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国际化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

2021-11-28 12:41张艳王洪联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国际化供应链一带一路

文/张艳 王洪联(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在2017年,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在2020年要培育100家具备国际化供应链实力的市场主体,使中国重点支撑行业的供应链综合实力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同时把中国作为全球性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的关键中心;在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等政府部门联合发文,要进行国际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的国家试点,最后确定了55个试点省市和266家国家试点公司[1]。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公司都不断反映了供应链人力资本严重匮乏的状况,所以公司都把国际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育问题提到了关键战略地位上来;在2020年,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等共同面向社会推出了16个新增职业,而供应链管理师这一职业也在其中。由此可供应链人员的教育培训水平却远跟不上时代。到目前,全国只有八家本科高等院校开办了供应链管理专业(预计今年会新增17所,总共达25五所),少部分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也开办了生产和供应管理专业。[2]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层也急需根据供应链管理人员的实际发展规模和能力水准,进行专门的供应链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而为了顺应供应链行业的新发展趋势,进行学科建设,革新培养模式,提升学科培养的品质与效果,是当前高校教学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制定专门的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专业的招生方案和教育规划

现在普遍出现了学生来源总量下降的状况,全国高职应该突破定式思维,继续有效优化院校的学生来源构成,逐步扩招规模,从源头上缓解学校学生总量不足的问题。但目前,全国高职录取对象大多是针对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和中职毕见,我国将供应链管理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上。

为了适应全球化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公司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培育一支深谙国情,同时又具有全球化眼光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对中国公司的长期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研究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健全供应链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制度,使供应链管理的相关人才培养成为促进我国供应链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供应链人员是能熟练地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工具与技能,进行生产、制造、配送、营销、客户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协调工作,以有效控制整体供应链体系的成本和提升准确性、安全性与服务水准的专门人才[2]。近年来,我国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空间相当大,据大体估算,我国供应链管理及相关人才缺口已高达数百万,不过,中国业生。由于很多学校学生对高技能型专业及未来的就业环境有顾虑,并且学生对当前职业发展趋势并不熟悉,导致学生报考的积极性并不高。在这个背景下,全国高等学校需要继续拓宽工作思路,积极响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号召,主动面向全社会展开招收工作,退伍军人、企业下岗职工、退役运动员、返乡农民工等都可能成为学校潜在的新生源。同时,必须说明的是,企业生源的社会化并不等于降低了高校的录取标准,社会化学生与从学校到学校的应届生源有所不同,社会化生源往往有着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这也是一个无法取代的知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理论知识和实训一体化的教育,能很好地把企业需要和个人要求融为一体,这也有助于其成为高技能人才。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在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具体培养方案的指引。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要培育国际供应链管理人才,就必须遵循三条导向原则,即我国的宏观经济战略政策导向、国际社会需要导向、沿线企业需求导向,并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规划,从而培育相应的紧缺人才。

二、基于人才需求构建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供应链管理这个领域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所以需要供应链管理领域中的相关从业者承接更大范围的服务;而供应链管理者不但需要具有熟悉整个责任领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必须熟悉跨行业的多功能业务流程;大部分供应链都具有国际化特点,所以需要更高素质的管理人来与不同国家文化交流;而目前互联网环境已经成熟,又需要能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工具的实际应用型的人才。所以经过以上分析,供应链管理者是既需要具备完整流程中的供应链的相关知识,又同时需要掌握相应技术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要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基础,在现有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入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学习国际供应链法律制度、国际采购、供应链全流程绿色化等国际化的专业知识,提高国际化的综合素质,并尽快提升国际化适应能力。同时,要充分调动供应链管理人才积极性与能动性,采取多种方式(如演讲、讨论、辩论、模拟竞赛、评论会等)引导供应链管理人才多角度思考,提高明辨性思考能力,从而主动去解决“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国家、不同供应商、不同需求的矛盾。其次,从认证的角度鼓励大家去考取国际采购经理证、库存经理证、国际注册高级供应链师等国际认可的证书,通过证书取得过程中自主的学习和对实例的分析,在丰富供应链管理人才业余学习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最后,还要利用好校企搭建的国际化实践平台,让企业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点对点进行知识分享,通过实例分享,深入理解供应链管理中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的运用。争取在供应链管理项目中进行锻炼,并进行总结分享与剖析讨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涵盖从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知识系统

根据专业的不同就业方向,高校要设置不同的知识体系。如果从事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工作,需要同时具备计划、采购、生产、物流等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应该区分层次,例如供应链规划与计划人才、供应链运营与管理人才和供应链专业技术型人才[3]。目前高校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相关教学较偏重理论知识,由于学生经过了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后,并不能实际了解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作原理和相关设计能力,所以需要对学员实施更为系统化的实操训练,从而要求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涵盖从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知识系统,将最新的供应链管理知识和最佳的解决方案汇聚在其中。例如,由北京络捷斯特技术发展公司和CSCMP合作开发的操作软件系统,包含了知识点模块、案例以及考试题库,并提供了教学和验证平台和支持,特别为目前中国国内开办供应链管理专业的院校学生和刚踏入市场或者准备步入供应链领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中文版教学和验证体系,通过软件操作模拟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4]。陈婷婷[5]大宗物资电商及供应链管理协同平台设计,其除了整体框架设计外,主要工作为企业与客户、物流和储运流程、子系统开展了整体流程协同设计,特别是在子系统设计方面,建立了平台总指挥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将供应链理论知识应用于管理系统的设计,解决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冯洪涛[6]对用后ERP-U8-V10.1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采购暂估业务无法直接取消物资采购期限范围内的初步记账数额和不能录入期初采购入库单只能录入采购入库单进行了研究分析;王沈桥等[7]人采用货物达到尚未入口、货物入口尚未拿到发票、货物拿到发票尚未结算等不同阶段对用友U8V10.1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采购退货业务操作进行了分析。

四、校企共育共同打造“链条式”国际化实践平台

“一带一路”国际化供应链管理人才是伴随“一带一路”工程建设的持续实施而发展起来的,这就需求高等学校要与中外“一带一路”公司主动开展协作,依据公司反馈的需求信息内容,适时调节培养规划和相关标准,在有关公司的辅助下优化培养策略,提高供应链管理人才对“一带一路”行业发展趋势需求的适应性。

同时,通过校企共育联合形成“链条式”国际化实施平台,为学员进行实际工程项目带来强力支持。比如,高校与企业建立合理的沟通交流机制,校企高层可以通过实践平台顶层建设来升级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定期开展“一带一路”供应链项目管理讲座,为学员介绍实际操作方式,并引导学员进行创新能力实践;企业可以根据项目需求,通过实践平台发布实习人员需求,学员可以进入实际的项目管理,从而在具体的工作中了解工作的强度、责任、氛围、项目管理模式、人际交往等,让学员可以从实际工作中体验职业发展,感受“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与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并在项目管理中深入感受供应链基础知识的应用方式、理论知识的指导意义,同时增加工作的适应性,为未来“零距离”上岗工作就职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高职学院也可以为公司人员提供教学设施,企业利用学校对职工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普遍提升企业职员的能力;也可以由企业选派能力较好的职员继续在学校开展学历提升,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职员在学校通过进一步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可以在以后的项目管理中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从而提高效率;或者提供先进的试验设备,企业可以通过其来验证产品性能,针对实际问题和需求,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利用此平台为公司人员进行技术咨询、向公司人员转移科研成果、选拔优秀班主任给公司人员作短期培训等。

五、在高等院校、职业技术与技工学院、行业协会和本土公司合作建立供应链研究所、供应链科技研究中心、供应链高端智库

通过供应链研究所、供应链科技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高端智库等的建立,形成以弘扬忠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心持恒为内核的匠人文化精神,养成以履行职责、创造发展、寻求辉煌为底色的中国企业家文化精神,培养造就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产业新手。

可联合建立包括政策创新研究、战略规划研究、监管服务和全产业服务等供应链研究所,从而能够在供应链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实时了解符合国际惯例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根据国际、国家宏观战略制定更加适合的领域、行业发展规划;学习国际上供应链安全认证服务、风险监测等社会、市场化的采信平台。建立供应链科技研究中心,可以从信息化技术来提高竞争情报研究和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从而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竞争力;另外可以研究先进的技术(如建立库存模型、求解算法、国际领先的工艺)来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减少订单成本和生产质量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同时,建立高端的智库是必不可少的,智库的专家来自各个领域、行业的战略咨询、政策规划、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可以让供应链管理人才从供应链全流程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与学习。另外,共建研究所、科技研究中心、高端智库,可以加强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专家等的联系,通过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也可以让学员参与到政策、规划制定,认证与风险采信平台搭建,管理系统和先进技术等研究中。

总的看来,全球对于供应链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疫情当下,供应链显得尤为重要。要培育国际供应链管理人才,须遵循我国的宏观经济战略政策导向、国际社会需要导向、沿线企业需求导向三个原则。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要加强国际供应链法律制度、国际采购、供应链全流程绿色化等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学习;采取多种方式来引导供应链管理人才多角度思考,提高明辨性思考能力;获取国际化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全面的、涵盖从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知识系统学习与实操,了解管理系统的运作原理以及相关设计能力。利用国际化的实践平台提升学员实践能力,丰富职员的理论知识,实现学校与企业、学员与职员共赢。共建研究所、科技研究中心、高端智库,加强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专家等的联系,参与政策、规划制定,认证与风险采信平台搭建,管理系统和先进技术等研究。

猜你喜欢
国际化供应链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