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2021-11-28 12:41陈伊辉孙希燕都江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设计艺术

文/陈伊辉 孙希燕 都江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视觉传达技术在国内外艺术教育领域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提升,更有效地促进人民群众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我国社会各界总体艺术审美水准的提高,在这样的社会发展环境中,人们对于审美观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标准,而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也就把艺术审美概念提供给了群众,而视觉思维也决定着对视觉艺术表达的整体审美的设计效果。所以,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对视觉思维模式创造过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

(一)视觉思维

关于视觉思维,目前在学术界中尚未有较为明晰的概念定义,因视觉艺术发展的高度自主创新性,对于从不同视角上对社会视觉思维进行划分,存在着不同的意义和理解方式。但关于社会视觉思维,人们一般所使用的概念解释则是指由社会个人为获得其表达信息所集合后产生的视觉意象,而同时在社会视觉思维范围和逻辑性概念之间则又有所不同,逻辑性概念更注重的是社会个人的内在思维思想,而社会视觉思维范畴则更强调的是社会情感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更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发展。

(二)视觉思维与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和视觉思维都存在着一定的艺术共性,视觉思维设计是指人类通过认识在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进而对物体作出有意向的理解和分类,而视觉思想设计则是在指人类通过对事物观察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活动。而视觉传达设计更注重于对现代社会审美观念的整理,以及通过强化对人类内涵意识的整合,以反映现代社会审美潮流和趋势的转变。同时,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紧随现代社会发展潮流,更加完善了对人们视觉艺术思考方法的创新。从静止逐渐发展到动态,从二维空间逐渐过渡为三维立体、甚至四维空间,以至有了各种的新艺术表达方法,等等。而视觉传达设计则是通过视觉思维实现创造性发挥,现已成为社会发展变革的重点方面。

(三)视觉思维的分类和格式塔心理学的联系

视觉思维的运用冲破了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禁锢,并进行创造性发展,形成了更多视觉传达作品,以表达设计内容的丰富性。而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准则便是以人为本,视觉艺术的设计并没有无源头可寻,更注重的是利用人类对视觉艺术思维模式的创造性反映社会人民的生存现实,以“以人为本”的创意理念基础,设计出更适合当下社会与人类经济发展核心价值观的艺术品,从而达到更适合于人类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原则

(一)对比统一原则

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在创作作品时,必须要贯彻对比的整体效果统一原则,由于同一创作下作品在各种场合的灯光环境中都会有不同的总体效果差异,所以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在创作画作时,必须要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对比设计工作,并做到对画作颜色中的冷暖色调、明暗饱和度等各种与绘画环境有关信息的比较,以实现同一作品或在各种环境下创作作品的整体效果统一。在进行创意产品设计时,必须针对其在不同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创意作品差异性,选用最适宜的创作颜料以及色调饱和度,从而尽可能减少创意作品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产生的色调差异,并由此实现对比原理和色彩统一原则概念的合理运用。

(二)尺度比例原则

在作品的设计中,尤其强调对尺度比的选择,由于对尺度比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视觉传递和所设计作品的总体效果,某种程度上,在不同尺寸的相同作品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视觉传递差别。所以,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在新型的艺术作品设计时,会按照艺术作品实际表现内涵选取恰当的尺寸比例,以减少由于尺寸比例失调所造成创作的总体不和谐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创作内容实现了优化,并以此营造创作的总体和谐性。同时为了提高对艺术比例的判断能力,艺术设计工作人员要增强自我审美意识,即通过关注整个社会中对主体艺术形象的人文审美,也通过观察别人的艺术作品,来增强自己对艺术比例评价的能力,从而增强对艺术比例总体结构的了解。

(三)以视觉形象为中心

视觉传达设计要以视觉形象为中心,艺术创作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正是以此为基础,社会大众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也通过对作品产生了图像印象,这样更充分地调动了人们头脑中原始储存的意识能力,而图片特征也是表演艺术思考模式中最主要的因素。在社会大众对艺术作品初步了解之后,就会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整体分析,进而把艺术观点转化为视觉印象。因此艺术设计人员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时,要更加强调对设计概念的整体应用,以凸显视觉中心,从而提高整体作品对公众的吸引力,并以此实现整体作品的内涵延伸,从而帮助公众在欣赏作品时,对基本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整体与部分的协调原则

艺术作品并不是单一的作品,因为艺术与各部门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度,因此艺术设计人员在进行艺术作品设计工作时,要提高对社会全局观念的认识,并增强艺术设计人员对整个艺术作品的掌控,从而提升设计作品的整体质量,以便于为公众创造更多的优质文化作品。艺术设计人员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总体和部分的内容控制,来提高对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强弱程度,以便使艺术作品张弛有度,并表现出其完整性,同时通过对部分内容的重新设计来实现对艺术作品总体的重新制作。

(五)对称均衡原则

美学运用对称平衡原则是进行艺术作品设计时最主要的准则,当设计人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时,借助对称平衡准则的运用,给艺术作品营造优雅、自由、庄重的自由视觉之美,并以此满足社会公众对审美水平的要求,从而让作品更能赢得观者的认同。

三、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一)逆向思维模式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民审美要求的日益变化,对设计的需求也更多,于是设计人员必须在提高设计水准和设计效果的同时,体现产品设计的不同特点、不同审美趣味,以便于我们可以欣赏到更多优秀的设计杰作。不过,即使通过利用逆向思维开展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也同样能够体现出现代产品设计的许多独特性特征,甚至还可以从根本上对传统上单纯的视觉思维模式进行了重大变革,从而将现代时尚生活中的设计热点元素、特色设计,活灵活现的反映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

逆向思维有着反向求证的特点,它要求产品设计人员在设计素材搜集过程中,对素材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剖析,进而产生自己的设计构建,从而使视觉产品传达的设计内涵与表达方式更为鲜明,进而使视觉产品传达的设计内容和表达方式更加突出,从而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它以不同的视角,对设计创作中的整体内容加以呈现,并对其中的精神文明加以表现,以此让目标受众得到更完整的审美感受,这也是突破传统思维、创新传统思维后的另一个新设计思维,也将使视觉表达设计得更加合理,对现代元素设计也有更加合理的加入。

(二)联想思维模式

联想思维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最常使用的创作性思维方法,它并不会产生与事件有关的固定性想象思维,而只是利用人对事件的思维方式进行设计,即按照事件的功能赋予事件生命,并设定拟人化的人物,以提高视觉传达效果。这种思维和事物相似,存在一定关系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去探究建构的灵感,进而提升设计效果。例如现阶段比较流行的色系莫兰迪色,这个色系是以一些颜色为基调呈现出高级灰的质感而命名的,也是设计家看到了这些鲜艳颜色变得低调以后的高级感所联想到的莫兰迪色本真,通过这一颜色的推行,人们广泛地运用到了自己的服饰上面,甚至于房子装修上面。可以知道,由于这个颜色的创造者通过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而联想到将所有的颜色不再是高调鲜艳的而是低调有质感的,这也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现阶段人们的审美。另外,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突破对传统建筑设计思想的禁锢,更大胆的联系各种事物,而通过对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与表达,使视觉传达设计富有创意,而这种思维方法也是对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思维的革新,它可以让事物的共通性得以最好的表达,有利于人们理性、客观的评判事物,并且丰富了设计作品元素,使受众能够有更丰富的审美感受。

(三)发散思维模式的创新

当今时代处在高度信息化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智能技术水平的日趋提升,所以视觉传达设计就需要从当前信息时代中人类审美的精神需求出发,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的思想观念传达设计的审美。所以,在发展新的视觉思维模式过程中,需要自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发展理念,将以人为本思想融入到新视觉表达的设计信念当中,以便在通过发散思维上表现出设计思想创新的多样性,以适应社会公众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同时,又必须在通过发散思考中从总体上进行综合反思,以不断丰富新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内涵和设计元素,以提高新视觉传达设计的社会影响力与感染力。

发散思维本身就具备创新的特质,它是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反映,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设计人通过在既定的设计理念基础上实现视觉突破,同时通过寻找不同的设计方法、用不同的角度完成了设计,就可以突破既有设计的思维禁锢,把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元素整合在视觉传达设计之中,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感染力越来越强烈,从而在内心深处引发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

四、结束语

艺术作品的创新性发挥是保持绝对生命力的最关键性因素,而创造性发展同样也是艺术文化设计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当前的艺术设计事业已经实现了高速发展,其视觉传达设计事业也在正向着创新型、现代性等方面发展,并获得了更多可喜的成就。虽然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设计人的思想局限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从事艺术的相关人员应该选择更富有创造性发展力的视觉艺术思维模式,使艺术作品中加入更多创新元素,从而切实地提高我国艺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准。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艺术设计艺术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纸的艺术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书封与现代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