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盲肠肝炎的防治

2021-11-28 08:33朱风华
湖北畜牧兽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盲肠雏鸡肝炎

朱风华

(山东省宁阳县鹤山镇畜牧兽医站,山东 宁阳 271406)

鸡传染性盲肠肝炎是由组织滴虫属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黑头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发病季节以晚春到夏初及秋季多发。常见于雏鸡,但成年鸡群也可感染,患鸡常表现为消瘦,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顿,羽毛粗乱、两翅下垂、嗜眠,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重者则排带血稀粪。该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制约我国养禽业的发展。因此,了解该病的病原和症状表现,才能及时诊断并治疗,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该病造成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是变形鞭毛虫科的火鸡组织滴虫,医学上将其归类为寄生虫之“原虫类”,鸡和火鸡易感,重点危害对象(高度易感对象)是50~120日龄的鸡群,靶心致病灶是盲肠和肝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及充血、出血,严重者可致病禽死亡。该病原虫置高倍镜下检查可见体型大小约为6μm×12μm,具有一条特征性的鞭毛。主要寄居于鸡的盲肠和肝脏组织细胞间质中,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随肠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病原虫的自然宿主较为广泛,鸡和与其有亲缘关系的野禽类均具有易感性。临床上,该病原虫存在不同的株别,其毒力强弱不同,其中亦有无毒种株。对症控制敏感药物主要是甲硝唑、复方磺胺类(常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粉)及50%卡巴匹林钙可溶粉,对症消毒灭源首选烧碱溶液、生石灰等。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2.1 临床症状

该病与鸡盲肠球虫病有较多相似症状,极易出现血痢、脱水、渐进式消瘦及贫血等症状,最大的特点是病灶部位集中于肝脏和盲肠。该病潜伏期较长,最长可达数周,亦有少数急性病例发病1~3日死亡的现象。病禽食欲逐渐减退,但常伴渴饮症状(饮水量倍增),呈水样腹泻,早期排出的粪便水分蒸发、干燥后多呈灰黄色或暗褐色异状,中后期则逐渐出现“血痢”现象。病鸡随腹泻加剧,机体逐渐消瘦,贫血、苍白。临床上,该病会出现两个特征性病变:发病前期由于严重的肝脏机能障碍而发生组织黄疸(黄染)并排出硫磺状黄粪,后期病鸡头冠部颜色逐渐加深呈暗紫色或黑色,并由此得名“黑头病”,这是与鸡盲肠球虫病的重要区别。该病的病死率与饲养管理水平和养殖小环境条件的优劣程度有关,大部分感染禽逐步转为慢性、消耗性病征,期间极易产生继发感染,因而具有较高的死淘率。

剖解变化:主见盲肠段肠腔内含有较为硬实的栓塞,肝脏组织有明显的溃疡及坏死灶,病程较长者还可见脾、肾、肺、淋巴等其他组织有轻度炎性水肿及充血性病变。

2.2 诊断要点

鉴于该病与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有较多相似症状,视诊检查结果仅作初步判定依据,确诊须以实验室鉴定为准,要注意与球虫病加以区别。鉴定要点:剖解病死禽见肝脏表面呈菊花样钮扣状坏死斑,盲肠内腔干酪状硬实凝块;肠管内粪便经干燥后呈特征性的黄色油膏状;制作盲肠及肝脏组织切片,采用HE和PAS染色,置高倍油镜下观察见多量带尾巴(鞭毛)的组织滴虫。至此即可确诊。

3 流行特点

规模化养殖条件下,该病呈常年发病,但以炎热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污浊的条件下最为高发。所有鸡均易感,但较集中于青年鸡群(特别是雏鸡)。传染源主要是感染原虫的鸡、火鸡及某些野禽,病鸡排出的粪便、被病原污染的饮食源及物体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食入性传播,病原经消化道侵入而引起健康禽感染发病,少部分经呼吸道及受损皮肤、黏膜侵入构成传染[1]。值得注意的是,组织滴虫在常温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尤其是寄居于蚯蚓等活体组织中时存活期无限延长,被健康家禽误食后可引起循环再传染。该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包括养殖小环境卫生及空气质量不达标、温湿度过大、养殖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畅、采光不足、禽与粪便接触频度较大、饲料主要营养不全价、饮水不足等。

4 综合防治

4.1 预防措施

自繁自养场应确保种禽(♀、♂)无阳性感染个体,购买商品雏鸡进行饲养的,要注意加强检疫检验管理,从源头上杜绝阳性禽,保持整群良好的健康度和整齐度。有该病病史场务必要严格坚持全进全出和足够的休养期管理制度,整群全出、清场后,对养殖环境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并行消毒,消毒要选用苛性钠、氯制剂、生石灰等敏感度较高的多元化消毒剂交叉使用,消毒前要去除粪污、垫料等有机物载体,以全面提高当前实际灭源效果,经反复消毒后晾干备用,休养期达到半年以上安全性更高。养殖过程中,要加强日常动态疫情监测处置,及时隔离治疗早期发病禽,以防造成群内广泛的水平传播。养殖全程禁止随意将不同来源、日龄、品种的家禽随意并群饲养,并根据鸡群的生长发育及季候变化合理调控单位面积的放养密度,以利于通风、散热、排湿、采光为宜。晚春及夏季气候炎热、久雨放晴时节是该病高发季,要注意及时消除鸡舍内经久蓄积的粪尿及蓄水、蚊蝇滋生等致病因素,散养鸡重点防范鸡群误食不洁饮食源及蚯蚓等。春、秋季每季至少启动驱虫程序1~2次,整群采用敏感药物投喂1~2次进行净化[2]。参考肉禽养殖国标配方调配全价日粮,尽量遵照“四定(定人、定时、定量、定配方)”原则喂养鸡群,同时保证24 h不间断供应清洁饮水。

4.2 治疗方法

该病治疗前要查明各种潜在致病因素并予以消除,否则有极大的复发反弹风险。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于对症控制和合理选择使用敏感药物。①鉴于该病与其他寄生虫(原虫/肠道蠕虫)常互相诱导而产生继发感染,治疗选药用药应兼顾全面。针对性驱除肠道蠕虫(主要是蛔虫、绦虫、异刺线虫)首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抗蠕敏、四咪唑、吩噻嗪、左旋咪唑等;针对性驱除球虫及组织滴虫,首选广谱高效的复方长效磺胺类制剂,专一驱除球虫可用地克珠利。②发病群整群防治推荐使用对家禽肝肾保护性较好的方剂。如:保肝护肾口服液(含杜仲、白芍、山茱萸、茯苓等,混饮或灌服)、肾可爽(含木通、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栀子、甘草、大黄等,拌料内服)。适用处方:黄芩、青蒿、地榆、白芍、柴胡各40 g,常山80 g,甘草20 g共研磨成粉混匀,每只成年鸡按1~2 g内服,早晚各喂1剂、连喂1周左右。控制继发(或并发)感染可配合肝肾负担较小的抗生素(常用可溶阿莫西林)[3]。③治疗期间采取维生素倍量应用支持疗法效果尤佳,日粮中添加常量1.5~3.0倍量的动物必需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族等),连喂1周左右。

5 讨论

养殖户应加强对鸡传染性盲肠肝炎的学习和认识,积极做好鸡传染性盲肠肝炎的防治工作,确保养殖经济效益不受损失,促进畜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鸡盲肠肝炎治疗期间全群可投服复B糖粉,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和饮水卫生,每天做好圈舍清扫、定期消毒,保证鸡舍清洁干燥,及时清除鸡粪,集中堆积发酵处理。雏鸡盲肠肝炎多发于4~5周龄雏鸡,夏季多发。鸡盲肠肝炎的传播与蚯蚓和异刺线虫有关。治疗鸡盲肠肝炎方法除应针对组织滴虫外,同时还要驱除其体内的异刺线虫,可用甲硝唑加旋左旋咪唑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盲肠雏鸡肝炎
《世界肝炎日》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新疆驴盲肠、腹结肠、背结肠固相食糜细菌多样性研究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隧道
食醋可防鸡病
2008年12月25日全国鸡蛋、淘汰鸡、肉毛鸡、雏鸡价格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