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经济模式研究

2021-11-27 08:28晋若昂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贫困户资源生态

晋若昂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0036)

引言:可持续扶贫是我国20 世纪90 年代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能够实现百姓社会富裕,让人们的生活得以改善,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社会发展之动因。扶贫与经济发展具有紧密关系,两者互为促进、良性推动。以扶贫对象最终的独立发展为目的,结合系统内多因素特点,能够实现扶贫工作的科学合理性,也探索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一、中国扶贫经济模式概述

可持续扶贫是我国确立的长期扶贫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优势,创新构建独特的扶贫模式,让该地区的扶贫经济模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功能和特点。可持续扶贫模式的应用与实施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任务,以扶贫对象具有独立的生存发展能力为根本目标,统筹利用所有资源要素,确保扶贫工作取得科学合理的实效。

二、各类扶贫经济模式存在着的问题和瓶颈

(一)产业扶贫

我国所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大多在贫困乡村,该地区往往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并不适合发展污染较大的工业产业。这就决定了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成为产业扶贫项目的主要经营领域。但是,这些产业门类的门槛较低,市场信息不健全,如果仅依靠产业扶贫项目的强制带动,很容易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农产品的大量积压,让广大农户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即便是当地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当其进入更大的市场后,其优势也会受到明显的弱化,在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次,由于市场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导致很多贫困乡村难以培育出稳定优质的主导产业,很多产业即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也没有小微企业的广泛支持,导致难以打造具有良好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很多贫困乡村的产业扶贫项目面临着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开拓困难的尴尬局面。此外,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的短板依然未得到充分解决。我国的贫困乡村大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发展产业扶贫,面临着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扶贫经济主体不具备较强的带动能力、资金短缺问题依然突出等问题,导致中国扶贫压力较大扶贫工作开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二)生态扶贫

很多贫困地区都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任务,在实施生态扶贫项目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造林积极性不高。由于植树造林工程前前期需要较大的投入,而收益回报周期较长,甚至会出现只投入无收益的情况。但就生态改进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而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等项目也存在明显局限性,在短期内很难让贫困地区获得可观的收益。另外,部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难度大也是不争事实,有的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所采用的常规方法很难获得良好的治理修复效果,这也是影响生态扶贫项目正常实施的重要原因。第二,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很多地方涉林龙头企业的数量稀少,大多数涉林企业的生产经营实力较小,涉林产品深加工能力较低,产品的附加值、生产效率较低。这些企业所生产加工的产品并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导致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很多贫困地区的劳动者缺乏良好的知识技能,当地群众存在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观念,落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影响生态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旅游扶贫

第一,模仿其他地区现象严重。有的地方为了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完善照抄照搬成功地区的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做法和经验,建设了与当地自然景观不符的项目,不仅导致这些项目缺乏独特内涵,还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有的地区所建设的旅游扶贫项目,虽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却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第二,项目开发不切合实际。发展旅游扶贫,必须要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找准市场定位,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而很多地方在看到成功地区发展旅游经济虽带来的巨大收益后,盲目跟进部分当地旅游资源不符的项目,导致所开发的旅游项目没有较大的亮点和吸引力,项目严重亏损。第三,产品缺乏竞争力。旅游产品的内涵、特色是游客最为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产品缺乏独特的内涵与特点,对游客的吸引力非常有限,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第四,“临时性脱贫”现象突出。有的地方在发展旅游扶贫经济过程中,往往是将资源全部投入到一个贫困乡村,待这个乡村完成脱贫后,再将资源投入到另一个贫困乡村。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帮助贫困乡村实现短期内的脱贫,但却容易出现返贫现象。

三、中国扶贫经济模式开展路径

(一)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我国扶贫经济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首先,具备产业扶贫发展条件的地区,应当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产业扶贫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在产业、资金、技能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选择当地的优势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内部的少数地方开展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建设,发挥产业之间的联动互补作用,有效带动扶贫对象的稳定增收。第二,加强资源的优化整合。以资金整合为有力抓手,促进生产资源与市场资源的有效结合,制定和实施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坚持组织的统一领导,加强工作责任的落实,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有力抓手,加强农户脱贫增收模式的创新探索,强化产业扶贫办公室的领导协调责任的履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任务目标和实施方法,通过正确的领导和强有力的实践探索,切实提升产业扶贫的效果。第三,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来,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机制的探索,实现稳定的产业链利益捆绑,为可持续扶贫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二)生态扶贫

生态扶贫是扶贫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生态扶贫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地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是经济促进的重要动力。首先,各省市应当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为各地生态扶贫项目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积极动员贫困户参与到生态扶贫项目建设中来,在条件允许下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各地要立足于自身独特的文化地域特点,大力开垦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利用当地独特的水土资源和农业灌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优质农产品的培育来提升提供生态扶贫的效益,实现农户的稳定脱贫与增收。第二,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对种植——养殖——加工、立体符合循环等先进创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循环农业在生态扶贫领域发挥着突出的价值和作用,在促进农业获得可观的综合效益,解决传统农业污染等问题上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出台完善的配套政策措施,给予有效的激励和引导。第三,加强生态扶贫与第二产业融合模式的探索。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合循环发展机制,不断降低对资源的消耗,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多种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让循环产业链实现有效延伸。第四,要构建完善合理生态补偿机制。在具备重要生态保护功能的地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有效激发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生态保护氛围。

(三)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是在生态扶贫基础上所延伸出来的新型可持续扶贫之路,目前已经在各地的扶贫经济探索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各地应当在精确评估自身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来做好旅游扶贫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切实打造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魅力独特的乡村人居环境。在农村景观的建设中,应当采用绿色公共设施。结合当地独特的文化风情,加强对贫困户居住条件的多元化改造,结合不同乡村特点打造具有不同文化符号的旅游环境,加强对农户住宅花木、果蔬等元素的标识符合设计,根据当地贫困户的劳动、文化习惯和特点,创造丰富独特的旅游产品,切实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厕所、排污设施的改造,不断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另外,各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现代化物流产业进行有效融合,不断提升生态旅游品牌和产品的宣传推广效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有效开拓贫困户的增收渠道,为贫困户的脱贫增收提供有力产业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之路,是我国扶贫经济模式探索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贫困人口均已实现脱贫。这也标志着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主要向探索扶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功夫,防止贫困户出现返贫等现象发生。各地区只有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旅游扶贫,才能确保我国可持续扶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贫困户资源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生态养生”娱晚年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住进呆萌生态房
我给资源分分类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