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用系统培养模式

2021-11-29 13:06唐阳山王冬梅阮永娇
关键词:辽宁应用型校企

陈 昕, 唐阳山,王冬梅,阮永娇

物流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用系统培养模式

陈 昕, 唐阳山,王冬梅,阮永娇

(辽宁工业大学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从产学研用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在校实现就业前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实习与就业推荐相互结合。结合自身优势与物流运载无人化发展趋势,拓展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模式。基于国家物流数字化发展战略、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系统化地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工程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型;系统化;培养模式

在疫情防控中,物资调配、运转,物流发挥了巨大作用,物流业对物流应用创新型人才需求更迫切。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未来,急需系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产学研用一体化,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产学研用融合,系统地研究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示范和推广作用[1],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传统物流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以课堂学习为主,缺乏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不清楚所学对未来工作有什么用处,过于理论,会感觉空洞乏味。在课堂上,没有动手操作,不知其实用性。学生面对课本、黑板,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就会上课状态懈怠、精力不够集中,学习效果相对较差。

(二)以学校教学为主,缺乏针对企业的需求

学校教学,缺乏和企业交流,不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以学院派的思维培养学生,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造成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的困境。

(三)课程独立,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

各门课程独立、分散,各自为政,有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出现,使得不同课程有重叠内容。不同课程之间,没有联通的桥梁,缺乏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理论综合应用和融会贯通的媒介。

二、产学研用系统培养模式

全方位、系统化进行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内容如下:

(一)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在校实现就业前教育

辽宁工业大学与顺丰速运(沈阳)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物流工程学生,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成立顺丰实验班。顺丰在辽宁工业大学校区建立物流工程联合实训中心,将企业的生产环境、运行流程进行提炼,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联合高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规模化实习实践训练。学生在联合实训中心,可以进行实习、打工,外聘顺丰技术人员讲课。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和企业交流,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针对企业急需和物流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究。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表现优秀的可以签约实习企业。学生利用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参与实践并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体验企业实习工作,投身实际工作。通过上述方式,学校能够弥补实习基地不足,企业也不必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接触企业实际,成为应用创新型人才。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实现学校、企业、学生、教师互通有无,高校和物流企业资源共享,各方多边互惠共赢[2]。

(二)实践基地建设,让实习与就业推荐相互结合

实践基地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了解和体会就业市场需求,使学生能尽快熟悉企业的生产环境,掌握企业的生产过程、运营流程等,达到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专业性工作。学生需要到企业实习,整合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完成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以致用。企业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场地和指导,充分利用实习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弥补校内实训设备的不足。

同时,把企业的技术人员请进来,指导学生的设计。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掌握物流业的动态,顺应物流业未来发展趋势。

(三)结合自身优势与物流运载无人化发展趋势,拓展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模式

结合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物流运载技术方面的优势、无人驾驶与末端物流无人化配送发展趋势,与京东物流配送机器人签订校企合作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最有发展前途的应用场景是物流仓储区和末端配送场景。

(四)基于物流数字化发展战略的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

物流数字化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物流工程学生培养,适应物流企业从管理、经营到操作的各环节逐步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3]。基于物流数据,从产教融合角度切入,对课程进行系统组织与布局,以“工程软件基础”课为基点,“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工程”等课程为教学载体,结合各课程知识点,学习excel、spss等软件的运用与操作,使得各门课程联通,互相协作,改革以往各门课程独立、分散、各自为政、过于学术化的不足。以实际物流数据为原料,以工程软件为工具,对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算法、系统工程评价、决策理论进行应用、验证,使得学生切实感知用理论知识解决物流领域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整合能力,增强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五)“实践+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实践,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融合到实习、实训、竞赛、创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程中[4]。

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组成“优创团队”“传奇物流团队”“懒懒镖局”。入驻辽宁工业大学众创空间的项目“产教融合的校园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依托辽宁工业大学与顺丰速运(沈阳)有限公司联合办学设立,学生得到专业设计、工程制作等全面训练。基于校园物流信息平台,创建校区物流服务中心、传奇物流团队,进行快递技术装备运用与设计研究和专利开发。创新能力培养与相关教学环节相融合,以物流信息平台的研发为任务驱动,根据学生学习的课程进度,适时地进行相应的应用训练。网购是现代大学生的主要购物方式,“优创团队”开发的“约跑”APP用于校园快递代取业,同时将物流数据纳入到实践教学及相关教学环节中,例如把物流数据处理、信息平台设计研发确定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打造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应用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5]。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有目的地将学习的专业理论及时地与创新创业相配合。随着参加“长风学霸”赛、“全球供应链建模设计”大赛、“挑战杯”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团队不断壮大,不断在各类赛事上取得好成绩。

三、系统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

(一)专业建设

2016年3月,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启动2016年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转型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16〕23号文件),将辽宁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评为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的培养模式,具有较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二)校企合作

辽宁工业大学—顺丰速运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2018年4月,共建物流工程联合实训中心,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深度融合物流长风班合作计划,与京东物流配送机器人签订校企合作方案,与沈阳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信风(营口)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心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仓储分公司、北京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与辽宁际华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签订营运项目外包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校企合作,互相融合。

(三)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1. 物流信息服务研究团队。以校园物流信息平台研究为支撑和抓手,研究产教融合的校园物流信息服务。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校园物流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团队研究开发的“约跑”APP用于学生在校园中的快递代取业务,在2018年辽宁工业大学创新创业赛中获得二等奖。“大学校区物流服务中心”创业计划,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辽宁工业大学选拔赛中,获得一等奖。

2.快递技术装备运用与设计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物流技术装备运用与设计。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FLEXSIM的快递分拣作业仿真”“便携式智能平衡车的开发与设计”“物流特装车液压回转接头的设计”;针对物流中心分拣员使用的物流快递分拣车中快件多少不同,怎样能够使得分拣员弯腰程度最小,申请一项专利“一种可变容量的物流快递分拣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变容量的快递分拣车设计”参加2019年第七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获得二等奖;参加2020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获得二等奖。

3.供应链研究团队。对供应链运营管理、建模进行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出色,荣获2017年辽宁黑龙江“物流传奇杯”联赛高级组冠军;2017年全国供应链运营管理大赛优秀奖;2018年第三届“易木杯”全国供应链运营管理大赛优秀奖;2019年第四届长风学霸赛之传奇大战供应链运营赛三等奖;并获得“全国第二届长风学霸赛”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中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主办的首届全球供应链建模设计大赛团队三等奖。

四、系统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积极参与企业工作生产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胜任企业实际工作。充分利用生产实习、假期锻炼等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工作生产。物流企业有自己的仓储管理系统,要求员工会操作应用。2020年“双十一”期间,2017级物流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在沈阳京东物流园实习,由于学生在校对工程软件基础的学习和经过物流数据分析与软件操作训练,真正投身到“双十一”的大战中时,学生的软件操作、数据处理得心应手,得到公司好评。

(二)实施效果评价与考核

学生就业率、考研率是人才培养效果最直接的评价考核指标。物流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用系统培养模式,从2016年实施以来,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升学率具有逐年走高的变动趋势。2020届就业数据还在变动,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培养模式实施后的学生就业率和考研升学率

指标(年)20162017201820192020 初次就业率(%)82.0995.8294.6496.3698.18 升学率(%)9.267.0221.4321.8232.73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物流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用系统培养模式,效果明显。

(三)培养模式实施推进的校方政策支持

学校积极组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竞赛,参与挑战杯、交通科技竞赛,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指导教师给予教学工作量化指标得分。学校探索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等等多种办学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校企合作领域。进一步挖掘校企优质共享资源,通过企业生产与高等教育的高度融合,数据、物流运载工具、末端无人配送等方面与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努力打造校企双赢的新局面。

[1] 黎冰, 武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物流技术, 2010(1): 152-154.

[2] 宋启清.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理念[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8): 390-391.

[3] 陈昕, 姜家乐. 物流工程软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3): 110-115.

[4] 于淼, 付丽娜, 郑伟伟. 实践教学改革在高校物流专业的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7): 73-74.

[5] 李飞. 基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27): 47-48.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6.026

G642.0: F506

B

1674-327X (2021)06-0099-03

2020-10-25

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021003);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011)

陈昕(1972-),女,辽宁铁岭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付春玲)

猜你喜欢
辽宁应用型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之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读辽宁 爱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