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保华岭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2021-11-29 09:19颖,詹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矿脉云母板岩

刘 颖,詹 健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湖南 株洲 412007)

保华岭矿区位于浏阳市官桥镇,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3°20′30″~113°22′14″,北纬27°51′15″~27°53′14″,预查范围面积9.98km2,普查范围面积6.32km2。交通较方便。

通过地质预查和普查工作,矿区共发现7条金矿(化)脉,其分布位置与化探圈定的金异常浓集中心吻合,矿脉近似平行产出,呈近EW向展布,矿脉从南至北倾角逐步变陡,局部产状变化较大(图1)。经地表工程和深部钻探控制,矿区共圈定4个金矿体,矿体多发育于矿脉底板附近,金矿体控制长度40m~225m,延伸41m~84m,平均厚度1.36m~3.07m,平均品位2.23g/t~8.17g/t。估算推断资源量矿石量79888吨,金金属量481kg,平均品位金6.02g/t。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冷家溪群黄浒洞组(Pt2h)和第四系(Q)。

(1)中元古界冷家溪群黄浒洞组(Pt2h)。矿区地层主要出露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黄浒洞组,为含金石英脉主要赋存层位。与下伏地层(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江家渡组(Ptjh)及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小木坪组(Pt2x))呈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000m,为一套浅变质深-半深水粘土沉积为主间夹陆源碎屑浊流沉积。下部灰黄色中层状浅变质细中粒石英杂砂岩与灰绿色中至厚层状粉砂质绢云母板岩构成韵律,板岩具纹层状构造,局部具爬升交错层理;中部灰黄、灰绿色中至厚层状浅变质细粒石英杂砂岩与粉砂质绢云母板岩或纹层状绢云母板岩构成韵律,含黄铁矿晶体,大小2mm~3mm,单个韵律层厚1m~3m;上部黄红、灰绿色浅变质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纹层状含粉砂质绢云母板岩、绢云母板岩构成旋回。

(2)第四系(Q)。主要出露在矿区北西部,是本区主要的居民聚集区,遍布农田和水渠。

1.2 构造

矿区整体构造形态为一不完整的同斜倒转背斜,核部为冷家溪群黄浒洞组,两翼(在矿区外侧)为江家渡火山碎屑岩及小木坪组地层,南翼倒转,打牛岭矿段的矿脉集中区为背斜核部位置,与其南侧的官庄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地层走向NEE,倾向NNW,倾角40°~70°。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由NE向断裂、NW向断裂、EW向断裂。

(1)北东向断裂。NE向主断裂F1贯穿矿区北中部,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北东向脆-韧性断裂,具多期活动性;区内出露长2km,出露宽约2m~5m,带内劈理发育;因左行平移使官庄韧性剪切带错距达1.5km;在北侧被F2断裂错开。本区的赋矿构造主要为矿区南东部的一组近NEE向的石英细脉带,主要由含石英细脉的板岩和硅化碎裂岩组成,从属于官庄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呈NEE向展布,属右行剪切带,贯穿整个矿区,带宽约1km。带内矿脉走向以近EW和NEE为主,与围岩界线清晰,产状较稳定。

(2)北西向断裂。NW向断裂F2位于矿区北东部,错断区内NE向主断裂F1,区内出露长1.5km,出露宽约1m~3m;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3)东西向断裂。东西向断裂遍布整个矿区,平面上呈EW向延伸且多被NE向断裂切割。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不甚强烈,仅有志留纪侵入的板杉铺岩体北部边缘在矿区东南角外出露,属志留纪桂东超单元较早次的三洞单元,分布面积约0.5km2。各类浅成侵入岩脉则较发育,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绿(玢)岩,煌斑岩。其中辉绿(玢)岩仅出露一条,位于矿区西北角外侧,因风化强烈或植被发育,少见原生露头,岩石呈斑状结构、基质辉绿结构、辉长-辉绿结构,斑晶含量5%~6%,由斜长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磁铁矿组成,基质由斜长石(15%)、蚀变辉石(25%)、石英等组成。煌斑岩在矿区出露3条,岩脉一般呈EW走向,因风化强烈已难确定其产状。岩石类型主要为闪斜煌斑岩,岩石为暗灰色,煌斑结构,由杂乱分布的斑晶与细粒他形基质矿物组成。斑晶矿物主要为半自形-自形柱状角闪石(20%)与自形柱状斜长石(1%),基质由半自形至他形柱粒状角闪石、半自形-他形柱状斜长石、他形-自形磁铁矿组成。矿区南侧3km为板杉铺岩体[1]。

1.4 围岩蚀变特征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铁白云石化和方解石化等,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毒砂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1.5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1)元素含量特征。区内地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小木坪组浅变质细中粒石英杂砂岩与灰绿色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其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见表1。

(2)土壤元素富集特征。As平均值21.536×10-6,浓集比率10.255,Sb平均 值1.555×10-6,浓集 比 率7.403,Au平 均 值3.261×10-9,浓集比率4.658,Au浓集比率大于2,呈强富集特征。

(3)土壤元素分异性特征。Au的变异系数0.543,在0.5~0.75之间,呈弱分异性。As的变异系数0.377,Sb的变异系数0.349,Hg的变异系数0.335,Ag的变异系数0.320,均在0.25~0.5之间,含量分布不均匀。W的变异系数0.281,在0.25~0.5之间,含量分布不均匀。Pb的变异系数0.248,Bi的变异系数0.241,Zn的变异系数0.239,Cu的变异系数0.231,Mo的变异系数0.220,Sn的变异系数0.148,均小于0.25,含量分布均匀。

(4)元素相关性特征。矿区元素的R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种元素具有正相关性,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这12种元素共同参与了这一地区主要矿产的成矿过程。在相关系为数0.3水平下,元素组合分为:Pb-Bi-Sn-Cu-Mo-Zn-W、Sb-Hg、As、Au、Ag,反映出该地区地质成矿的复杂性。成矿伴生元素Pb-Zn-Cu与W-Mo-Sn相关性较强,成矿元素Au与其它两种伴生元素As、Ag相对独立,这可能是本区金矿以石英脉型为主的结果。

2 矿体特征

矿区内共发现4个金矿体,编号分别为V2-1、V3-1、V4-1和V4-2,分别产在2、3、4号矿脉中,矿体多发育于矿脉底板附近,矿体控制长度40m~225m,延伸41m~84m,平均厚度1.36m~3.07m,平均品位2.23g/t~8.17g/t(表1)。

V2-1矿体:产于2号矿脉中段,矿体分布在0-1线之间,矿体呈长条板状,中深部有ZK301、ZK701控制,矿体走向长100m,控制斜深145m,矿体走向近EW,倾向N,倾角58°,矿体赋存标高77m~148m,矿体厚度1.76m~1.78m,平均厚度1.77m,品位1.75g/t~2.71g/t,平均品位金2.23g/t。矿体为隐伏矿体,南西侧伏,侧伏角36°。

V3-1矿体:产于3号矿脉中段,矿体分布在1线附近,矿体呈透镜状,中深部仅有ZK701控制,圈定矿体长度40m,矿体走向近EW,倾向N,倾角60°,矿体赋存标高108m,矿体厚度4.30m,品位3.20g/t。矿体为隐伏矿体。

V4-1矿体:产于4号矿脉中段,矿体分布在1~5线,矿体呈长条板状,地表有BT8、BT12控制,中深部有ZK503、ZK701控制,矿体走向长225m,控制斜深77m,矿体走向近EW,倾向N,倾角65°,矿体赋存标高128m-地表,矿体厚度0.79m~1.97m,平均厚度1.48m,品位2.58g/t~19.40g/t,平均品位金8.17g/t。

V4-2矿体:产于4号矿脉西段,矿体分布在17~21线之间,矿体呈透镜状,仅地表有TC1901控制,圈定矿体长度40m,矿体走向近EW,倾向N,倾角65°,矿体厚度1.36m,品位3.95g/t。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 矿床成因

该矿床主要受北东向构造和近东西向构造的联合控制。其产出位置与地层、岩性有明显的关系,主要赋存于Pt2h中,受近东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产于韧性剪切带中。金的矿化富集与绢云母化、硫化物矿化、特别是铜、铅、锌矿化关系密切。该矿床是一个以热液充填交代成因为主,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特征的复成因矿床。区内多次强烈而频繁的构造活动,造成了深部岩浆的侵入,岩浆侵入带来的热源,驱动岩浆水,变质水,萃取地层中初步富积的有用组分Au而成为含矿热液,运移至赋矿的有利场所—劈理化带中充填,交代而形成石英细脉带型金矿床。同时由于构造热力作用而产生热液,萃取围岩中的有用组分Au,运移至韧性剪切带内的剪切裂隙中,充填成为金矿体。

3.2 找矿标志

该矿床具有以下良好的找矿标志:①石英细脉带型金矿体受背斜核部平行的劈理化带控制,矿体由含金石英脉和矿化蚀变围岩组成。②含金的石英脉以发育由绢云母、细粒硫化物和微量自然金组成的平行脉壁的绿色条带为特征。③脉侧矿化蚀变围岩具绢云母化和浸染状毒砂,黄铁矿化和微弱金矿化。④当含矿石英脉中出现铜、锌、铅矿化时,形成中、高品位矿石[3]。

猜你喜欢
矿脉云母板岩
芳纶云母纸力学性能和绝缘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江湖:非虚构写作的新“矿脉”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上公山隧洞4+439部位TMB卡机地质条件及后护盾顶部塑性变形分析
赣南脉钨矿床云母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找矿意义分析
原子厚度的云母有望成为优异的质子导电膜
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
横观各向同性板岩层理角度与抗压强度及断裂韧度的相关规律
3M透明胶带和便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