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28 15:20曹文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监测点空气质量环境监测

曹文杰

(甘肃省平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家庭责任承包制度下使得农村农民生产积极性相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为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完备条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多数农民对土地肥力过于依赖,为达到增产目的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无论是对河流湖泊还是地下水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再加上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时间较晚,关注点通常集中在城市环境治理而忽略了农村环境的监管,因此构建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现状

1.1 监测点位数量过少

从我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来看,我国有大约100个水站分布在25个省市中,并配套有约85个托管站对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点进行日常维护。城市环境监测点约有1 500个,而农村的环境监测点却仅有100余个,二者之间差距较为明显。从以上数据能够知晓,在农村地表水以及其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使得农村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需要难以被满足,想要准确定位农村环境监测治理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治理方案较为困难。

1.2 监测力度不足且所应用监测方式过于落后

从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整体架构上凸显出了城市强、农村弱的特点,这就使得在该类环保体系中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长期处于严重缺乏状态,无论是农村环境监测还是问题治理仍然只是形式工作,继而难以达到生态文明快速建设的目的[1]。国家针对此种情况虽然已经开始在农村各个区域组建环保所,但环保所中的工作人员不仅专业知识不足且多数是由其他岗位转岗而来,这使得系统方法与治理思路难以在实际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凸显出其应用优势,影响了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效果,想要确保展开的有效性与覆盖的全面性较为困难。再加上农村区域所需要管辖的范围极大,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其需要巡查的区域较广,在此种情况下仅仅依靠环保所内各岗位配备的几名工作人员无法保证展开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这也是现阶段农村环境监察与环境执法力度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再加上常规与重点监测结合不当,所应用的监测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应用效果较差,尤其是在被动与主动监测两种方法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无论是配合度还是默契值均较低,这使得现阶段的农村环境监测表现出了难以持续且顺利推进的特点。多数农民并不具有足够的环保意识,这使得其即使处于违法行为频频出现的环境下,也无法保证反馈与投诉的及时性,不仅不会为主动监测与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的环境执法队伍提供基础的信息数据,反而会因为自身环保意识的不足使得其极容易产生负面反抗情绪,使得环境监察监测工作无法有效展开。

2 强化农村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的几点对策

2.1 构建完善水资源质量监测体系

作为生命之源,水的质量决定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仍有部分农村地区自来水没有被完全普及,自吸井仍然是其主要的取水方式,这也使得地下水资源质量的好坏与居民的身体健康存在着极为紧密地联系,这也是应及时构建针对我国农村水资源质量的水质监测体系的主要原因。在设定监测点位时需要充分联系农民日常生产活动的具体范围,例如农田、生活区域以及主要水源地等,且需要根据农村各区域的实际环境条件确定需要重点监测的点位[3]。若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有数据不达标的现象出现,这样首先针对各个监测点位所造成的污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联系具体的监测结果控制并治理污染源,进而充分发挥水资源质量监测体系的应用效果。

2.2 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空气流动性是否良好决定了农村的空气质量,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不同区域的联合作战。从这一角度来看,若出现了大面积的空气污染也将会对农村的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而以农村秸秆焚烧为例,大量的秸秆焚烧在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也因为空气的流动使得城市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根据调查结果,农村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扬尘、燃烧秸秆飞灰以及农药残留,若不加以治理将会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也是需要及时构建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主要原因。通过在各个村庄中布设空气监测数据终端,能够在联系实际环境条件与架设配套辅助设施后构建空气自动化监测站点,进而实现实时监控各区域空气质量的目标。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统计监测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应联系农村的区域发展状况制定并及时落实具有针对性的空气污染治理策略[4]。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因此所构建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应与互联网进行充分结合,在瞭望摄像头的配合下能够保证对秸秆焚烧等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破坏现象的监控有效性,为后续展开的环境执法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定期对监控设备进行维护,进而确保所获得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应用有效性。

2.3 对农村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不同于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的隐蔽性极强,这就使得极容易产生污染物积聚到农作物的现象,对人体与牲畜的健康安全将造成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反映的主要因素就是土壤质量,为确保农村环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应联系农村区域的周边实际条件构建与之对应的有效土壤质量监测系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农村的土壤面积较大,因此想要保证获得监测结果的有效性与代表性,就需要加大监测力度并明确每一阶段的土壤质量监测次数[5]。在获取到监测结果后,应由专业人员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农民日常生产活动的策略,例如对农药以及化肥的具体使用种类进行改变,进而最大限度地将土壤污染减轻。

2.4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为解决一直以来农村环境执法力度较为薄弱的问题,相关人员不仅需要提高对执法队伍建设环节的重视,且需要在明确执法队伍重要意义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另外需要采取多类型的培训教学方式以帮助强化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且需要引进多类型的专业监测仪器,为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全方位展开与制度的及时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环境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我国农村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应构建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配合数据监管平台以实现各区域协同作战的目标,为我国环保政策的全面落实提供完备条件。

猜你喜欢
监测点空气质量环境监测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市场化后存在问题分析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