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术科训练计划的科学性设计对策

2021-11-29 15:52李进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特长生体育训练考试

李进

(贵州省雷山民族中学,贵州 黔东南 557100)

判断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指标之一,就是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现状如何,所以分析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心理和身体所呈现出的状态,是找到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方法的重要途径。

首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在作者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大部分的高中体育特长生都是文化课程处于边缘状态的群体,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学校中属于少数人群,大部分学生都是班级的中下游,并且在调查中发现,体育训练成绩越是良好的同学,其文化课程反而更差。经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跟踪访问了解可以得知,一些从小学就展现出体育特长的学生,更加偏重于体育方面的训练,从而忽略了文化课程的学习,这使得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其次,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状态。根据作者的调查情况来看,很多体育特长生在训练过程中都没有得到专业老师的一对一指导,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大锅饭的训练态度,使得体育特长生在训练过程中凸显不出个体优势,并且在教学内容上也主要围绕体育考试完成,训练气氛普遍死板;

最后。体育特长生的个人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体育特长生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认识程度远远不足,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两者之间的区别认识程度十分薄弱,并且很多体育特长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前途普遍较为悲观。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现状分析

大部分体育训练生是因为文化课削弱而参加体育训练,并不是由于个人兴趣及自身素质所决定。由于多数训练生没有经过选材就来进行体育训练,身体素质差异性较为明显,这对后期的训练与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并且,现阶段高中的教练员在训练特长生时,仍以传统的训练模式为主,采用的是集体训练的方式,训练形式过于无趣单一,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难以发挥体育特长生的主体能动性。训练内容都是围绕考试内容开展,内容过于单调,特长生的训练积极性受到影响,训练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在高中进行体育训练时,通常是以教练员为主导模式开展,大部分教练员没有意识到体育训练的作用,进行训练时以强调纪律为主,强制性的让特长生对考试科目进行多遍的练习,训练内容单一乏味,导致体育特长生对体育训练产生消极的态度。

二、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因素

(一)训练生个人因素

大部分高中体育训练生受升学思维的影响,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体育训练。对体育没有清楚的认识,对未来也缺少规划。因此,在进行训练时比较懒散,学习方面也不够努力,只是为了升学而盲目地训练,这种对体育不端正的态度,影响了特长生日常训练的效果,对训练成绩的提升也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体育特长生的整体素质无法得以有效提高。

(二)学校因素

体育特长生的日常训练计划都是由学校和教练员所制定,是影响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学校与教练员缺乏对体育特长生的重视,认为只要能够让他们通过项目考试就可以。长此以往,体育特长生形成自由散漫的状态,且自主学习能力缺乏,体育训练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并且,教练员也以特长生的成绩为重,对其没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只是进行机械的、重复的训练。忽略了特长生的实际情况与身体素质,训练缺乏针对性,久而久之,特长生的体育训练兴趣降低,训练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三)家庭因素

大部分家长对体育特长生抱有不认同的态度,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需要通过这种途径上大学。若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出现差异时,家长会出现对学生的不满,并对学生选择体育产生怀疑,严重的还会产生极端的思想,对学生的体育训练进行言语上与行动上的打击与排斥,这对学生的训练效果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影响高考体育术科考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学生进行考试的时候,影响他们心理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学生们的信心和主观认识,如果考生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信心,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得很焦虑,或者是很紧张,这也更会大大地增加他们在某一项考试中出错的可能性。如果因此导致某一项考试失利,那么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他们将会严重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除了学生的信心会影响到他们的考试心理之外,还有他们的主观认识。对于考生来说,自身的主观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们缺乏对自身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那么他们就不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以及自己所能承受的预训练量,这样就会增大他们因为机体疲劳而发生的运动损伤概率。还有一些学生他们不能够清楚地认识自身的能力,而导致过度的自卑或者是骄傲,这都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考试心理。

四、解决影响高考体育生应对术科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模拟考试法,加强学生的心理准备

在考试之前充分利用模拟这种考试的方法,是在高校中非常常用的提高学生心理能力的一种方法,考生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那么就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变大,进而导致他们过度焦虑,甚至过度紧张,从而影响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基于以上问题,学校的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模拟考试法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准备。学校可以在正常的训练情况之下,在考前的两三个月之前,可以组织附近的几所高中,分别在不同的学校设置不同的模拟考点。并且每一个步骤尽量按照考试的要求和标准去执行,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生以及其他学校的教师前来观看,这样既可以增加比赛氛围,还可以更好地提高考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一来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考生临场的考试经验,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能得到锻炼,在真正面临高考的时候,他们也能够不那么紧张,尽量地发挥自身最大的实力。

(二)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当考生在进行体育专业课的训练的时候,教师们通常会把他们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类型是比赛型,还有一种类型是训练型。通常来说比赛型的学生心理调节能力较强,在遇到重大的比赛或者考试的时候,这一类的学生往往可以发挥出比较好的水平。而训练型的学生平时认真刻苦训练,成绩也能够保持得不错,但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测验中或者重大的比赛中,他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者生理问题。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学校必须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将心理训练贯穿到专业课的训练中来,只有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才能够给学生们更多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学会自我暗示,自我调节。只有这样他们在面临考试或者比赛的时候,才能够自己稳住心态,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三)提高学生对气候条件变化的心理适应能力

虽然不同地方的专业课考试是不同的,但是很多地区专业课考试都在一月份进行。这个时间段一般都是气候变化较为明显的季节,如果学生日常训练的天气和考试天气不一样,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从这一个方面来说,考试时候天气的突然变化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有很多学生在遇到这种突然变化的天气的时候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也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紧张,导致自己心里没有底气。这样一来成绩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学校对学生平时进行训练和测验当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天气变幻无常的这一因素,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这种恶劣天气的适应性。因此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就不能够避免那些恶劣的气候而只让考生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天气下进行测试和训练,必须要加强学生对恶劣天气的适应性,就要将一些训练和测验放在这种较为恶劣的气候条件中来进行。只有通过这种逆境的训练和测试才能够让学生适应这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考试,并且在平常训练的时候,就要鼓励学生们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还能够从另一个方面解决学生临危不惧、遇到问题后自己解决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考试规则的适应性

如果想要从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考试心理素质,那么就必须要提高考生对考试时间的适应性,因为很多省市的考试时间都在上午的八点到十二点和下午的两点到五点之间,那么考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会在清晨以及傍晚进行训练,再加上文化课的关系,考生的训练时间是不固定的。研究人员对此做过专门的研究,从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运动员长期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训练,那么他们也会形成一定的运动习惯。因此在考生考试前的一个月,必须要将他们的训练时间和检测时间放在考试相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大地提高考生对考试时间的适应性。考生除了要对考试时间进行适应,还要对考试的流程和规则都有准确的把握。这里所讲的考试流程主要包括考试报名,凭身份证进入到检录处以及检录的发放和进入场地以及成绩确认等等一系列的内容。一些学生他们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因此在专业课考试中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而经常出现丢东西的现象。如果在考试之前将任何一项考试所需要的东西弄丢,那么都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心情,使他们变得非常的紧张,进而发挥不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因此在考试之前,教师以及家长必须要对考生进行考试流程的说明,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但是,若上述现象一旦发生,学校也必须要按照相关的流程,为学生们充分做到最好的服务。

总而言之,对于高考体育生来说,进行考前的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而他们的教师以及家长也必须要将考前的心理辅导充分重视起来,只有在考前有效地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内心最真实心理状态,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消除紧张以及焦虑的情绪,才能够让他们以最好的姿态参与到考试中去,也能够推动他们发挥自身最好的水平,进而顺利地取得考试的成功。

猜你喜欢
特长生体育训练考试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消除体育特长生考前过度心理焦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