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2021-11-28 12:41修仪珈东北农业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游牧民族哈尔滨市旅游

文/修仪珈(东北农业大学)

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不断提升,大众在不断享受着经济基础带来“福利”的同时,对于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指导中华民族前进方向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进步与优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钙”。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区域性代表,哈尔滨市旅游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当前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哈尔滨市文化符号就是其中显著的代表。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简要介绍

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是以我国多民族、多地域、多风俗等多项旅游体验的差异性为基础,以不同种类和不同类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过程,以不同文化的互相体验为结果,兼具民族特性、民俗艺术性、民族神秘性、文化多样性等多项特征的“体验式”文化旅游产业。总体来看,文化旅游能够给文化旅游者带来不一样的直观式旅游体验,而这也正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功能之一。这种“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作用于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就是以不同文化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以不同文化的交流为过程,以不同文化的传播为结果的多样性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具备审美情趣激发、教育启示启迪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等多样性功能。一般来看,文化旅游产业是以欣赏不同国家和地域不同的传统文化为目的,以追寻优秀文化代言人“遗迹”或参与富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活动为手段的文化旅游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寻求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已经成为现代文化旅游的“新风尚”。而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产业关联程度高、区域性强、覆盖面广等显著的标签而成为了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来源。文化旅游产业的范围囊括历史遗址、建筑、民俗、宗教、艺术等多个内容。基于其覆盖面较广的缘故,就能够覆盖到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所有产业,并带动这些产业共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出现与文化旅游体验者(即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旅游行业的新兴名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当以文化旅游体验者的“体验感”为发展的基础和“第一要义”。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集政治、经济、艺术、教育、民俗、科技等于一体的旅游活动。综上所述,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二、哈尔滨历史文化

哈尔滨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结合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民族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哈尔滨市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总体来看,主要体现在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这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于此,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必须紧密依托于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的形成原因,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软实力”。

三、文化旅游产业中哈尔滨市文化发展的控制要点

文化旅游产业中哈尔滨市文化引用的控制要点,需要对文化旅游产业与哈尔滨市文化的相应要点进行有效提炼,通过解决哈尔滨市文化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哈尔滨市文化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引用程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有效的切入点:

(1)发掘哈尔滨市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哈尔滨市文化作为北方大地上的重要文化符号,历经千百年历史进程的洗礼,已经形成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文化载体。而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商业化社会的重要代表,其本质上还是借助文化传播的方向,实现经济利益的获取。但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过度追求“功利化”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具体表现为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仅仅追求文化的表象,忽视了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力,忽略了文化背后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发掘。这一现象的产生对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而言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哈尔滨市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不能“幸免”。基于此,发掘哈尔滨市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就成为当前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方向与趋势。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名人效应”的影响,达到哈尔滨市文化的不断升华[1]。萧红作为哈尔滨市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哈尔滨市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以萧红为代表的人文教育情怀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但随着商业资本的不断“涌入”,使得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形式主义”的牺牲品。在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当前主流的社会行为模式之一。在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大众对于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精神文明进行了选择性的“忽略”,没有认真体会到传统文化背后所代表的深层次内涵,由此催生出了许多社会“畸形”现象。而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转变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的思想,通过将传统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与当前主流价值观的有效融合,以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进步。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模式,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符合当下社会喜好。在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此外,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脚步的临近,冰雪运动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体育运动之一。“让三亿人参加冰雪运动”成为当下的高频词汇之一。而哈尔滨市作为著名的“冰雪之城”,在开展冰雪运动这一项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哈尔滨市还涌现出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等一大批优秀的冰雪运动健儿,更是为哈尔滨市的“冰雪文化”增添了一份“不一样”的气息。若是能够好好应用这一“名人效应”,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2]。(2)建立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引进的培养机制。哈尔滨市文化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城市名片,是富有区域性的标志性文化。为实现哈尔滨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机制的培养,不仅仅涉及文化旅游产业推广方面人才,哈尔滨市文化方面的研究人才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一点上,可以与高校开展合作,通过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开设,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当下主流的社会环境,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使哈尔滨市文化人才的引进更加“便捷化”,能够建立与高校师生的联系渠道。通过对哈尔滨市文化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理念能够与哈尔滨市文化的发展并驾齐驱,在真正意义上助力哈尔滨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哈尔滨市文化是区域性和地域性文化的代表,哈尔滨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在北方大地上繁衍千年的北方游牧民族原住民的“助力”。哈尔滨市文化是具有延续性的存在,正如“黄河流域文化”一样,哈尔滨市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北方大众的血脉之中,因此对于哈尔滨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北方大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传统的“教育大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北方大地一张亮丽的“名片”。基于此,笔者认为,以哈尔滨市各大高校为中心的哈尔滨市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建立哈尔滨市文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各大高校应当注重哈尔滨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组织相关纪念活动,增设相关课程等多种形式,赋予北方大地上高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莘莘学子能够自觉接受哈尔滨市文化的涵养,打通哈尔滨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3]。

四、文化旅游产业中哈尔滨市文化的发展策略

文化旅游产业是某一文化主题精华的展现,是弘扬某一文化主题的最佳表现。对于哈尔滨市文化而言,为更加直观地向受众展现哈尔滨市文化的精髓,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将文化旅游产业与地理背景相结合。北方大地是拥有多种奇特的地形地貌,某些地形地貌在其辨识度上也具有广泛的影响,以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为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是源于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存在——即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而兴起的,与北方大地上其他地区相比,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较为平坦”的存在。一望无际、物产丰富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展现给世人的直观印象,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是北方游牧民族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基于此,在进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时,可以将北方游牧民族人民这些优良的民族素质与北方游牧民族人生活的地理位置相融合,以恶劣的地理环境反衬出北方游牧民族质朴的形象,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富有内涵。在进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时,可以重点突出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被赋予的时代特殊性,使文化旅游产业富有使命感[4]。(2)将文化旅游产业与人文历史相结合。作为哈尔滨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三国文化为例:《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拥有广泛的受众面。随着近年来“文化自信”的不断兴起,“三国热、三国迷”再次被大众所熟悉。《三国演义》中提及的人物及事迹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存在。基于此,在进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时,可以选取三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地点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以三国文化中的“公孙瓒”为例,以公孙瓒为首的“白马义从”在受众上较为广泛,因此可以将“白马义从”中积极的正面形象进行提炼,以当前大众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播(如动画等形式)。在文化旅游产业中融入人文历史文化,能够在快速推广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引导大众建立正确的个人荣辱时代价值观[5]。此外,由于近代历史中哈尔滨市具有“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现象,因此在哈尔滨市“啤酒文化”的盛行也成为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对哈尔滨市啤酒文化的来源和发展的宣传,使啤酒文化与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作为“工业文化”的代表,从本质上丰富哈尔滨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内容,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另外,哈尔滨市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哈军工”大学还是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赵尚志,都与哈尔滨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是哈尔滨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基础。立足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种类的文化发展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产业,才能取得预期的发展战略目标[6]。

五、结束语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应突出哈尔滨市文化的特点,根据哈尔滨市文化自身的不同特性,在文化旅游产业中选择合理的应用方法。尤其是面临新时代发展下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现状,文化旅游产业应当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革新文化旅游产业技术的同时,转变文化旅游产业的思想理念。在充分发掘哈尔滨市文化背后深层次的故事、多元化的形式及常态化影响的同时,将哈尔滨市文化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效结合。

猜你喜欢
游牧民族哈尔滨市旅游
画作选登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哈尔滨市打造东北亚冰雪体育赛事中心策略研究
“黑巧克力球”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旅游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