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执中:我国气象卫星探路者

2021-11-29 08:08幻棠
太空探索 2021年11期
关键词:探路者气象卫星风云

文/ 幻棠

▲ 孟执中院士(1934.12—2019.12)

气象卫星虽然遨游在遥远的太空,却能给地球上的人类带来诸多好处。通过它们捕获的红外线图像,我们不但可以了解云的高度和类型,而且可以计算出地面和水面的温度,这对保护地面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渔民鱼类捕获量,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环境污染情况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汛期,气象卫星还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河流供水的情报,为预防洪涝灾害贡献一份力量;对于沙尘暴,气象卫星也有关键的预报作用……

中国气象卫星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而孟执中,就是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勇敢的探路者之一。

起初,孟执中刚从苏联科学院进修回国时,是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65 年,他开始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主要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地面测控中心和台站的计算机研制。孟执中与“风云”结缘是在1979年。这一年,他被组织任命为我国第一代在极地轨道上运行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的总设计师,开始主持相关的研制工作。由于是首次研制气象卫星,当时有关部门给“风云一号”定的目标是“3个6”:打上去,600 千米高度、600千克重量、6 个月寿命。

自行研制卫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各种资源匮乏、条件艰苦的时代,研究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气象卫星,就更是难上加难。

孟执中和同事们开始研制工作时,既没有像样的实验室,也没有像样的仪器,甚至还有人在他们工作的地方养猪养鸡。所以,有人开玩笑地说,这些研究人员住在“养猪新村”。可是,恶劣的科研环境并没有浇灭孟执中和团队研制气象卫星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拼搏的斗志:缺少相关技术人员,就从基础知识开始培训新人;没有实验设备,就一件一件去找、去求;没有研制经验,就不怕麻烦,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去试……孟执中带领大家在研制气象卫星的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滋养了“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的理想之花。

1988 年,我国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发射。但这颗风云一号A 星发射后39 天就出现了卫星姿态失控的问题,后来发射的B 星也是仅仅运行了165天,并没有实现当初“3 个6”的目标。失星之痛,痛彻心扉,可这却不曾击倒孟执中和他的团队。他们从不气馁,迎难而上。

失败是成功之母。1999 年和2002 年,孟执中带领大家研制的风云一号C 星和D 星相继发射成功,达到了当时国际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并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世界业务气象卫星序列,奠定了我国“世界气象卫星大国”的地位。后来,孟执中又主持了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制。风云三号携带了更多科学仪器,能够获取全天候、全天时、三维的气象数据,能够获取中长期天气预报所需要的全球气象资料,掀开了我国卫星史的新篇章。

▲ 1988 年孙家栋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与孟执中(右)交谈

▲ 中国极轨气象卫星开拓者之一孟执中

为研制气象卫星,孟执中倾尽一生心血。他是我国气象卫星的探路者、领跑者,推动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飞速发展。他就是遨游在太空中那颗永不坠落的、最闪耀的“气象之星”。

猜你喜欢
探路者气象卫星风云
移动平台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验证
争当农村与档案工作融合发展的“探路者”
——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温州样本
“风云”眼中的世界
首次成功发射一颗气象卫星
极轨卫星派
9.9公益日探路者挑战赛开赛 万人守护可可西里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气象卫星,助力“一带一路”
象甲风云
象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