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27 11:02管健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双高校企林业

管健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是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后又一重大举措,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提升和提升职业教育类型的办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1]建设面向行业,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多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开放式、共享型综合实训基地,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现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林业类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高职院校主要经历了办学评估、示范院建设、优质校建设、双高校的申报和创建,专业建设也经历了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库、金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建设过程。专业群是根据合理的组群逻辑,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顶层融通”的原则建立课程体系,将各专业系统化的优化整合,建设重点在由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当地离不开、业类都认同和国际可交流是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的3 个主要特征。[2]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链的升级推动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倒逼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对接。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承担着学生培养、服务“三林”和生态建设的重任,建设高水平林业特色专业群是学院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林业专业群建设以“培养大批适应林业行业发展,满足生态建设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立足点,服务东北生态建设主战场,依托特色和骨干优势专业,建立健全专业群的动态调整和自我完善机制,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生态修复等企业以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为抓手,加强结构优化和资源整合,利用林业专业群的带动和集聚效应,通过行业人才的供给侧需求来促进人才培养的改革。[3]

二、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和服务面向

作为全省唯一的生态类职业院校,将实训基地建设的定位是面向林业企事业单位、服务生态建设,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基地、协同创新的科研基地和行业特色鲜明的社会服务基地。

(一)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群发展 以国家林草局重点专业林业技术为重点,依托实验林场的实训资源,推动生态文明的科普宣传,促进育苗造林、林业信息技术应用、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应用能力的提升,培养森林经营、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等能力兼备的应用型卓越人才,注重做好专业设置和林业产业需求的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和岗位生产流程的有机结合,学习过程和具体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服务师资结构优化、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的侧重点在实践教学,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兼职、送培、引进等途径,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教学“双师型”、科研“应用型”、服务“专家型”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三)打造品牌、培养卓越学生实践能力 充分整合利用专业群的实训室为师生创造条件,将学习过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对理论和实践环节进行整体化的教学设计,促进实践作品向专业产品的转化过渡。

(四)校企联合、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组建校内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开展生态文化传承、专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区域社会等工作。按照开放、共建、共享的原则,实训基地的服务面向群体可归纳为4 类,分别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农林牧渔大类职业教育和本科学历层次的学生、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有生态文明科普需求的社会群体和专业技术培训的各类学员。

三、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和运行机制

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三原则”,即坚持创新创业与转型发展相结合、坚持创新创业与特色引领相结合、坚持创新创业与校企合作相结合,设立管理机构,统筹协调管理校内外的实训资源和各类技能工作室。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实训基地的各项建设任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等目标。以集团化办学为平台,汇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坚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创新发展、协同育人”的原则,学校先后牵头组建了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教集团和辽宁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职教集团。这两个集团围绕成立的宗旨,紧密对接职业教育和生态环保的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建设生态类专业人才职教体系为引领,以行业产业为纽带,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协同育人机制和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构建“场中校”校企合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实践育人。创新构建“场中校”实践育人的体制机制,出台了理事会章程,开展各项实践育人工作,进而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构建。在理事会模式下开展双导师制育人,探索“一课双导”的育人方式与路径。前者是校内指导教师,注重对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企业元素+教学活动”的多维度开展,后者是企业技术骨干,把多年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先进前沿技术传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使之以更好的专业素养适应岗位人才需求。探索“专业课程+实训工作室”模式,打造专业特色。积极探索“专业课程+实训工作室”的构建,优选食用菌栽培等理实结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大力投入实训工作室建设,建好配齐仪器和设备,将创新创业融入课堂学习,将生产工艺融入教学环节。以卓越学生培养为目标,成立专业社团和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业思维。依托行业办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训基地积极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活动融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生的兴趣培养工作中注重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生态建设相结合,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林业行业,服务生态建设,在开展科技服务、技术咨询等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国情思政课”,为老师提供服务生产一线、理论实践统一的机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岗位适应性。以目标为导向,将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和职业岗位需求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注重企业文化的辅助教育作用,从岗位核心技能、职业素养和专业拓展能力等3 个方面推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积极实践“前校后场、产学同步、岗位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结合林业行业营林生产任务的季节性特点,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实践教学统筹安排,合理计划教学进程。按照产教融合的模式,将采伐作业设计、森林防火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生产环节和典型技能强化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实践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强化实践育人效果,提高学生就业的岗位适应性。

四、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及时掌握行业的岗位需求动态,寻求校企合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建立了稳固的互惠、共赢校企合作关系,探索出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订制培养、产学研协同、高端智库支持建设为一体的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功能完善、理念先进的实训基地能为学生的教学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和创新创业等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还能为科研项目、技术培训、科技推广等提供平台,赋能教工进步成长,深化社会服务,贡献林业行业的智慧力量,打造内部引擎新动能。“双高”背景下,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方向,既要顺应党和国家政策导向、体现社会责任担当的根本遵循,也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运行模式,还要紧紧围绕“师生企”三方个人发展的终极目标。

当前,国内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在管理制度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校企双方能够注重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产业发展相融合、企业元素和全过程育人相融合、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共同推动实训基地建设,在教学管理、师资培养、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运营模式中,企业负责基地日常运转的同时,派出能工巧匠到校,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通过真实的工作实例,既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实现成果产出,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校方在承接社会服务项目过程中,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优势转化为产教融合新的内生动力。

五、实训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应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深度促进产教融合,更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下一步的发展建设中,在落实立德树人总要求的基础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专业群和产业集群精准对接,保证人才培养专业精准化。

(二)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精准对接,保证工匠精神落实落地。

(三)将课程设置与岗位流程精准对接,保证实践教学的适用性。

(四)将社会服务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将教学训赛研创精准对接,实现相互促进转化。

(六)探索企业教师工作站、校内企业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资源整合和评价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双高校企林业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land produces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