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华人民族乐团生存现状研究
——以关西地区华人乐团JCM为例

2021-11-29 05:33邵欢欢
轻音乐 2021年1期
关键词:乐团民族音乐日本

邵欢欢

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受社会、政治、外交等诸多因素影响,中日两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几乎呈停滞状态。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至今已40多年,文化自信力伴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受其影响,如今在日的中国民族音乐表演团体不但形成了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的演奏技艺与艺术修养亦日渐提升,影响力更从传统的中华街华人社区渐次扩展到更广泛的日本社会。这类乐团多由旅居日本的华人(含华侨与新移民)构成,有职业音乐家、业余爱乐者、音乐留学生及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日本人,背景堪称丰富。乐团演出多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也常常导入日本音乐的元素。娱乐、庆典、仪礼、教育等表演活动,使华人乐团的文化功能趋向多元。

一、乐团介绍

近来年,中国留学生人数一直排在赴日留学的学生前列,到2017年,中国大陆留学生数量突破100000,达107260人,高居留日学生人数榜首,占赴日本留学生人数比例的40.2%。在专业选择上,艺术类学科相对人气较高,占比达3.2%。[1]在中国大陆汹涌的赴日留学大潮中,2007年本科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刘伟,选择了2009年赴日留学,2014年刘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兵库教育大学大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留学期间,刘伟经常进行民族音乐演出,并于2012年4月创立了 JCM(Japan China Music)乐团。作为中国内蒙古人,乐团初期以表演蒙古族音乐为主,在演出过程中结识许多华人音乐表演者,大家怀着弘扬中国民族音乐的共同信念,截止目前形成了27人的演出团体,活跃在日本关西地区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近年活跃在日本关西地区的知名华人民族乐团——JCM乐团在日本演出超过1500场次,受到NHK、神户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在向日本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及促进中日音乐交流方面,积极付出,并获得一定影响力,具有典型性。

二、乐团业务

(一)演出

1.演出性质

JCM乐团的活动包括公益演出和商业演出两类。

公益演出主要以在日本当地学校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福利场所的慈善演出为主,通常是应举办方邀请参与活动,演出中或演出结束后穿插与观众现场互动交流,以期达到交流国际文化、传播民族音乐的目的。如2019年2月2日,在奈良县郡山市片桐西小学校举行的“蒙古族文化走进日本校园”活动,包含演唱蒙古族呼麦及民歌;演奏马头琴;介绍蒙古文字、语言和乐器等内容。除应邀表演之外,也存在乐团自发性质的公益演出,如2011年3·11日本东北大地震发生后,刘伟带领乐团成员自发赶往地震重灾区岩手县、静冈县进行慰问演出,受到当地民众的好评;为灾区人民创作歌曲《絆》,被NHK电视台采访报道。

商业演出是JCM乐团的主要盈利来源,包括乐团自己举办演出和应邀参与演出等形式。JCM乐团会不定期举办以“丝绸之路音乐之旅”为主题的表演,内容不固定,一般以中国的民族乐器、民歌和戏曲为主,常与餐厅或酒馆合作,演出对象是进餐厅用餐的客人,门票为1500日元每人。观众多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日本人,同时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每场演出都反响热烈,在获得门票收入的同时,对扩大乐团的影响力也很有帮助。除自主举办演出活动外,更多是乐团应政府部门、相关协会、机构和商业性质的艺术交流中心等邀请参加商业演出,此类演出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日文化交流等节点。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主办的“中秋明月节”活动;2018年9月2日在神户举办的祝日中平和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兵库县政150周年等活动中也有JCM的身影。通过这些实例可以看出,民族音乐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纽带,均受到两国政府的重视,JCM乐团在联系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比之下,乐团应日本当地相关协会、机构邀请参与的商业演出次数较多,这也成为JCM乐团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日本,主要以国际交流、文化交流、音乐传播等为主旨的机构,经常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此类活动为表演者们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促进中国民族音乐与日本等国的传统文化碰撞、融合,同时也为观众对世界音乐及异域文化的接触与理解创造了良好的机会。除此之外,JCM乐团应艺术节的邀请进行商业演出的活动也有数次,如2018年11月25日的“2018蒙古音乐节——马头琴的传说”等活动中,乐团以蒙古族音乐团体的身份参加,表演内容以马头琴、蒙古族舞、蒙古族歌曲演唱为主。以此也可以体现JCM乐团身份的双重性,不仅可以传播中国汉族音乐文化,同时也能传播蒙古族音乐文化,这是在日华人音乐从事者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特质。

2.演出内容与形式

因乐团成员都曾是留日的音乐专业学生,有较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故乐团能够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也纷繁多样。表演内容包括中国民族乐器、传统舞蹈、民族歌曲、地方戏曲、杂耍等;表演形式包括独奏、合奏、独舞、群舞、独唱、合唱、重唱、表演唱等;具体的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古筝、笛子、葫芦丝、萧、马头琴等;舞蹈有蒙古舞、傣族舞、维吾尔族舞、古典舞等;传统民歌包括蒙古民歌、维吾尔民歌、藏族民歌、台湾民歌等;还有京剧、变脸、杂技、魔术、武术、舞龙舞狮等。

JCM乐团从2012年建立至今近8年,在演出中接触到许多日本音乐及日本音乐人,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融合与创新,故常常导入日本音乐的元素,在一些演出中也会看到中日演员共同出演、中国人用日语演唱日本歌曲或参演日本的歌剧表演。如2017年10月15日在岸和田市日中友好协会事务局举办的“中国情歌的邀请”活动中,有二胡、马头琴、钢琴的合奏节目,钢琴的表演者是日本人;再如2018年5月3日,在舞子ビラ神戸あじさいホール上演日本现代歌剧《夕鹤》,刘伟应邀担任其中一个角色,并在日本国内各地公演……还有许多用中国乐器演奏日本音乐,或日本乐器演奏中国音乐,以及中日音乐融合的新创作。

3.演出场所与观众

乐团自行举办的演出,为了与观众近距离地接触与交流,会选择在餐厅、酒馆里。应邀参加的国际交流主题的活动,因参与观众主要是当地的居民,一般在当地的国际交流会馆、礼堂等地举行;应邀参加的庆典、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一般安排在县立、市立的大型礼堂、音乐厅或户外的公园内;公益演出一般是在主办单位内部,如学校体育馆、福祉中心等。

JCM乐团出演次数频繁,尤其在节庆日时段,几乎每天都在彩排和演出的现场,演出过程中也收获了许多日本观众和粉丝。现在中国民乐的演出对象和观众主要是日本人,老年人居多,中国观众反而不多,这是因为现在通信科技发达,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国内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对国内的资讯了如指掌,所以对于现当代的在日华人来说,没有上个世纪留日人员的那种远离故土而产生的强烈思乡的情感。而且在日华人在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下,更多的是想尽快融入日本社会,如果看演出也会去看日本的歌舞伎、狂言、能乐、人形净琉璃等日本传统艺能。日本的老年人群体在经济、时间、精力上相对丰富,愿意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且对中国文化较为向往,故成为主要的观众群体。

(二)音乐教育

教育是中日两国民间交流中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团员们意识到,只是台上的交流达不到全方位的传播与宣传中国文化的程度,于是在大阪、奈良、神户开办了中国语教室和中国音乐教室,向日本人教授中文和中国民族音乐。音乐教室包含二胡、葫芦丝、竹笛、洞箫、中国民歌等课程,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定期地举行音乐会,展示学员们的学习情况。同时,为了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兴趣,乐团会组织定期音乐会及不定期的国际交流性质的演出,以此增强学员们的自信心。通过音乐教室的形式,可以让更多日本人亲身接触到、感受到甚至可以演奏出中国的传统音乐。

(三)其他

JCM民族乐团在创建初期是以表演、传播中国民族音乐为主要功能的乐团,在国际化、多元化国际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中日民间交流愈加频繁,其乐团并不只是一个具有表演功能的团体,承接业务拓展到教学、翻译、旅游、策划、游学等多方面。音乐表演是其建立团队的初衷,而现在成为运转中的子环节,这样的发展不仅不会对音乐传播造成负面影响,反之随着其他业务的增加,会给乐团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三、乐团运营

JCM乐团在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中日两国音乐交流方面有诸多尝试,从演出、宣传、策划、发行专辑、开办音乐教室等方面都体现出交流方式的丰富性,同时在宣传、企划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JCM乐团的前身为“中国民族乐团”“内蒙古乐团”,2014年5月31日将两个团队合并为现在的JCM乐团,同时成立公司,法人代表刘伟负责主要的运营与对外接洽,也组织排练,当接到演出的机会,他负责安排人员,演出顺利结束后,由公司支付工资给演员,一般一个节目支付15000日元到30000日元不等,具体根据活动内容、场地等决定。

乐团的宣传方式包括自我宣传和媒体宣传。每次演出时,刘伟都会收集演出海报,对演出场景做拍摄记录,并即时发布在日、中两国的社交媒体、个人主页等网络平台。在网络发达、自媒体多平台的环境下,这样的自我宣传是必要的,也是有影响力的。由于JCM乐团在关西地区演出积极且活跃,不少媒体平台也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和报道。2017年11月14日应邀参加尼崎FM电台节目的录制;TBS电视台拍摄的ホムカミ~ニッポン大好き外国人世界の村に里帰り~(home coming,日本最喜欢的外国人回归地球村)的节目里,拍摄了团员表演四川变脸、吹奏葫芦丝、弹奏琵琶的画面。TBS电视台是日本的民营电视台之一,收视率很高,这样的媒体宣传在日本社会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刘伟在日本录制并发行了两张自己的音乐专辑:《響》和《絆》,专辑签售会通常在音乐会结束后举行,目前共销售近千张。这样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为乐团的发展打开了窗口,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创造了经济效益。

形象塑造在扩大乐团影响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JCM的经验是刚开始主动对接各种类型的演出邀请及国际交流活动,珍惜演出机会,重视演出质量,积极参加每次商业演出、公益演出,在过程中积累经验,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公众面前出现的频率较高,影响力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受到邀请的次数变多,在许多不同的演出中高频率地出现他们的身影,慢慢在活动主办方和观众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亲力亲为,拉近距离。自主举办演出活动,如之前提到的“丝绸之路音乐之旅”主题的系列演出,是在生活中打造宣传效应的一种方式,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巩固良好的观众基础。在演出过程中会结识一些政府部门或企业的工作人员,当他们计划举办活动时,有时也会直接联系刘伟,希望能帮助他们策划活动并完成活动,这时活动的策划、导演、演出就都出自JCM乐团,形成独当一面的效果。

四、乐团的困境与探索

乐团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组织架构不稳定、演出形式与节目内容的单一、宣传局限、发展局限等困境。如前所述,所有的团员都是有自己的学业、事业或家庭,在读书、工作之余,可以参加排练和演出的闲暇时间很少,导致乐团在接到演出任务时,演出人员和节目的随机性较强。综合近两年来演出的节目单内容来看,受演出条件或指定曲目要求的限制,以器乐独奏或声乐独唱节目居多,且都是耳熟能详的曲目,对艺术塑造力和乐团实力拓展也会造成更大的阻碍。JCM乐团已经是关西地区非常活跃的演出团体之一,但普通民众很难接收到相关的演出信息,关注度不够高。作为民间组织的JCM乐团,由于生活需要,更多的演出和活动以营利为目的,但得不到政府机构的资助,经营活动自负盈亏,将更多的目标放在求生存上,自然在音乐传播的使命感和执行力上不够纯粹,其影响力和发展空间也受到局限。

面对以上的困境,为了乐团长期有效且稳定地发展,可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一是招贤纳士,吸收更多的愿意在音乐交流方面贡献力量的中、日音乐人加入乐团,以保证演出人员的稳定。二是丰富内涵,调整演出形式,增加演出内容,将中日两国的乐人和音乐元素有机融合,在世界音乐发展方面也作出些许新的尝试。三是创新思路,结合时代发展及社会需要,在教学、宣传和运营方式上进行创新,为想学习中国民族乐器的学员提供更多的展示与交流平台,规范教学体系,可考虑引入国内的考级体系,激励学员持续学习。在宣传方面,可多利用新媒体手段,建立自媒体账号,将乐团的排练、演出等信息进行上传,同时积极主动对接中日官方媒体,提高网络影响力;运营方面打开视野,开拓新的领域,在承接演出同时,将游学、翻译、活动策划等工作全面推进,以保证乐团运营的顺畅,为民族音乐的传播活动提供更多的后勤保障。

结 语

JCM乐团不仅是现代在日华人从事中国音乐传播与交流活动的一个个案,从改革开至今,有太多在日本从事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日传播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和团体。他们学习、工作、生活在日本,熟悉当地语言,知道当地民众的喜好,了解当地音乐市场,在表演和文化交流活动中,积累大量观众基础,将民族音乐采取在地化的方式,传播融入异国他乡的土壤,以其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日本多元化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民间艺术交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中日音乐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在日华人数量剧增,旅居人员身份变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社会环境对外来音乐的接受与包容度都在发生变化,故音乐传播方式和内容也需要随之创新。JCM乐团在运营模式、艺术理念、演出形式、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创造性,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在音乐跨境传播路径的思考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中国提倡文化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中国音乐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时代背景下,在日的音乐团体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他们是海外传播中国“好声音”队伍中有益的补充者,同时也是具有优势的文化交流使者。

注释:

[1]https://www.jjl.cn/article/2266.html.

猜你喜欢
乐团民族音乐日本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黄金时代》日本版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滚烫的交响灵魂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马庄农民乐团:冲出乡村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