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11-28 15:20李红花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测站环境质量断面

李红花

(吉林省延边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吉林 延吉 133000)

随着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环境管理转型对环境监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彻底解决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17年10月起,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断面实行采测分离。这种监测模式改变原有的属地监测模式,从机制上与利益相关方脱钩,有效减少在工作当中发生的行政干预,进而实现谁检测、谁负责,谁检查、谁监测,确保数据真实、准确[1]。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实施,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本文根据吉林省延边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近三年采测分离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对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采测分离工作进行了探讨。

1 采测分离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能力与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突出

1.1.1 区域地表水国控断面分布情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土地总面积4.33万km2,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面临日本海,属于河源地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大小河流共487条,分属于图们江、松花江、绥芬河三个水系,其中河流长度超过100 km以上的共 11 条[2]。

“十三五”期间,延边州地表水国控断面为18个,其中考核断面为9个,占吉林省的20.0%。“十四五”期间,延边州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增至25个,占吉林省国家考核断面总数的 22.5%,断面总数在全省各市(州)排名第一。

1.1.2 分析测站基本情况

吉林省延边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是国家二级监测机构,承担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实验室分析任务的地方监测站,在册编制人员为16人,实际在岗人员为14人(在编人员10人),在册编制人员数占全省分析测站编制总数的 5.4%,9个分析测站中排名第九。承担采测分离样品实验室分析人员为8人,平均每位技术人员负责2~4个项目的分析测试。由于人员少,监测技术人员同时兼职土壤监测、水质采样、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综合评价、人事党务等工作,常常疲惫不堪,出现数据审核不及时、质量控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分析工作质量。

1.1.3 采测分离样品接收情况

2020年,吉林省延边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共接收116个工单、4 716个样品的分析任务,同时承担中朝界河图们江干流的5个自采自测断面的监测工作,平均每月完成了13个国控断面分析工作,每月分析样品数量在全省处于中上游水平[3]。虽然分析测站每月监测工单是按照监测能力随机分配,但延边州断面均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和源头保护区,样品运送路途遥远,并且样品具有时效性,送到辖区内分析测站的概率较高,导致接收的样品数量与监测能力不匹配、出现每月接收样品批次多等诸多问题。

1.2 作业指导书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统一了地表水国家监测网环境质量分析方法和工作过程。本作业指导内容涵盖了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要点,测定方法、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等技术要求,但仍存在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等一些问题。比如:缺少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缺少生化需氧量测定过程包含的溶解氧测定方法;缺少现场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及技术要求;缺少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规定[4]。

1.3 监测数据直报系统待改进

承担国家考核断面分析任务的分析测站自接收样品开始,对全流程各环节留痕质控,每一步工作步骤及分析过程原始数据均通过“国家考核断面样品采集保存与交接管理 系统”(以下简称为“管理系统”)直传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通过三年多的使用,发现“管理系统”仍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填写五日生化需氧量原始记录时,修改滴定体积“管理系统”未能及时更新数据;二是“管理系统”未能根据样品接收时间和样品有效期自动拆分批次;三是分析人员即使分批次提交分析结果,一级审核时间仍以最终审核时间为准,导致纸质版原始记录和“管理系统”审核时间不一致。

1.4 数据质疑及共享机制不健全

自从采测分离工作实施以来,地方生态环境局有权对每月断面初审监测数据提出申诉,质疑数据申诉材料分别通过各级监测机构和水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两种渠道上报。这种工作方式将会导致申诉意见不同一、材料内容不一致等问题。另外,总站终审确认监测数据共享尚未建立较好的共享机制,通常采用邮箱或其他网络平台由上而下发送,监测站再将数据转发给属地生态环境局等形式。这既违背了生态环境监测原始数据密级管理规定,也不符合二级站上挂到省级垂直管理后出台的监测数据管理规定。

1.5 全过程监管力度待加强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过“管理系统”对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整个监测工作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规范所有规程,但缺少对末端的有效监督,比如对采样瓶的回收管理。从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各采样单位每月送样后回收样品瓶积极性不高,分析测站实验室普遍存在采样瓶堆积的现象。根据《“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断面设置方案》,全国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断面增加至3 646个,如果对这些采样瓶仍不回收重复利用,必将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

2 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建议

2.1 增加监测人员编制,合理分配监测工作任务

加大监测技术队伍建设力度。已出台的《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规定各级监测站建设标准,但由于地方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入有限,始终未能执行,监测技术人员编制尚未得到解决。建议生态环境部要统筹兼顾,在资金和政策上,重点扶持和倾斜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案》,并达标建设内容列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增加分析测站数量,按监测能力合理分配分析任务。对地级监测站监测能力不足的省份,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采测分离分析任务直接分配给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由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来分担一部分采测分离工作任务,以减轻能力薄弱的地市级监测中心工作压力。

2.2 加大软件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其功能与内容

随着采测分离工作的标准化、系统化,“十四五”开始对偏远地区自采自测的工作完全要按照采测分离模式进行,建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增加地表水现场采样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以便自采自测单位进一步规范采样工作。不断更新完善“管理系统”数据填报功能。软件平台中增加《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内容,一方面有利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时更新分析方法及其他管理要求;另一方面采样人员和分析人员按照监测项目可以随时查找最新方法标准及其他质控要求。

2.3 完善数据质疑与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

建议由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申诉初审数据,这便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水质变化原因,更有利于理顺各部门职能。要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尽快建立国家网地表水监测数据共享平台,规定各级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登录权限,各部门根据需要随时查看和使用地表水采测分离数据,评价环境质量,既能理顺各部门职能,又可以很好地开发利用现有的数据。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防范原始数据通过网络互相传送导致泄密的风险。

2.4 加强全过程监管,做到社会经济效益共赢

加强社会第三方采样公司的监管,每年对第三方采样公司服务进行绩效考核。根据上一年考核排名情况,对排名靠后的机构取消第二年竞标资格。考核内容可包括服务质量、经费支出审核、采样瓶的管理、分析测站的反馈意见等。采样瓶管理包括购买台账信息、回收采样瓶编号上传,采样瓶重复利用率等内容,通过这些监督管理措施,将会有效遏制第三方采样公司的地表水采样瓶变成一次性消耗品,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充分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共赢目标。

猜你喜欢
测站环境质量断面
小断面输水隧洞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点及对策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WiFi室内定位测站布设优化的DOP数值分析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利用探空产品评估GNSS-PPP估计ZTD精度
美伊冲突中的GPS信号增强分析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