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对联类题型的分析与研究

2021-11-29 15:52杨焕荣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两联仄仄平仄

杨焕荣

(保定市徐水区安肃镇中学,河北 保定 072550)

中国的对联,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规范、锤炼甚至文化内涵的考究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也渐渐地丧失了这种能力。对于青少年学生,很有必要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对联中所蕴藏的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对联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最近几年,对联类习题常见诸于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这和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增强传统文化修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2017 年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初中、高中课本都增加了诗词篇目,我国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份子,自然走到了前台,成了出题人青睐的对象。

今天,我就对对联类题型做一点评分析,谈谈自己的拙见。2019 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是一个对联赏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联的审美鉴赏能力及答题语言的组织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书法方面的知识,比如,其中的“東”“鶴”“夀”“嶺”“萬”是繁体字,“海”是草书写法,学生如果没有这些书法知识,不认识这些字,也是影响答题的。

下面我们看原题型: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类习题,特意拿出两个课时,专门讲解对联的写作技巧,从对联的格律要求、解答对联题注意事项、拆合法对对联、对联的悬挂、修辞手法和立意之深刻等方面加以讲析。

一、拟写对联应把握六大特征

(一)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也要分别相等。

(二)词性相对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三)结构相应

上下联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四)节奏相合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比如上联是海内/存/知己,节奏是二一二;则下联对天涯/若/比邻,节奏也是二一二。再如上联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节奏是“二二二一”,下联是衣冠/简朴/古风/存,节奏也是“二二二一”。

(五)平仄相谐

上下联平仄相反,应注意: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比如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对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对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果是五言,则去掉七言句的前两个字,格式为: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下联对平平仄仄平;或者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对仄仄仄平平,无非是这四种句式,格式非常简单。然后再告诉学生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平声,一般来说,就是现代汉语拼音的一、二声;仄声,就是现代汉语拼音的三、四声。最后告诉学生,每句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必平必仄。对于中学生,知道这些就足够了。而且,通过列举诗句来讲解,也并不是太难懂的。

(六)意义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紧密相连,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对联的上下两联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这一点与作文时要把握住中心是一样的。

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据我的经验(我曾指导学生写出过多副对联),只要学生迈过最初的门槛,便可以领略其精妙,进而写出可圈可点的对联,而且对“对对联”、“赏析对联”、“诗句节奏划分”“诗词内容理解”、“诗词名句赏析”和“如何判断上下联”等一系列延伸题型便能做到轻松应对。

二、解答对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命题指向

近年来,对联命题材料开始由课内走向以课外阅读为主,尤其是指向当地人文资源和国家时事,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家乡和时事的了解。

(二)弄清题目要求

拟写对联时要注意审题,不要忽视题目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

(三)遵循“宽对”规则

中考对联题的拟写,一般只做“宽对”的要求,所以,应力求达到这样几点要求:一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是上下两联意思相关,上下衔接;三是上下两联结构对称,词性相同;另外,上下两联的字眼最好不要重复,不要有相同的字出现。

三、拆合法对出下联

明确了对联的上述特点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拆合法来既快又准地对出下联。所谓拆合法,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再把分别对出的词组合成一句。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上下两联都应围绕赞颂老师润物无声、默默奉献这个中心来写,不能偏离这一主题。再看停顿,上联停顿为4/3。“三尺讲台”为偏正短语,“三尺”是数量词,“讲台”是名词,“迎冬夏”是动宾结构,宾语是表示季节的词。下联可对“一支粉笔写春秋”或“满园桃李笑春秋”等等。

再如,“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我们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展”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陋风”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又如,“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新”、“社会—风尚—淳”等。

当然,以上“拆合法”是对答做题时所具体使用的方法,那么,平时如何练就对对子的功夫呢?我想还不妨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阅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声律书籍,感知对联规范,在古代,从私塾的幼童起,就要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熏陶,学习声调、音律、格律等。因此,他们从小就要背一些规律,如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李渔的《笠翁对韵》等。二是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仗工整的联句,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联的练习吗?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等。三是多关注一些对联高手的佳联妙对,多背诵诗词歌赋,像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读后使人不能不叹服!四是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如“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

四、对联的贴法

这一点我只想简单地说一下,我们面对大门时,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即三声、四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即一声、二声的是下联。传统的横批是从右往左写,但是现在很多横批,人们习惯从左往右写,这是错误的。

2019 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对联题不是让对出下联,而是让考生对图画中的一副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进行鉴赏,颇有新意。

首先,得指出它运用了对偶,这是对联的最大特点,比如“东海”对“南岭”,“白鹤”对“青松”,“千秋”对“万古”,“寿”对“春”,词性相对。其次,应该从内容上做出分析,比如“白鹤”“青松”是长寿之物,本句暗含比喻修辞,把寿星喻为白鹤和青松。当然,句中“千秋寿”“万古春”也明确了对联立意,前后共同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健康长寿的期盼和祝愿。对于初中生来说,鉴赏此联,围绕着这两点来谈,也就可以了。总之,2019 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中以对联赏析作为综合性学习,是紧紧把握住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搏,不但让诵读诗词走进了校园,而且把写对联、赏对联纳入中考试题,既考查了对偶(对仗)的修辞,对联的特点;又考查了词性的知识,里边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书法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寄寓其中的美好情感和人类祈愿,是一道极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大餐。

五、中考语文试题中对联题型忽略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联类习题出题人在出题时忽略了对联的平仄问题。讲究平仄是对联的一个显著特征,忽略了平仄的对联,还能称其为对联吗?

对联的平仄应是本句中平仄交替出现,叫作“马蹄韵”,即第一、三、五处的字都为平声或都为仄声可以忽略,但是本句中第二、四、六处的字必须平仄交替。上下联的第二、四、六字平仄必须相反。所谓“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中考题型中既然考查对联知识,希求传承传统文化,就应遵循这些对联规律,不应该出一些问题联,把学生引入误区。

以上是本人的拙见,作为一线教师,我会不断地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分析探寻,明确方向,把握重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诗词、对联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结束语:通过学习,学生获取了以下知识:1.掌握了对联特征和格式;2.提高了赏析对联的能力;3.获取了对对联的能力;4.懂得了如何贴对联。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责无旁贷。况且,对联习题也是我们中考的题型之一,讲解楹联知识,不但让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学好对联,也是我们学好诗词的基础,学好文言的基础。不但提高对联习题得分率,也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传承祖国文明。

猜你喜欢
两联仄仄平仄
“三进两联一交友”背景下大学生公寓文化认知调查分析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
古诗赏析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因地制宜开展中蜂精准扶贫让户县西安高新区“两联一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