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高校医学专业“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2021-11-29 10:07张雅青
关键词:心理学医学新冠

赵 霏,张 芸,张雅青

(西北民族大学 医学部 ,甘肃 兰州 730030)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或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帮助人们适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应对各种困难与挫折,维护心身健康[1].医学心理学是高校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其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医学教育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也应随之发生转变.本文基于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疫情背景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展开探讨,为进一步落实医学教学改革,思考紧急公共危害事件发生时,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重塑课堂教学形态,探寻医学心理学课程建设发展的新途径,为更好地发挥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优势提供新思路.

1 新冠疫情对教学的影响

1.1 教学模式的改变

为防控疫情,全国的高校均延迟开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史无前例的严重冲击.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 [2020]2号)文件[2],为了贯彻执行“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并确保“线上线下同质”的要求,网络在线教学成为各高校教学工作实施的惟一选择.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对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共计400余名学生开展“医学心理学”课程的线上教学工作,为期14周.随着全国高校全面复课复学的要求,又继续开展线下教学4周,共计18周,36学时,完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未由于疫情而耽误教学工作.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标,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传统课堂,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3],为疫情期间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2 网课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采用超星学习通和腾讯课堂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由于原本线下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熟悉的教室场景被迫转换成网络虚拟空间,对情绪调动、情感变化、互动交流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少数学生在家上网课的学习状态不佳,原本在教师督促和引导的课堂环节还可以进行必要的学习,而一旦脱离了课堂的氛围,线下学习的兴趣明显降低或弱化,学习参与度不高.此外,部分学生本身或其家人、朋友处于疫情高发地区,对疫情的过分担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由于缺少老师和同学的心理疏导,一直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2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面对疫情给教学工作带来的挑战,在“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发挥学科优势,利用本次疫情的特殊背景,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2.1 课程内容侧重点的调整

在原来的教学计划中,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理论流派、心理评估、异常心理等章节作为主要讲授内容,安排的教学课时较多,而心理应激、医患沟通、心理干预等章节虽然也是重点内容,但由于总课时的限制,教学课时较少.根据学校坚持学以致用,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意见以及适应全国医师资格考试,保证高通过率的要求,对执医考试医学综合医学人文部分内容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大纲和考察重点进行调整.此外,对本次新冠疫情的应对凸显了心理学,尤其是对公共危害事件开展全民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正如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 在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人文关怀,组织开展心理疏导,稳妥做好疫情善后工作,防范化解社会矛盾[4].”因而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应对危重灾害的主力军,牢固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应激”和“心理干预”教学内容可帮助学生掌握疫情背景下健康人群及病人更容易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产生的机制以及应对的方法.“医患沟通”内容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且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如何与新冠肺炎患者或家属沟通,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治疗工作.如何安抚普通民众因为疫情而产生的恐慌心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真正做到“健康促进”的心理一级干预,也是疫情背景下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因而,适当压缩其他内容的授课时间,增加以上相关内容的授课时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面对新冠疫情这个特殊的环境,才能将其更好地融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化挑战为机遇,加快我国心理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2.2 “情景式、扮演式”教学法引入疫情对应场景

2019年开始我校在“病人心理”和“医患沟通”内容的授课实践中引入“情景式、扮演式”教学法.让学生模仿病人、家属和医生三种不同的身份,在指定的特殊的医院背景和故事场景中进行模拟扮演,每次10~15分钟,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5].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加充分地理解实际医疗环境中的情况,并及时做出适当的应对.在本次教学实践中,增加了疫情背景相关的环境扮演,如:就诊过程中遇到拒绝配合医生要求戴口罩的病人怎么办?如何应对确诊新冠肺炎后病人出现的恐慌或抑郁等心理问题?如何对确诊病人的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等等.针对疫情背景下医生与病人及家属可能出现的沟通不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医学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剖析原因和机制,最后提出恰当的应对措施.由于这种“情景式、扮演式”教学全部在学生复课返校后进行,且扮演时提醒学生保持人员之间的距离,同时让学生集思广益,提出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集体讨论应对策略,这种教学氛围融洽,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

2.3 案例分析教学中引入疫情相关案例

在“心理干预”内容的教学实践中,可适当增加疫情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此案例可诊断为何种心理疾病,适用于何种心理干预方法等.由于疫情背景相关案例中的病人多属于抑郁症、焦虑症的患者,学生可从多种干预措施方面深入理解此两种异常心理的产生、发展和治疗,从而加强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知识调节自身压力

积极心理干预(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是一种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心理疗法,指通过有意向的活动来增加正面状态的认知和行为(如积极情绪、对生活的满意度)[6],提倡个体要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对待周围的事物和人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因素,使个体的心理危机得到缓解.积极心理的构建强调激发人的正面潜能,有效抑制人的消极情绪,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能够理性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针对本次疫情的背景,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来缓解学生由于疫情、网课和家庭等原因所产生的焦虑、抑郁和狂躁等心理问题.

2.4.1 帮助学生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

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培养责任意识,增强自律意识,争取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平和乐观地对待任何事情,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不惧怕来自疫情、学业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化压力为动力.

2.4.2 有效利用新媒体

在疫情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增强其对学生的正面作用,减少心理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如创建QQ群和微信群,向学生推送新冠病毒发病机制、正确防疫策略、抗疫报道等相关公众号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及时过滤和屏蔽各种虚假信息,避免错误言论对学生的误导.

2.4.3 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线上教学过程中,通过群讨论、布置作业、直播弹幕等方式让学生将疫情期间产生的疑惑、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应用专业知识进行解答,提出改善心理压力的方法.同时利用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掌握缓解抑郁、焦虑的方法.

2.5 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直播中播放“弗洛伊德的生平”、“自我防御机制”、“共情的三个层次”等动画或短视频;推送心理评估量表在线作答、模拟实际医疗环境的“扮演式”教学法等,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6 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线上教学中思维导图和直播功能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重要知识点,弥补线上教学实践中的学习内容系统性不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此外,线上教学可以强化过程性考核.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学生都是在家上网课,因为不是在正式的课堂环境中,部分学生的惰性思维开始产生.对此,进一步强化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如规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超星课堂或微助教签到、慕课平台视频观看、答题和QQ 群讨论三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20%、50%和 30%.这一考核办法应在开课前向学生说明,强调过程性考核的比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不可否认,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挑战,线上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掌握较好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如教师在课前、课堂、课后环节都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其次,课程小结时,主题讨论环节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即要结合教学重点,又要结合当前的热点和临床实际.此外,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否则会产生负面效应,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相信随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以上问题都会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总之,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凸显了心理学的重要性,促使我们认识到在我国加快发展心理学的必要性,进一步反思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3].同时疫情促使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医学心理学的授课理念和实践思维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医疗环境的变化,如何将这一理念继续贯彻下去,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去探索,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出更适宜临床实践的医学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学医学新冠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新冠疫苗怎么打?
《安徽医学》稿约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医学的进步
新冠病毒的自白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