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11-28 06:08
北方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活性氧皮质激素肺部

左 环

(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 405200)

ALI以及急性窘迫性综合征在病理生理改变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严重的ALI最终可被定为急性窘迫综合征。李玉娟[1]等研究指出,ARDS是ALI的严重进展期,自从1967年首次对急性窘迫综合征疾病提出以来,一直没有较为有效的药物对该疾病进行治疗,该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均高。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ALI、急性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等进行研究分析,而且有所成效,进而也研究出了有效的治疗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本文就ALI、急性窘迫综合征的成因、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

1 ALI以及急性窘迫综合征的概述

王南南,陈冠男,余飞等[2]研究中指出,烟雾吸入是引发ARDS的重要危险因素,当烟雾被人体吸入之后,会造成呼吸道的阻塞,直接导致细胞受损,继而引发急性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因此有学者认为直接损伤的原因在肺部,当发生误吸、严重肺部感染、肺挫伤、淹溺、再灌注损伤等,均会造成直接的肺部损伤,从而引发ARDS的发生。相关研究[3]指出,活性氧是需氧细胞产生的一系列活性氧簇,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其化学的活性明显高于基态氧,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状态;患者发生疾病之后,活性氧的产量急剧增加,继而引发系统清除能力的障碍,导致体内囤积的活性氧过多,从而破坏了器官的相应功能。王晓林,李静,黄艳丽[4]研究中指出,ALI属于浓度血症患者常见的器官损伤的表现,会导致呼吸衰竭等病症的发生,也会引发多脏器官等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当致伤因子对机体因子产生作用,则会改变PCEC的完整性以及结构,进而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致伤因子包含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细胞-1、白介素细胞-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其中白介素细胞-1与肿瘤坏死因子进一步触发了反正反应,故而被称为早期反应细胞因子[5]。

2 ALI以及急性窘迫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2.1 糖皮质激素

ALI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发生的病理特点为肺部有着过度的炎症反应,临床上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进行干预,该药具有广谱抗炎的作用。袁海玲[6]研究中认为糖皮质激素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可以有效减轻其水肿,促进渗出液的被吸收,也可以在肺泡表面形成一种活性物质,利于保护肺部环境,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身体的恢复。但值得注意的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后,会引发血糖、血钾的异常,严重者会引发溃疡以及加重感染的情况出现,故而要严格把握用药的剂量与实践,也应当在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血钾等情况,必要时停止用药。史家欣[7]等研究中给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了激素组与非激素组,其中的一组给予常规的抗生素、机械通气、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强龙1mg/kg,先服用14d,15d后给予0.5mg/kg,22d后给予0.25mg/kg,第26天给予0.125mg/kg,经过28d治疗后统计病死率,可知糖皮质激素组的死亡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临床上普遍认为从14d开始急性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加重,继而导致病死率的增加,故而需要积极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在剂量的使用方面仍然存有争议,还需要进行的研究。

王海军[8]等研究中,将ARDS患者分为非激素治疗以及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的方法,在发病3d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2mg/kg,先使用5~7d,然后开始减量(1mg/kg),再服用3~5d后减量(0.5mg/kg),再使用3~5d后停药,平均使用2周左右,治疗后7d激素组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无激素组(P<0.05)。

2.2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的药物在临床上一般用于调节血脂,将该药物用于ALI等疾病最终的原因是,该药物可以明显改善肺泡上皮细胞以及肺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肺泡水肿的情况;而且该药物也能够调节炎症细胞,降低蛋白酶的活性以及细胞因子[9]。李松桃[10]研究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分损伤/急性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以及调控眼睛因子,继而将中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减少,继而减少了氧自由基,另外也可以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途径,将炎性反应加以控制,再进一步改善血流动力学,修复受损的细胞,促进组织的恢复,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2.3 抗氧化药物

当肺部发生损伤时,炎性反应的代谢增强,使得氮氧化物的产生加速,继而增加了氧自由基,在一系列的反应之后肺部抗氧化的能力出现明显的下降,导致肺损伤的发生。丁丽芳[11]将ALI患者等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低流量吸氧、糖皮质激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3次/d,600mg/次,结果可知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N-乙酰半胱氨酸作用于人体之后能够转为半胱氨酸,将细胞内膜结构加以稳定,将活性氧进行灭活,抑制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促进其身体的恢复[12]。

2.4 胶体复苏液以及药物防治

相关研究[13]指出,AL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着一定的变化,因此在疾病发生时,限制液体的入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尤其是对于重症脓毒血症的患者而言早期当给予大量的晶体液进行复苏,以便于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保护脏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戴春[14]研究中给予急性肺损伤患者负平衡液体管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研究中对所有的患者实施辅助呼吸疗法,并在24h内接受控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便于稳定CVP以及MAP在正常范围内,待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后,逐渐过渡到负氮平衡状态,可以有效抑制毛细血管内血清蛋白外渗,升高血管内的渗透压,进而利于组织间隙液体的吸收,便可以迅速降低肺水肿的情况,利于肺功能的改善。

3 结语

临床上有诸多的药物应用于ALI以及ARDS患者中,有着一定的疗效,但是预后情况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当以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预后的恢复。

猜你喜欢
活性氧皮质激素肺部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化及发展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近红外光照射纳米颗粒可直接产生活性氧
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的效果
孟鲁司特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活性氧自由基在试验性乳腺炎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镉胁迫对2个宁夏主栽水稻品种幼苗期抗氧化同工酶亚基及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