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三联疗法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疗效观察

2021-11-29 07:30王雅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2期
关键词:压豆酮体中脘

王雅琴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广东 惠州 516000)

妊娠恶阻是妊娠期的常见疾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该病的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药配合中医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验廉、不易增加患者胃肠的负担、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等优点。本文以2019年12 月至2021 年2 月期间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 例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用耳穴压豆疗法、隔姜灸法、揿针疗法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2 月期间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 例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病情的西医诊断标准为:其病情符合《妇产科学》中[1]关于妊娠剧吐的诊断标准。其病情的中医诊断标准为:其病情与《中医妇科学》[2]中关于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描述相一致。其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中西医关于妊娠恶阻的诊断标准。2)其年龄为20 ~40 岁。3)属于宫内妊娠,未患有葡萄胎。其排除标准为:1)患有葡萄胎、发生异位妊娠、双胎妊娠或多胎妊娠。2)合并有急慢性胃肠炎、阑尾炎、肝炎等内外科疾病,或存在由饮食不洁所致的呕吐。3)合并有其他的妇产科疾病或妊娠相关的疾病。4)对耳穴压豆疗法、隔姜灸法、揿针疗法三种中医外治法不耐受。5)中途停止治疗、临床资料不全,无法判断其疗效。将82 例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其中,A 组有42 例患者,B 组有40 例患者。A 组患者的年龄为20 ~40 岁,平均年龄(27.24±4.69)岁;其妊娠的时间为38 ~86 d,平均时间(52.85±6.47)d;其病程为3 ~14 d,平均病程(7.03±1.52)d;进行尿酮体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有6 例尿酮体为(-)的患者,有18 例尿酮体为(+)的患者,有15 例尿酮体为(++)的患者,有3 例尿酮体为(+++)的患者。B 组患者的年龄为21 ~38 岁,平均年龄(26.61±5.72)岁;其妊娠的时间为41 ~83 d,平均时间(54.31±6.02)d;其病程为3 ~11 d,平均病程(6.74±1.43)d ;对其进行尿酮体检查的结果显示,有8 例尿酮体为(-)的患者,有17 例尿酮体为(+)的患者,有13 例尿酮体为(++)的患者,有2 例尿酮体为(+++)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为: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指导其进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要求呕吐严重的患者禁食,并对其进行常规的补液、止吐治疗。患者若存在低钾血症,对其进行补钾治疗。患者若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为其补充碳酸氢钠。在此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疗法、隔姜灸法、揿针疗法对A 组患者进行治疗。进行耳穴压豆治疗的方法为:指导患者取坐位。取耳穴:脾、胃、食道、贲门、交感、神门。用浓度为75% 的酒精棉球对患者耳部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选取的耳穴上。按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对上述穴位进行按压,每个穴位按压2 ~3 min,每日按压6 ~8 次。以患者能耐受、被按压的部位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宜。每隔5 d 更换1 次药籽,两耳交替取穴。药籽若中途脱落,需随时更换。进行隔姜灸的方法为:取神阙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作为治疗穴位。将姜片切成直径约3 cm、厚度约0.3 cm 的薄片,在其中间刺数个小孔,将艾柱放置在姜片上,然后将姜片平放在待施灸的部位。点燃艾柱,每次灸15 ~20 min,连续灸2 壮。在隔姜灸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揿针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选用由清铃株式会社提供的0.20 mm×1.2 mm 型揿针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其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作为治疗穴位。对揿针进行常规的消毒后,将其埋在上述穴位处的皮下。指导患者每隔2 h 对埋针的部位进行2 ~3 min 的按压。以患者能耐受、被按压的部位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日更换1次揿针。揿针若中途脱落,需随时更换。两组患者均以治疗5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2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考《妇产科学》中的相关标准拟定两组患者的疗效评定标准[1]。其中,治愈:经治疗,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的饮食,连续3 次对其进行尿酮体检查的结果均呈阴性。有效:经治疗,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缓解,可进半流质食物,对其进行尿酮体检查的结果呈阴性或(+)减少2个以上。无效:经治疗,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未缓解,其饮食无改善,对其进行尿酮体检查的结果持续呈阳性。对比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录入到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与B 组患者相比,A 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时间的对比

治疗后,与B 组患者相比,A 组患者中恶心呕吐症状缓解的时间<5 d 患者的占比较高、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时间为5 ~10 d、>10 d 患者的占比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时间的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对比

与B 组患者相比,A 组患者中住院时间为10 ~15 d患者的占比较高、住院时间为16 ~20 d、>20 d 患者的占比均较低,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妊娠恶阻即妊娠剧吐,是妊娠期的常见疾病。有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孕妇体内激素的水平发生改变(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孕激素等的水平升高)、存在焦虑、紧张的心理、胃肠的功能紊乱、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3]。中西医在治疗该病方面各具优势。我国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不增加患者胃肠的负担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妊娠恶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耳为宗脉汇聚之所,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的脏腑均可在双耳找到反应点。当脏腑的功能失衡,耳廓对应的区域就可出现压痛敏感点。按压相应的耳穴可起到刺激经络传感、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4]。朱郑芳等[5]的研究表明,采用耳穴贴压疗法配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可有效地缩短患者的疗程,提高其病情的治愈率。有研究表明,对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可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镇静安神。在对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治疗时,取耳穴中的脾、胃进行治疗,可健脾、和胃、止呕;取耳穴中的食道、贲门进行治疗,可抑酸止吐;取耳穴中的交感、神门进行治疗,可镇静安神,减少呕吐反应。

“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隔姜灸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具有取材方便、治疗费用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该疗法可将艾柱的热力与生姜的温性相结合,有效地治疗虚损、虚寒类疾病。该疗法的适应证涉及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等[6]。生姜可温胃止呕,是中医治疗呕吐的圣药。用生姜治疗呕吐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拮抗5- 羟色胺3 及M3 胆碱受体有关[7]。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亦为八脉的交会穴,灸之可和胃降逆、宽胸理气,可治疗呕吐、呃逆、胃痛等脾胃疾病。许洁等[8]的研究表明,对孕吐患者的内关穴进行按压配合生姜贴敷可有效地改善其胃动素的水平,缩短其呕吐的时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双向调节胃动力的作用,可在胃紧张期提高胃的弛缓能力。对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进行合灸,可起到健脾、和胃、止呕等作用。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阳穴,属经络之总枢,灸之可温补元气。研究证实,对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进行隔姜灸可温胃健脾、振奋中阳、降浊止呕。

《灵枢》中记载:“微以久留,以去痛痹”。揿针属于小型的医用针具。依据中医的皮部、腧穴理论将揿针埋置在妊娠恶阻患者双侧的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处,可疏通其经络,调节其脾胃的功能,从而可减轻其孕吐反应。研究表明,将揿针埋置在妊娠恶阻患者双侧的内关穴、中脘穴、膻中穴处,并对上述穴位进行按压,可有效地提高其胃动素的水平、降低血人绒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提高其尿酮体的转阴率[9]。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单纯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效果相比,采用耳穴压豆疗法、隔姜灸法、揿针疗法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该病的疗效更佳,可缩短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的时间,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猜你喜欢
压豆酮体中脘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妊娠合并酮体代谢异常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豆豆”压耳祛小病
奶牛酮病治疗及酮体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