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7 22:29胡悦欣
科技资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商业保险人口老龄化

胡悦欣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7-5042-5370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提升农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至关重要,农村养老保险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该文参考了国际上多种主流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在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和现实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国情指出当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解决广大农民养老问题有所助益。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模式   农村养老保险   商业保险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8(a)-0174-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 the New Era

HU Yuexi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25 China)

Abstract: A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farmers' sense of security and happiness.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refers to a variety of mainstream endowment insurance models in the worl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ality of China's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ation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help solve the endowment problems of farmers.

Key Words: Ageing of population; Endowment patterns;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Commercial insurance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为13.50%。对比国际普遍公认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的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即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已是十分严重,这对人均收入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农村产生会深远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相比2015年的14.3%,2020年底我国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9.7%,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乡村就业人数却呈现负增长的态势。由于长期存在的“养儿防老”“土地防老”观念,农村人口的参保率远低于城镇人口,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提升,农村人口年龄结构越发失衡,养老形势日趋严峻[1]。

1  国际上的养老保险模式

文化背景和发展轨迹的不同使得各国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总体而言,目前国际上常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以下4种。

1.1 国家福利型养老保险

该模式强调了养老保险的普适性,只要是该国国民且到达一定的年龄,即可无条件地从政府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国民一视同仁,代表国家有英国、瑞典、加拿大等[2]。在国家福利型养老保险模式下,老年人均可获得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但也由于其覆盖了全体国民,过度强调公平性,使得单一国民在这一模式下获取的养老金数量有限,并给政府财政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同时,该制度下国民晚年只能获得低水平的保障,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因此还必须搭配其他商业养老保险或者提前做好养老储蓄,才能使晚年无虞。

1.2 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

在该模式下,个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量取决于工作期间缴纳的金额,缴纳得越多,退休后可领取得也越多。养老金费用采用员工和雇主共同承担、国家适当补助的模式,代表国家有美国、法国、德国等。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最大的特点就是缴纳养老金是完全自愿的,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与之前缴纳的等级挂钩。该模式最先在城镇养老保险中施行,再逐步推广到农村,目前已成为主流的国际上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1.3 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

该模式通过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方式由国家规定强制缴纳保险金,国民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连本带息取走所有累积的基金,也可选择分期领取的方式。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主要分为智利模式和新加坡模式。这两种模式皆实行完全积累制,强调自我储蓄。但两者也存在不同之处,智利模式主要是强制性储蓄的养老保险模式,养老问题完全由个人负责,同时养老金委托给独立于政府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投资。而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体系的养老保险模式,对象是所有受雇佣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公积金账户分为普通账户、专门账户和医疗储蓄账户,累积的公积金可以用于购置房屋、支付子女教育费用、缴纳保险等。

1.4 国家型养老保险

该模式以列宁的国家保险理论为基础,由国家来包揽统筹养老保险活动与资金,代表国家有前苏联、东欧国家等。国家型养老保险模式对全体劳动者实行同样的保障水平,由国家负担所有开销,劳动者个人无需支付任何费用,退休后即可领取退休金。但该模式无法覆盖全体国民,同时也较为僵化,无法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2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困境

2.1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2009年9月国务院印发相关文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工作由此展开,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不仅保障程度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保积极性。2020年国家开始在农村实行贷款养老,经济条件差的农民可以申请低息贷款缴纳养老金,退休后在领取养老金的同时需要从养老金里面拿出一部分用来还贷款。此外,国家在农村新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项目,失去土地的农民可以按照比例领取养老补贴,补贴的金额根据失去土地的面积决定。各项惠民举措考虑了农民在缴纳养老保险时会遇到的种种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参保意愿。

2.2 当下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

“新农保”的实施惠及广大农村人口,给他们的晚年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能够真正做到老有所依。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诸多问题与不足暴露出来,主要面临以下3个问题。

2.2.1 参保热情不高,地区差异大

依据我国规定,农村人口退休后可领取的保险金与其实际缴纳的数额正相关。而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大的现象一直存在。在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建设更为现代化,农民有较多致富的机会,因而总体而言收入较高且观念更为开明,农民往往会主动缴纳养老保险且缴纳的级别较高,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养老保险的金额也会更为可观。而在一些西部山区,农民受自然条件限制收入较低,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无法承担缴纳养老保险的负担[3]。同时,“养儿防老”“土地防老”的传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使得这些地区参保热情不高,而他们却是更需要稳定持续的养老保障的人群。此外,这些欠发达地区政府往往财政负担较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农保”的推广与进一步发展。

2.2.2 基金管理存在困境,增值压力大

目前,国家暂时缺乏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相关优惠政策,为了保证安全性,养老保险账户资金通常只进行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这类风险极低的投资,管理方式单一,资金利用效率低。但风险与收益并存,若想通过市场手段例如投入股市、债市等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其安全。而安全是养老保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事关千千万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新农保”广泛普及的今天,养老保险账户沉积了大量资金,却缺乏安全有效的保值增值渠道[4]。此外,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由地方政府管理,各地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且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团队,这也在无形中给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添加了难度。

2.2.3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法律监管意识淡薄

“新农保”在农村施行已有12年,但其本质上属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截至今日尚未颁布相关法律,使得该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会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尤其在遇到矛盾或争议点时,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会给“新农保”的推行带来诸多困难,也加重了基层执行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使得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监督指导。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法律规范,各地对“新农保”具体政策的执行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因而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也使得不少非法违规操作、钻空子行为等时有发生,影响了该政策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形象。

3  关于新时代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

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居全球首位,并且在未来50~60年均会维持这一状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乡村人口为50 97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1%,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16 436万人。逐渐减少的乡村人口、持续走低的生育率使得提高农村人口收入、持续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迫在眉睫[5]。根据上述研究,提出如下4点建议。

3.1 因地制宜加强有效宣传,提升农民参保意愿

现阶段,农民对于“新农保”的了解高度依赖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多样的推广方式,不仅需要将“新农保”的各种细则及优惠措施深入浅出地为农民讲解,也需逐步打破他们心中对保险的疑虑,逐步提升参保意愿[6]。以往的宣传活动主要采取制作宣传日历、发放宣传单等单一手段,效果十分有限,可以将“新农保”的宣传与传统节日例如重阳节活动相结合,逐步提升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树立现代化的养老意识。

3.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拓宽基金增值渠道

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新农保”相关法律体系,使得各部门在执行时有法可依,运用法律武器为其全面推行和进一步优化保驾护航。国家应当以出台法律法规的形式严格明确“新农保”推行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对当前各地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争议进行官方解释,明令各监察主体进行有效监督,从根源上阻止各种违规操作的发生[7]。政府应根据各地的养老风俗、财政状况等实际条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在确保基金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拓宽增值渠道。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聘用经验丰富的投资理财团队进行专业化管理,正确把握养老金资金的性质,扬长补短,合理发挥长期性资金的属性,对资金进行多元化的配置,从而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稳定升值。

3.3 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鼓励购买商业保险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导致农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参差不齐,无法适用统一的标准,而应根据各地参保能力的不同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给予更多的财政补贴从而提高参保率,更好地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当前“新农保”给农村人口晚年带来的保障有限,仅能满足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因而在继续推广“新农保”的基础上也要鼓励农民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补充[8]。随着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以及乡村振兴的蓬勃开展,农民的生活品质逐步提升,商业保险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以满足不同的需求,给农村居民带来更丰富全面的保障,使得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 柳晨.农民参与新农保的影响因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114-120.

[2] 张李娟.国际农村养老模式的经验借鉴[J].改革与战略,2017(10):191-194.

[3] 金晓阳,刘伟忠.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4):219.

[4] 祁芹.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4):178-179.

[5] 尹薇子.基于系统模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有效性分析[J].乡村科技,2020,11(23):14,17.

[6] 褚宏健.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现状、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1):8-10,14.

[7] 袁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问题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1):127-128.

[8] 胡明清,徐載娟.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J].农家参谋,2020(22):33-34.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商业保险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险的协调发展
论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如何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发展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