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管理模式分析

2021-11-28 02:34林建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态化工业园区园区

林建安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东分局,广东 惠东 516300)

工业园区作为我国发展的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打造以产业特色、合理布局、分工为核心的园区,努力发展成工业聚集地区。工业园区在十九世纪初期就已经出现在欧洲一些国家,其对于国家工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于深圳设立蛇口工业区,截止到今天,我国工业区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新区共有168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有219家,省级工业园区有1 225家,不同种类工业区已经超过15 000家。工业园区的出现,降低了基础建设成本,提高了产业所具备的集聚效应,但是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威胁。

1 工业区环境管理模式

1.1 政企合一型

政企合一型作为最常见的工业园区开发类型,在建设时主要由开发公司担任建设职责,政府部门担任行政管理职责,最后将两个职责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园区,这就好比一人分别饰演两种角色。比如天津地区的泰达投资控股公司,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也作为天津泰达经济开发区主要建设开发公司,负责土地招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在工作时必须同时接受天津市国资委与工业园区管委会的管理。

1.2 公司主导型

公司主导型指的就是政府选择开发商对固定区域进行开发的模式,政府、企业可以相互分开,并且有不同的责任范围。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园内行政事务,政府可以委托具有开发能力的公司,对园区的土地进行开发,做好园区日常管理与组织协调工作,同时也需要招商引资,比如广东省惠州市的大亚湾工业区与上海市临港产业区奉贤园区等,都是公司主导型代表。

1.3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环境模式作为我国最常见的工业园区模式,在该模式下,通常是由政府组建专门的工业园区管委会,其作为政府特派机构,应当保证政府在园区内发挥自身的各种职能,并为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

2 工业园区环境管理面对的问题

2.1 缺乏合理的选址与布局

在一些工业园区,特别是在社会与环境风险大、以化工为主的工业园区,经常会出现选址缺乏科学论证、产业结构设置缺乏合理性等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园区未能完成规划环评编制,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环境保护与工业园区发展具有突出矛盾。

2.2 缺少生态化功能顶层设计

工业园区生态化功能顶层设计指的就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过程作出模拟,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工业园区具有独自的能量与物质循环系统,可以保证园区内各个企业形成共生与互利的关系。打造能量资源梯级利用与物质利用内循环,有利于工业园区自身具备新陈代谢功能。目前来看,大部分园区产业发展都未能将生态化功能顶层设计加入其中,能源与物质代谢结构仍处于低级水平,仅局限于企业内部间的循环,未能形成工业园区生态工业链,同时也未能建立起有效利用企业的废能、副产品、废物的产业链。

2.3 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与管理手段

根据工业园区的开发理念可知,在园区内不能盲目限制具有污染性的项目进入到工业园区中,只要园区内已有的项目与污染性项目形成工业链,便可引入其中。从2017年9月开始,国家环保部门已经对各省多个工业园区进行检查,发现有132个工业园区存在越权审批、违规审批、降低环保等级等问题,超过检查总数的85%。与此同时,大部分园区的规范缺乏全面性,未能对环境与功能保护进行明确要求,最终出现系统布局缺乏合理性、功能不全面等问题。

3 工业园区加强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

3.1 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准入条件,做好前期规划

生态工业园区在设立与规划初期,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同时提高准入门槛。一是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必须将合理化的设计方案加入其中,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域规划等,使其满足不同要求,更好发挥规划环评的指导作用。二是对于一些未推进合规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业园区,应当补充与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对一些规划环评超过五年的园区,要做到定期跟踪评价,及时梳理当前园区是否存在规划不合理的地方,指出其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工业园区在招商时,应当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开发区在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应当将经济理念贯穿其中,做好园区的一体化建设。在对入园项目准入情况做好把关后还要对项目做好“新陈代谢”分析工作,优先引入一些能够传送与利用剩余能量、废物等的企业,由此可以保证在工业园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产业链、技术流等形成共生与互补关系。要利用各生产单元或者企业之间的副产品、能量、废物转换,打造一条完整的生态工业链[1]。

3.2 加强生态产业链建设,落实与完善相关规划、法规、政策

目前,国家应当制定完善的工业园区生态建设配套的规划、政策、法规等,以此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链建设,保证工业园区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我国在打造“生态工业链”时,应当从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使其在土地规划、环保门槛、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等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生态工业园区在建设时,应当为其提供既具备差异化,又具备全面化的政策,保证各项政策发挥其支持性作用,以提高企业层面环保的合规化与园区生态工业链的可操作性。不仅如此,在建设工业园区时,还需要建立完善配套的企业财税金融优惠激励机制。各地政府应当引导金融机构,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做好差别化信贷政策,提高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于工业园区中的核心项目,采取利税优惠与税收减免等扶持策略[2]。

3.3 提高环境管理有效性

一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生态工业管理能力,将生态化管理理念带入到园区企业与管委会的最高管理层,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生态化理念与环境管理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园区管理水平。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工业生态化管理、智慧环保理念。要利用全新的技术手段,保证对工业园区做到实时监测,准确了解园区内的环境质量,对园区内各种资源做到统一调配,保证优化生产布局与产能,不断提高园区剩余能量与废物资源化实现能力。通过对工业园区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积累、收集,主动识别当前园区管理所面临的不足,最终制定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三是建立完善的服务与环境管理机制,主动引入环境管理机构,为企业与工业园区提供更加专业的咨询服务,从工业区的规划开始,逐步深入到生产、建设以及实际运营中。无论是哪个环节,都需要加强监督力度,避免在工业园区发展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提高环境管理服务能力,最终确保工业园区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3]。

3.4 培育生态工业理念,加强技术研发力度

生态工业园是一个集社会、工业、自然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主要是由工业生态学原理与循环经济学原理组合而成的,因此也是全新的工业形态。它能够通过交换不同成员之间的废物与非产品、利用废水与能量共享基础设施,以保证园区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同发展。这样可以为研发生态技术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对生态工业园的技术、实践、理念高度重视[4]。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应将工业园区生态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在监视其发展模式时不再将目光局限于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也不再将行政许可的合规化管理作为主线,而是将园区内企业生态化建设作为核心,包括整合与延伸生态工业链、利用副产品资源与废物能源、建立工业共生态等。工业园区在发展时,应该将生态工业链引入到园区前期的规划与后期决策中,通过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将互联网+、第三方环境服务引入其中,转变原有的环境管理模式,从传统末端逐渐向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方向转变。

猜你喜欢
生态化工业园区园区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苏州某工业园区能源系统碳中和研究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生态化培养研究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从新加坡到苏州再到宿迁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