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潜叶蛾危害与防控

2021-11-29 12:11屈春侠唐兰兰于忠友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6期
关键词:成虫幼虫番茄

屈春侠 唐兰兰 于忠友

近年来, 陕西省略阳县番茄生产中番茄潜叶蛾发生严重, 对番茄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危害, 番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据调查,2020 年县内的周家坝、寒峰、吴家营等番茄生产基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导致番茄减产10%~20%。 番茄潜叶蛾属鳞翅目叶蛾科,又名番茄叶蛾、番茄潜叶蛾、南美番茄潜叶蛾。 该虫寄主范围较广, 主要危害番茄、 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1 发生情况

2020 年 5 月 28 日,在金家河镇寒峰村、天台村、 徐家坪镇周家坝村共调查26 块地和20个大棚,虫田率100%,平均被害株率55.2%,百株虫量516.5 头,果子危害达到20%。 危害严重的大棚被害株率100%, 百株虫量1 000 头以上。 2021 年6 月12 日在兴州街道办吴家营村调查虫田率86.5%,平均被害株率35.5%,百株虫量350 头,果子危害达到15%。危害严重的大棚被害株率95%,百株虫量也近1 000 头。

2 危害特点

番茄潜叶蛾主要以幼虫危害, 在番茄植株的任一发育阶段和任一地上部位均可进行危害。 幼虫潜入番茄组织中,取食叶肉,在叶片上形成细小的潜道, 并留下黑色粪便及窗纸样上表皮,影响番茄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皱缩、干枯、脱落。幼虫蛀食幼果时,形成针尖样的小孔,不仅影响产品外观,而且会造成果实腐烂。

3 生物生态学习性

成虫体长 6~7 mm,翅展 8~10 mm,体色为浅灰色或灰褐色,鳞片银灰色。 卵呈小圆柱形,长 0.35 mm,乳白色至黄色。 卵期 4~6 天。 雌成虫一生可以产卵 250~300 枚,散产,卵粒散布在叶片上。 初孵幼虫为奶白色或淡黄白色,2 龄幼虫淡绿色或淡黄白色,3、4 龄幼虫绿色。

成虫主要将卵产在植株上部叶片背面、正面或嫩茎上,经过5~7 天孵化,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在土壤中化蛹,亦可在潜道内、叶片表面皱褶处或果实中化蛹,常结一薄丝茧,成虫多在黄昏活动,雌虫繁殖力比较强。

4 危害时间与传播途径

发生期为4—11 月,发生盛期有2 个,即5月中旬至6 月和9 月至10 月中旬。该虫可以借助疫区带虫番茄果实的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也可随气流、被侵染的温室、苗圃、杂草等进行中短距离扩散。

5 防控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积极推广绿色防控,充分应用农艺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合理利用生物农药及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止番茄潜叶蛾危害。

5.1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虫品种,与非寄主植物轮作,冬季深翻冻地。 种植之前,耕耙清除土壤中的作物残茬,采用诱捕措施诱捕成虫。发生盛期,中耕松土灭蛾。最后一批果实收获后立即清除作物残茬以及适当的肥水调控等, 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

5.2 物理防治 设施种植可以在大棚四周设置防虫网。 在田间插立或在植株顶部悬挂黄色(或蓝色)诱虫板进行诱杀,15~20 张/亩。或结合监测进行性诱剂诱捕, 在温室中可有效减少害虫种群数量。

5.3 生物控制 利用化学信息素、 生防制剂、生物天敌进行生物控制。

生物制剂如印楝素、 多杀菌素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吡咯腈和多杀菌素(多杀霉素)等。

生物杀虫剂如Bt 的菌株,以及白僵菌和绿僵菌等。

生物天敌如花蝽、长蝽、盲蝽、巴西胡蜂等,可通过取食潜叶蛾的卵和幼龄幼虫, 降低或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和蔓延。蜘蛛、捕食螨、蓟马、草蛉、瓢虫及蚂蚁等也会捕食这种害虫。 此外,赤眼蜂可以寄生虫卵, 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的卵有很高的寄生效率, 西班牙东南部每 3~4 天释放赤眼蜂成虫30 头/株, 番茄潜叶蛾危害就可减少91.7%。 茧蜂科昆虫可以寄生其幼虫。

5.4 化学防治 氯虫酰胺类和氟虫酰胺、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 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螟丹(巴丹)、阿维菌素、二嗪茚虫威等。

猜你喜欢
成虫幼虫番茄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HOME家系列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爱挑剔的番茄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