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

2021-11-29 12:29刘小华郝延伟杨旭英胡作栋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变种霜霉病致病性

刘小华 郝延伟 杨旭英 胡作栋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由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侵 染所引起的 真菌病害。该病近年来在延安市宝塔区发生普遍,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田间调查,在防治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并蔬菜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1 症状特点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在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芥菜等蔬菜上发生非常普遍。病原菌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茎、花梗、角果等部位。病部长出的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是霜霉病的重要识别特征,但在干旱条件下或病斑枯死后难以见到。

白菜苗期发病,叶片变黄枯死,叶背有白色霉状物。成株期叶片初生淡绿色水浸状斑点,很快转变为黄褐色病斑。大白菜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不规则形,小白菜病斑边缘不明显。高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发病晚期病斑连片,病叶逐渐变黄干枯。发病严重时,叶片自外围开始逐层枯死。采种株茎、花梗、角果被侵染后,出现褐色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花梗膨肿,弯曲畸形,呈“龙头拐”状。花器变绿、肿大,出现霉层而干枯。角果细小弯曲,种子发育不良或不结种子。

萝卜叶部症状与白菜相似,病斑背面生有少许白色霉状物。肉质根上病斑不规则,黑褐色,稍凹陷。

甘蓝叶球最外围叶片发病后,病斑呈不规则形,灰褐色至紫黑色,靠近叶脉处略带紫褐色。病斑边缘色深而稍隆起,中部色淡而略下陷。叶正面的较大病斑周围常有多数褐色小斑点,病叶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

花椰菜病株初期在基部叶片出现小型黄褐色斑,以后发展成为灰黑色斑,背面有灰色霉层。花椰菜的花球上生成淡褐色、淡灰色或黑色变色斑,茎上形成灰色、黑色斑点或条斑。

2 发病规律

霜霉病病原菌为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我国已知该菌有3个变种:芸薹属变种、萝卜属变种和荠菜属变种。芸薹属变种对芸薹属蔬菜致病性强,对萝卜致病性弱,不侵染荠菜。萝卜属变种对萝卜致病性强,对芸薹属蔬菜致病性很弱,不侵染荠菜。荠菜属变种仅侵染荠菜。芸薹属变种内不同菌株对各种芸薹属蔬菜的致病性又有差异,可分为3个类型。其中白菜类型对白菜、油菜、芜菁、芥菜致病性强,对甘蓝类蔬菜致病性弱;甘蓝类型侵染甘蓝、芥蓝、花椰菜等,但对白菜、油菜、芜菁、芥菜等致病性很弱;芥菜类型侵染芥菜,对甘蓝类致病性弱,有的菌株可以侵染白菜、油菜和芜菁。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病原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1~2年。卵孢子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和传播,但种子带菌率低。霜霉病病原菌还能以菌丝体在采种株中越冬。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主要初侵染菌源。

田间病残体中的卵孢子,在来年春季萌发,产生芽管,由春菜叶片的气孔侵入,或从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病叶上形成孢子囊,由气流和雨水传播,发生再侵染。霜霉病菌孢子囊形成的适温为8~12℃,适宜低温高湿条件,寿命很短。春菜发病中后期,病组织中形成大量卵孢子,经1~2个月休眠后即可萌发,侵染当年秋季的十字花科蔬菜。

多雨高湿和较凉爽的天气适于霜霉病发生,早春和秋季常出现发病高峰。气温8~16℃,相对湿度98%以上,叶片结露时间长时发病最快。温度低于5℃,病害停止发展。过度密植,偏施氮肥,田间湿度高时病害发生也严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土壤中积累较多菌源,发病也重。

3 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品种间抗霜霉病性能差异显著,要培育和引进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耐病品种。异地引种不一定适用,应先行试种。

发病地避免连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保持田园卫生,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和杂草,予以深埋,并及时深耕土壤,以减少田间土壤中的菌源量。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的地块做苗床和栽植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多雨地区实行高畦深沟栽培。保护地栽培要实行地膜覆盖,膜下暗灌或滴灌,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室空气湿度。适时中耕,提高地温。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增施磷、钾肥。

育苗地要与生产地隔离,采用营养钵育苗,注意调节苗床温、湿度,防止叶面结露,预防苗期染病,培育健壮无病幼苗。定植前进行低温锻炼,适当蹲苗。定植时严格淘汰病苗、弱苗。

在病害发生期,要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和摘除重病株下部的老叶、病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再侵染菌源。收获后亦要彻底清除病残株和落叶。

保护地实行变温管理,温、湿度控制在适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范围内,以高温降低湿度,补施CO2,控制该病发生。

化学农药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或初发现病株后喷药。可选用72.2%霜霉威水剂800~1 0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2.5%噁铜·霜脲氰水分散性粒剂1 800~2 000倍液、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500~7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3~4次。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农药要轮换交替使用,以免霜霉病菌产生抗药性。喷药要均匀周到,重点部位是病叶叶背霉层和未发病的嫩叶。为了增加药液在叶面上的黏着性,每10 kg药液可加入中性洗衣粉5~10 g。

保护地蔬菜还可选用烟雾法和粉尘法防治霜霉病。烟雾法是应用45%百菌清烟剂,按30~50 g/100 m2的量估算,分放在棚内4~5处,傍晚点燃闷棚,次日清晨通风。粉尘法是应用5%春雷·王铜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按150~200 g/100 m2的量估算,在傍晚用喷粉器喷撒,次日清晨通风。

猜你喜欢
变种霜霉病致病性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避免污名化!世卫组织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变异新冠病毒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变种队的复仇之路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奇妙变种人
致病性大肠杆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临床诊断与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