自身条件的正确的歌唱技巧和方法,也是绝对不行的。他常常告诫学生说,歌唱乐器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人一辈子只有一个嗓子。作为歌唱乐器,需要学习和运用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唱方法,用正确的歌唱训练来重新制造它、使用它、保护它。使它既能歌唱自如,又能充分发挥其功效,保持其经久耐用,延长其艺术寿命,这就需要正确的歌唱方法,掌握合适自己条件的歌唱技术。否则,即使你有好的嗓音本钱,好的歌唱乐器,你的好的嗓音本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就可能被损伤或被埋没掉。只要我们遵从沈湘大师的教导,训练好人声乐器,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

一、学习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有一些刚入门接触声乐的学生,学习热情十分高涨,看了很多很艰深、权威的声乐理论书籍,自以为拿到了声乐学习的法宝,了解了声乐的奥秘。但却忽略了自己中声区底子没有打牢,盲目的进行高音训练,结果适得其反,效果很不理想。不但养成了不良的发声习惯,甚至练坏了嗓子。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初学声乐的学生对自己的歌唱发声器官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对歌唱发声的原理一知半解。同时又好高骛远,学习上总想一蹴而就,可忘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速则不达”等千古训戒。有高音C 之王美誉的帕瓦罗蒂在初学声乐的时候,整整六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只是训练音阶和五个元音a、e、i、o、u。而正是这些枯燥无味的发音训练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外的音乐学院里培养一个歌手,需要两年的预科和五年的大学本科学习。其中,仅中声区的训练就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应该说在刚进行声乐学习的时候,适当地看一些入门的声乐理论书籍,对了解自身的发声器官及其运动原理是大有好处的。但这也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以求的正确方法。为自己的声乐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不要过分依赖声部的划分

笔者认为,声部鉴定是柄双刃剑,鉴定好了事半功倍,对自己的换声点和音色都能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声音训练起来会很顺畅。鉴定的不准则容易养成错误的发声习惯和错误的声音的概念。会出现声音挤卡,母音位置靠后等一系列问题。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科莱里的遭遇。当时这位已经拥有黄金小号般高音的男高音在朋友的鼓励下考上了著名的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在他到底是男高音还是男中音的问题上学校的教授们各持己见,僵持不下。在错误的声部鉴定的影响下进行的声乐训练使他的漂亮的高音C 消失了。因此科莱里愤怒地离开了学校,在自己的潜心钻研和刻苦训练下,不久他又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并最终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男高音歌唱家。由此可见错误划分声部有多么害人。笔者觉得,如遇到音域比较宽广、声部不典型的学生不妨不要太早的定声部,应首先打好声乐基础,让声音自由的发展,等声音技巧逐渐完善,音色会自己慢慢地显现出来,到那时是什么声部就不言自明了,也无须再搞什么声部鉴定。而且,过早的定声部会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就应该是怎样怎样的音色,先入为主,给自己划了框框,限制了自己声音的发展。而对不适合自己声音的错误模仿也为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埋下了隐患。其实,当初声部划分的产生主要是歌剧演出的需要。简单来说就是用不同音色的声音来展现歌剧中的戏剧冲突,并规范歌剧的演唱。这里还有一个情况需要我们特别注意,部分男高音声部的同学认为,男高音就是应该展现自己的高音,在中声区底子还没有打牢的情景况下就开始盲目的练习高音,追求那种“明亮”“结实”的声音,其实只是位置不高声带强制用力所产生的喉音,长期下去必将造成音色变暗高音逐渐消失的结果。还有男中低声部,为了将声音唱的像唱片上的歌唱家那样雄浑有力,就开大嗓子模仿,撑大中低声区,导致声音位置靠后声音不集中,高音上不去,音色暗淡。这是因为忽略了中低声部歌手也需要有漂亮松弛的高音和头腔共鸣。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嗓音条件比较好,音域比较宽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发声的基本训练,只注重对自己喜欢的歌手的盲目模仿,造成这种情况非常可惜。笔者在国外观摩国际声乐比赛的时候注意到,各国各学派各声部的歌手虽然风格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基本功的训练,简单来说就是高位置、深呼吸、放松的胸腔、打开的喉咙。由此不难看出,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才是我们声乐学习的根基所在。声部划分只是手段,千万不可本末倒置,最终耽误了前程。

三、气息不连贯,吐字不清晰,姿态不正确影响人声乐器的建成

首先,声乐是一门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来和听众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的,这也正是人声乐器所拥有的独特魅力,也是它凌驾于所有乐器之上的根本原因。正如美声唱法发展史上一代代的演唱大师,像卡鲁索、比约林、斯基帕、帕瓦罗蒂、萨瑟兰等人不仅声音出众,个个也都是咬字吐字的语言专家。正因为咬字吐字和发声歌唱的相辅相成关系,在两方面都已经发展的炉火纯青的他们,才会被世人尊称为声乐大师。关于吐字发音的问题,如果在我们进行歌曲演唱时吐字不清,歌曲的意思和情绪就很难表达清楚,让观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实吐字不清不只是影响歌曲的意思和情绪的表达,由于发声位置的改变,吐字不清同样也会导致人声乐器无法正确建立。这乍看起来是一个歌曲演唱方面的问题。其实,错误早在平时练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普遍存在,在练声时母音发音不准的情况,也就是母音发音向里倒的情况。例如:很多学生在练声时会把母音“a”唱成“o”。但当你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然而却完全不自知以为自己唱的是正确的。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初学者总是认为美声唱法声音要竖起来唱,否则就不是美声的味道了。声音竖起来当然是正确的,可这绝对不能是以牺牲母音位置的准确性为代价的。母音位置的错误意味着整个发声腔体都出现了错误的改变,气息也随之变得不再流动,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整个人声乐器的建立都出现了问题。一个歌手声音再出众,如果不能清晰地向听众表达清楚所唱的歌词。那么,他也只能沦为一台发出美妙生音的机器,甚至这个声音也可能是并不美妙甚至完全错误的。学习声乐的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听觉审美能力,对自己的发声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如果对自己在发声时母音的错误,听不出来,也就意味着腔体发声位置同时出现错误,并无法自我纠正。就会造成这一节课老师纠正以后好一些,下一节课再唱时又错回去了,效果上只能是落得事倍功半。

而关于气息连贯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练声时养成以情带声的习惯,每一条练声曲都要像唱歌一样去对待,带着感情去唱练声曲,学生再不会觉得练声枯燥无味,不知不觉中将老师平时讲授的知识点运用其中,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歌唱表演时,姿态不正确同样影响人生乐器的建成。在初学歌唱时,初学者往往会存在一些不知所谓的习惯动作。比如,有的学生习惯用肢体打拍子,手、脚、头、腿等都能成为他们打拍子的工具。还有一些学生为了放松声音会有摇头晃肩的动作,这都是在练声时养成的坏习惯,严重影响人声乐器的建立,需要特别加以纠正。声乐大师卡拉斯曾经这样讲:“当你唱歌时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动作,那就把手放好什么都不做!”是的,打动人心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达,肢体上的表现只是为了辅助声音情感的表达。错误的肢体运用无助于表达声音,并最终影响人声乐器的建立。我们在练习时,把双手自然下垂放好,双脚分开站立,身子不摇晃,至于打拍子,在心里打就好了。有了姿态上正确的规范,声音才会变得自然流畅。

四、歌唱松与紧的问题

初学学生一般容易把气息吸得太满,太僵硬,唱歌的时候腰腹很难受,觉得气息不受控制,僵在下面用不上。其实吸气就像吃饭一样,吃饭八成饱,十成就撑了。笔者教学时发现,凡事学生在吸气的时候特别用力,把气吸到最撑,歌唱的时候身体就会变得僵直发硬,声音唱出来自然也是僵硬缺乏弹性,高音声嘶力竭缺乏气息与支持。而稍微少吸那么一点点反而气息流动了,漂亮的声音也回来了。也就是说气息吸得过多僵硬不流动,声音也会随之变得僵硬不流动,缺乏质感和弹性。气息的控制讲究的是对抗,呼气肌群和吸气肌群的协调对抗,灵活的气息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在歌唱中为了使声音听起来圆润动听,需要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和喉部的肌肉,然后推动气息发出声音。可是我们在实际训练中,有些学生在放松下巴的同时将声带也松掉了,我们管这种情况叫声带漏气,对于学习声乐的人来讲声带漏气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声带是呈倒“V”型的白色韧带,之所以是白色的,是因为它是拉紧的,里面没有充血。歌唱的时候声带的状态应该是拉紧的,越是到高音它就越紧。而我们在歌唱中寻求的是相对的紧张,也就是说在拉紧的同时寻找喉部相关肌肉的放松,使声带张弛有度,再加上柔和灵活的气息,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才能既圆润松弛又不失光彩。只有灵活流动的气息才能保障喉咙肌肉放松打开,把握气息松与紧的平衡才能得到我们希望得到的通畅美好的声音。

猜你喜欢
高音声部气息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早春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多声部视唱训练
蕾丝气息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春的气息”
音乐艺考生需要牢记的五大考试战术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