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坚守与突破
——以《兰桐花开》为例

2021-11-27 15:37刘岩
魅力中国 2021年15期
关键词:题材党员干部时代

刘岩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在中国影视发展史上,农村题材电视剧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概念,它始终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能够呈现乡村变化、反映农民群众的历史命运以及时代抉择。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竞争不断升级,网络自制剧的成功使得传统电视剧的观众群体被分流。新媒介环境为农村题材电视剧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突破困境的机会。

近年来,以央视为代表播出的几部农村题材电视剧广受好评,其中中国首部农民脱贫致富的四十集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兰桐花开》(2019),以河南兰考地区农民生活四十年的变迁为主线,讲述了豫东兰桐县后牛村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以及村民的共同奋斗下摘掉贫困帽子的故事。这些反响良好的作品仿佛带有一股新生的力量,将农村题材电视剧从“桎梏”之中拯救出来。

一、以人为本:创作题材的社会思考与人性表达

人本观念,是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纵观电视媒介的发展,媒介表达与人的主体性密不可分,媒介的载体表达方式无论如何变化,其核心价值从未改变也不应该被改变,即秉承着人本精神的艺术创作“人本观”[1]。新媒体时代,电视剧创作更应该讲述时代背景下“人”的故事,挖掘时代特征下“人”的本质。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要以“农民”作为出发点来呈现农民形象和乡土镜像,打造立足时代背景、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

(一)平民视角折射时代变迁

《兰桐花开》把故事和人物命运放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当中,以四十年的时代变迁作为故事的发生背景,同时也是人物命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情节推动力。平民视角展开叙事,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农村改革的重要事件变成一段段生动真实的剧情。孙桐花参加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代表大会之后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组织村民众筹办砖厂、承包鱼塘、开办红薯加工厂、开设图书馆等,最终后牛村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走向康庄大道。

《兰桐花开》通过叙述小群体的命运,以小见大地展现了社会进步与时代变迁,既有老一辈领头人始终如一的坚守,也有年轻一代大胆地创新与挑战,新老一辈在碰撞中推成出新、不断发展,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更加符合新媒介时代观众的审美,在潜移默化中巩固观众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认同。

(二)立体人物呈现乡土镜像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乡土的中国,反映新时代乡土镜像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兰桐花开》通过复杂环境下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来呈现真实的乡土镜像。

孙桐花做事公道,对外一心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在年长后毅然让位于青年骨干,让年轻一代带领着后牛村继续前进。但对家庭还是持有传统观念,尤其与准儿媳矛盾颇深。村委会主任刘保印,他心怀全体村民,有威信有思想,但在工作中总以老大自居、在用人方面存在私心杂念,优点与缺点的对撞呈现了小人物的真实一面。《兰桐花开》中的人物形象立体而丰富,这些角色的复杂、矛盾与多面,恰恰就是时代背景下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写照。

二、主流叙事:时代进步下的人文感知与信仰追求

近年来,《人民的名义》《战狼》《山海情》等优良的剧本内容和精湛的制作水准,加上大国责任和情怀的表达,成功吸引到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主旋律影视剧越来越受欢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2]。互联网与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电视剧的传统播放机制和观看环境,正如学者曾一果所言“观众和电视剧之间的传受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扭转’,青年观众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今天,青年观众看电视剧主要不是为了接受电视剧的“道德规训”,而是要交流和分享意见,按照自己的意愿解读电视剧的内容,并且由此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风格和文化。”[3]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需要契合当下的国民情绪,也要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下的信仰追求,以更为真实、生动的表现方式展现作品,《兰桐花开》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一)戏剧冲突下后焦裕禄时代的脱贫致富

和谐的生活是幸福的,但这样的生活却未必符合故事的逻辑。戏剧性的人生往往与“变故”“错位”或“断裂”之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当主人公的思想行为遭遇障碍时就会产生冲突,人物性格在产生冲突的情境下才能表现得更加充分,人物命运脱离原有的轨道,发生意想不到的转折或逆转,这样的故事也才更加的吸引人、打动人。[4]

主旋律电视剧通常通过戏剧化的手段,引导观众感知、认同、坚定主流价值观,不断增强文化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的实效[1]。该剧展现了后牛村自七十年代末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家家富足的巨变。主人公孙桐花在40年的时间跨度中,经历了各种风波,她的思想与行为同现实产生激烈碰撞。在这样的戏剧冲突之下,孙桐花大公无私、英勇无畏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兰桐花开》作为一部反映后焦裕禄时代农民脱贫致富的正剧,并未一味地表现老弱病残、天灾人祸,也未过度上演谈情说爱、滑稽逗乐的戏码,而是准确把握时代热点话题,依托观众易于感知的场景与故事,塑造了鲜明立体的角色群像、准确地用正确价值观触达了受众的内心。

(二)能人叙事下鲜活生动的党员干部形象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只要人物写好了,故事必然精彩,倘若人物没有立起来,剧情再好看也很难达到一流的艺术境界。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党员干部形象的塑造是我党基层执政形象的艺术表达,它兼具意识形态的属性和文艺美学的特征。[6]《兰桐花开》主要由事件主导,以事带人驱动剧情发展。创作者把常态的人物放在非常态的情境中,可以产生常态故事非常态化的戏剧效果。[5]

在非常态的情境之下,孙桐花等基层党员干部在带领村民“富起来”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洪水灾害中,以孙桐花挺身而出,第一时间调度群众快速转移安全地带,老支书带病抢险不幸牺牲,党员干部们费尽力气搬运救济粮帮助大家扛过饥饿。这些事件既反映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实情,也体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成功地塑造了党员干部的“能人”形象。

当然部分党员干部也有不完美之处,如村委会主任刘保印作风武断、存在私心杂念。他的问题也揭露了“能人”的对立面——不作为或者假作为的“能人”。这种畸形的“能人”形态,暴露了乡村管理与党性要求存在的距离和出现的偏差,提醒党员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能人叙事下党员干部缺点与有点并存,更能彰显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的真实性。《兰桐花开》可以说是为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新形象树了碑立了传,“能人”叙事丰富了农村党员干部形象,扩展了农村党员干部形象的价值。

三、结语

融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运行模式被打破,网络自制剧的题材优势为其成功提供便利,分流了传统电视剧的观众的同时也影响了观众的收视喜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蕴含着太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影视剧作品泥沙俱下的情境下,农村题材电视剧不可固步自封,要考虑新媒体冲击下的观众特征,坚持电视剧创作“人本观”,结合对当下各个层次观众的深入理解,契合当下的国民情绪与时代愿景;要抓住新时代特征,以更为真实、生动的表现方式展现创作主旨,依托受众对乡土人文的感知,塑造了鲜明立体的角色群像、准确地用正确价值观触达了受众的内心,这样的作品才更易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题材党员干部时代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