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

2021-11-28 14:57唐启乐韦东阳
绿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子代胸径香椿

唐启乐,韦东阳

(1.南宁市生态公益林工作站,广西 南宁 530031;2.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广西 南宁 530219)

1 引言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自古为我国人民熟知和喜爱。因地制宜地开发香椿生产,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使之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南宁市林科所)实施的香椿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项目为例,探讨如何做好香椿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工作。

2 南宁市香椿的种质资源开发的环境

香椿生长在我国的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北界始于辽宁省的辽阳至锦州一线。西界由兰州市向南至云南省,南界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东界为我国的东南沿海和台湾省。南宁市林科所位于东经107°59’,北纬23°10',处于广西南宁市武鸣区西部,与隆安县接壤,东北面为石灰岩山峰环抱,南面和西南面与南宁市丁当林场毗邻。属石灰岩峰林间的缓丘宽谷台地地貌,海拔高在100~150 m之间,坡度在5°~15°,地势平坦。土壤为第四纪红土发育成的中至厚层赤红壤,土壤渗透性强、保水性差,比较干旱。年平均气温21.5 ℃,>10 ℃的年平均积温7697.8 ℃。年降雨量1250 m,年平均相对湿度79.0%,适宜种植香椿。

3 南宁市香椿的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2020年4~5月、10~12月,在广西桂林、百色、河池等地开展香椿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新增优树无性系收集保存50份,同时收集新选优树的种子。

3.1 优树选择的方法与标准

(1)成片香椿林优树选择方法与标准。成片的香椿林采用优势木对比法在广西区香椿现有林分进行优树单株普选。依据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选优方法,入选优树条件是速生、生长旺盛、顶端优势明显,适应性强,抗性强。具体如下: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15 m半径范围内,选出仅次于候选树的3~4株优势木,实测候选树和优势木的树高、胸径,计算平均值,将候选树与优势木平均值进行比较,当候选树高及胸径>优势木平均值20%、无病虫害的植株入选[1]。

(2)香椿孤立木、散生林的选择方法与标准。香椿孤立木、散生林不易找对比树,选优时以形质指标为主,即选择同一地点胸径明显粗大、生长健壮、形质优良的散生木作为候选优树,实测其树高、胸径、干形、枝下高、冠幅、冠径比、高径比,同时考虑比较其年生长量,然后根据前期调查入选优树的区域和立地条件进行分类统计树高、胸径、干形、枝下高、冠幅、冠径比、高径比、年生长量等平均值。孤立木、散生林的各项指标达到该区域统计计算得出的优树的平均值后确定入选。

3.2 穗条与种子的采集

对入选植株进行采穗,采集枝条30~40枝,采穗时做好登记,记录植株所在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植株生长状况、植株年龄、胸径、树高、冠幅、立地条件等。对采集到的穗6条分别用湿毛巾包裹好保存,包裹内外均挂好标签。同时采收优树种子,对采收的种子分号采集,采收回来后置放网袋晾晒5~7 d,荫果开裂,种子散出,清出杂质,放入网袋干藏。

4 香椿种质资源库建设与管理

对于缺株的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补植,对嫁接不成活的植株从采穗圃内采集相应号数的优树无性系穗条进行补接。及时调查补植情况,并定期进行病虫害观察防治和物候观测。

(1)整地、定砧造林。林地清理、整地、定植:2020年1月,清理采伐迹地上的杂草灌木、采伐剩余物、伐根等,全垦整地后耙地一次,按株行距4 m×4 m(种植密度:42株/亩)进行拉线定点挖坑,挖坑的规格为50 cm×50 cm×50 cm,表土回填,每坑施复合肥(N∶P∶K=15∶15∶15)0.5 kg和有机肥4 kg作为基肥,与坑内外表土拌匀后回坑,复合肥用量为210 kg,有机肥用量为1680 kg。2020年2月,采用2019年繁育剩余的香椿容器苗木进行定砧,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径在1.2 cm以上,苗高120 cm以上的苗木进行种植,种植后及时淋透定根水。种植15 d后检查成活率,对未成活的及时补植。

(2)嫁接。2020年10~12月,对采穗圈内收集保存的优树无性系穗条或者年内外出选优的穗条进行嫁接保存,每个无性系嫁接保存8~10株,可保存无性系40~50个号。嫁接时按区域分小区进行嫁接保存,嫁接相同选优区域内的优树无性系。嫁接的方法与香椿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相同。嫁接后及时做好标签标记并形成无性系分布图归档保存[2]。

(3)嫁接后管理。与香椿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中的嫁接后管理方法相同。

(4)抚育、追肥。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相结合的抚育作业方式抚育3次,分别在4月、7月、10月进行,全面除去距地面5 cm以上的杂草。追肥2次,分别在6月、11月进行,每株施复合肥(N∶P∶K=15∶15∶15)0.5 kg,施肥面积共10亩,株行距为4 m×4 m(种植密度:42株/亩),每次施放复合肥210 kg。第1次追肥时,在离树干基部20 cm处,开平行的2条施肥对沟,沟长20~30 cm,宽15 cm,深10 cm,施后复土[3]。第2次时在第1次未开沟施肥的方向进行开沟,开沟规格和施肥量与第1次一致。

(5)调查测定。及时调查成活率、生长量等,并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观测和物候观测。

5 香椿子代测定林建设与管理

首先是采种。子代测定林苗木种子通过优树采种形式收集,建设子代测定林的种子已于2019年11~12月采收,2019年12月对采收的种子分号置放网袋晾晒5~7 d,荫果开裂,种子散出,清出杂质,放入网袋干藏。

然后是苗木繁育。营建子代测定林需要用苗5500株,为了保证子代测定林的苗木以及后期苗木的补植需要,计划繁育子代测定林苗木8000株,主要苗木繁育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苗地选择。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坦、远离病源地块。

(2)装杯。装杯前用筛对泥土过细筛网,用800倍敌克松消毒,地膜覆盖,6 d后可移苗上杯。育苗袋选择规格为12 cm×12 cm。

(3)催芽。2020年1月中旬开始上沙床催芽,播种前将种子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 min 进行消毒,再用40 ℃的温水浸泡24 h,捞出清洗用网袋晾干后上沙床进行催芽。

(4)移苗。催芽20 d左右,幼苗长出2片子叶后移苗上杯,移苗同时盖拱形遮阴网。

(5)苗期管理。及时除草,淋足水分,每隔10 d用0.3%水溶性复合肥溶液喷淋一次。苗高达60~70 cm时,应分级炼苗,同时加强水肥。4~5月天气高温高湿,苗木易染茎腐病,用800倍敌克松溶液加 0.2%高锰酸钾每隔5~ 7d 喷淋1次[4]。

6 香椿初级种子园的营建与管理

6.1 砧木的培育

2020年1~3月,采用2019年繁育剩余的香椿容器苗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径在1.2 cm以上,苗高120 cm以上的苗木换装大营养杯(营养杯规格20 cm×20 cm)培育2000株,作为种子园砧木进行培育。定期淋水施肥。用于嫁接已收集保存在采穗圃的优树无性系以及今年继续收集的优树无性系,进而培育成优树无性系苗木,可用于直接建立种子园[5]。

6.2 无性系配置

营建种子园50亩,约每17亩为1个小区,每个小区配置100个无性系,无性系来源于2018~2019年收集保存的72个无性系以及从2020年新增收集的优树无性系。配置时,两个无性系之间要尽量避免有固定搭配,相同无性系间距达20 m以上。两个相邻小区之间边行上的无性系排列同样也遵循同一无性系分株间距离达20 m以上的原则,尽量避免太近而产生自交的现象。配置完成后形成配置图保存[6]。

6.3 砧木定植

2020年6月,采用2019年繁育剩余的香椿容器苗木进行定砧,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径在1.2 cm以上,苗高120 cm以上进行定植(如若在苗圃培育好的优树无性系嫁接苗木已嫁接成活可以直接用于建园)。种植后及时淋透定根水,15 d后检查成活率,对未成活的及时补植。

6.4 无性系嫁接

2020年10~12月,按照配置图进行无性系嫁接。用采穗圃或新采集回的优树穗条进行嫁接。嫁接的方法和后期管理与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中的方法相同。

7 结语

当前我国对于香椿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大多还集中在组织培养、育苗和成分提取这几方面。开展本次研究,也是希望广西相关部门能够借助国家发展珍贵树种的契机,加大对香椿属种质资源研究的资金投入,深入开展香椿属树种的研究工作。目前广西地区已经在积极行动,在不断加强香椿属树种深层次开发,希望后期继续深化香椿属树种的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优良菜用、材用和药用等方面的良种,以促进香椿种植行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子代胸径香椿
孕前肥胖、孕期增重过度与子代健康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香椿吃前要焯水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香椿鱼
香椿
材用樟树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长期低剂量金雀异黄素导致雄性子代大鼠肥胖及其机制研究
不同种源文冠果优良子代测定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