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

2021-11-27 00:58赵晓培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音准训练方法气息

赵晓培

声乐教育是儿童文化艺术教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声乐教育逐渐走向大众视野,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和重视。儿童声乐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化、系统化的发声训练指导,只有系统化的发声训练才能帮助儿童准确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美感,有效保护儿童脆弱的声带。在儿童声乐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严格遵循儿童发声规律,建立及健全科学化的发声训练方法体系,切实提升儿童的声乐演唱水平,有效提升儿童综合艺术素养。

科学有效的发声训练能帮助儿童逐渐产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儿童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和方法,演唱出优美的音乐歌曲。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帮助儿童进行声乐学习。当前的儿童声乐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儿童声乐教学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不科学的发声习惯和发声方法不仅导致幼儿难以演唱出优美动人的歌曲,也容易损伤儿童发声器官,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在儿童的发声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训练方法及教学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发声学习,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和发声方法。

一、声乐教育概述

声乐是指通过人声演唱来表达和传递音乐思想内涵、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一位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者能通过歌曲演唱技巧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所谓声乐教育,就是指声乐教学工作者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方法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发声的技巧。评定一个声乐教学工作者教学质量及教学能力的直接办法就是看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科学的声乐发声技巧和歌曲演唱方法。

二、儿童的发声特点分析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发声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声带稚嫩、喉腔狭小,与成年人有着明显不同。首先,从音质上来讲,儿童的音质纯净清透,清脆悦耳;其次,从音色上来讲,儿童的音色甜美、清澈、润满;最后,从音量上来讲,儿童的音量较小,其发声音域与成年人相比也更为狭窄。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音质、音色、音量方面的特点也不同。基于此,笔者按照年龄阶段对儿童的发声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发声训练提供建议。

第一阶段是儿童2~5岁的时期,此阶段儿童的发声器官快速发育,气息淡薄而短浅,音域狭窄。

第二阶段是儿童6~10岁的时期,此阶段儿童发声器官的功能不断趋于稳定。此阶段儿童的声音清澈透亮,气息有所加强,音域有所拓宽,能独立控制好自身发声过程中各器官的状态,对于声音及旋律的把控不断增强,也开始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此阶段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时期,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效培养儿童的声乐学习兴趣,激发儿童的发声训练热情。

第三阶段是儿童11岁左右的时期,此阶段儿童的发声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声带力量逐渐增强。通过科学有效的发声训练,教师可以有效地增强儿童对气息的把控能力,扩宽儿童的音域。

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发声器官不断发育,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不断调整发声训练方法,保证儿童发声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保护儿童的声带,促进儿童声乐教育的高效开展。

三、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

(一)呼吸训练

科學有效的呼吸训练是儿童发声训练的基础,影响儿童发声的效果。发声过程中不同强弱的气流变化,对于声音的音量、清晰程度、饱满程度以及情感的流畅表达等有较大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儿童在发声过程中采取正确的呼吸方式,帮助儿童保持体力,提升儿童声乐学习的质量。

1.模拟气息训练法。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共同构成了气息训练的主要内容。儿童在气息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不均匀、呼吸速度不稳定等问题,无法有效控制自身的呼吸节奏。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法”来引导儿童进行气息训练。例如,让儿童进行“吹纸片练习”“闻花香练习”“吹蜡烛练习”“抽泣练习”等,通过这些简单、易理解的模拟训练方式,儿童能初步掌握发声时的呼吸方法。

2.交叉气息训练法。所谓交叉气息训练法,就是指通过不断地变化呼吸速度及顺序来进行气息训练的办法。此训练方法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在发声时控制自身呼吸的能力。交叉气息训练主要包含快速、慢速呼气,快速、慢速吸气四个方面的练习内容。

(二)吐字及咬字训练

吐字咬字是儿童发声训练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受说话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儿童在发声过程中存在吐字不清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儿童正确吐字咬字,使儿童更加准确、饱满地表达与传递声乐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歌词的拼音分为字头的声母部分、字腹的韵母部分以及字尾的收音部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充分感受不同部分的发声重点,理解气息运用的方法。

(三)音准及节奏训练

音准及节奏的练习是声乐训练的重点。在声乐教学及训练中,儿童的音准及节奏不标准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歌曲节奏稍快或者稍慢、音调过高或者过低等都会使儿童丧失对音准及节奏的控制。教师要加强对儿童的引导和纠正。

教师要通过视听练教学不断加强儿童对声乐发声训练中音准及节奏的把握,教师要对儿童进行曲调、节拍、节奏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将音阶基础知识学习与声乐技巧练习相结合,全面提升儿童对音准及节奏的掌控能力。

综上所述,发声训练是儿童声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声乐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和调整发声训练方法,基于儿童自身的发声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并且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选择方法。教师要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对儿童不良的呼吸、发声、吐字方式进行纠正,帮助儿童养成科学的发声习惯,为其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音准训练方法气息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自然的气息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春的气息”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