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博物馆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中的几点问题

2021-11-29 15:52王静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藏品文物博物馆

王静

(邯郸市博物馆,河北 邯郸 056004)

一、建立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模式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围绕藏品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藏品数据库可实现藏品的客观、完整地系统化存档,实现真实有效的永久保存与展示利用。文物藏品数据库整合正在成为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博物馆的智能化搭建共享平台。通过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建立藏品数据库,可以增强博物馆的宏观保护能力,减少藏品信息数据丢失的发生,可以监控文物的保存和展示状态,对博物馆中所保存的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为藏品的保护性修复、原貌恢复提供翔实的信息数据;同时还可以有效揭示文物收藏的内在价值,缩短文物数据的整理时间,及时有效地收集文物信息,确保文物信息的完整性,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藏品数字化是现代智慧化博物馆项目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化时代电子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集中体现之一,它将当代电子信息多媒体技术融入传统文博系统的藏品管理中,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对文物进行多角度的信息采集,尽可能多地汇总文物相关信息,使文物管理更全面化、信息化、科学化,更为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展示、研究、教育等多项文物工作提供便捷。因此博物馆应将藏品数字化采集、管理作为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的主攻方向。完成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模式,前提是完成对博物馆藏品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并根据藏品信息特征,采集和管理文物的不同需求,形成系统、完善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较为完备的藏品数据库。

二、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特征

博物馆藏品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博物馆藏品信息具有真实性

博物馆藏品信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关系。采集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对藏品的历史信息进行释读和描绘,将藏品信息从藏品中提取出来,并利用图形、语言、文字、图像等载体,真实地反映藏品信息。

(二)博物馆藏品信息具有多样性

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多样性特征与博物馆藏品及信息本身的特点有关。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博物馆藏品种类纷繁复杂,以我馆藏品为例,藏品涵盖不同质地的历代文物、革命文物、民俗文物、自然标本等;来源多样,既有出土文物,也有征集传世文物,藏品信息载体形式种类多样。

(三)博物馆藏品信息有无限性

博物馆藏品信息的无限性与博物馆藏品的性质有关。藏品信息随着博物馆藏品数量的增多而增多;伴随藏品的展览、日常维护等各类活动的开展,藏品研究的不断深入,藏品信息相关内容也不断更新、丰富;此外,随着采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关的藏品管理信息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藏品信息具有无限性。

三、博物馆藏品信息的数字化采集

依据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真实性、多样性和无限性特点,藏品信息采集工作应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一)藏品信息是对藏品的真实反映

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真实性原则要求在对藏品信息进行采集时,用专业术语对藏品形态和内涵加以描述。在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采取各种技术方法采集藏品信息,严格按照术语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记录,以反映藏品真实特征。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真实性与藏品信息采集人员的认识水平及素质有关。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真实性原则要求博物馆采集人员通过绘图、传拓、摄影、录像、扫描等写实性的技术方法客观地描绘藏品形态信息,以获得藏品比较真实的图像、声音、影像等。为反映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真实特征,博物馆应不断对藏品信息采集技术和方法进行改进,推动藏品信息采集模式的发展。

(二)藏品信息的完整性指包含与藏品相关的所有信息

博物馆藏品信息在种类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数量上的无限性决定了藏品信息采集必须坚持完整性原则,这就要求采集人员尽量全面、详尽地采集藏品信息。藏品信息的完整性主要与采集技术水平有关。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完整性原则要求采集人员全面记录不同时期、不同采集技术水平下产生的藏品信息。完整的藏品形态信息包括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工作手段对藏品形态信息的采集结果。早期对藏品形态信息的描绘主要是绘图、拓片等形式,保留了藏品的初始状态信息,本身就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摄影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初始信息更加清晰、直观地显示出来;数字化摄影技术和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使人们更直观了解藏品的三维形态,从多角度了解藏品的信息;色彩技术的发展为藏品信息提供了鲜明的色彩显像技术,生动保存了藏品的颜色特征;显微技术、扫描分析等技术揭示了藏品成分和内部结构等微观形态信息。随着采集技术的不断进步,博物馆所采集的藏品信息越来越全面,博物馆应借助这些技术比较完整地完成藏品信息采集。

(三)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动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工作的发展

为建立健全博物馆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及数字化管理系统,完善藏品电子档案管理,计算机成为新的藏品信息采集设备,采集软件成为新的藏品信息采集工具,在综合馆内藏品结构、文物信息、文物管理需求等多项前提下,采用拍照和三维扫描的手段,对博物馆藏品进行数据采集。其中拍照包含普通拍摄和360 环视拍摄两种采集方式,来完成藏品的二维影像采集;三维点云数据则通过三维数据扫描来完成。在此基础上制作藏品数字化档案信息模板,通过采集软件输入文字形式的藏品信息,同时上传对应的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保存,最终完成藏品信息数字化和电子档案的建立。在这一阶段,采集软件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博物馆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工作的质量。

四、藏品数字化信息采集中的问题

目前,在博物馆走向公开化、社会化的现阶段,实现博物馆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及电子档案管理势在必行,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承担着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信息资源的采集、保护、管理、传输、展示和利用的责任[1]。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均衡性及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同,特别是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信息数字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部分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尽管已有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和《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国内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模式仍存在以下问题:1.在藏品分类、定名和藏品信息组织操作方法上仍有缺陷,部分内容与博物馆日常业务结合不够。2.藏品计量统计标准未有明确规定。由于各博物馆藏品数量的统计方法不同,对单件、套件、附件、组件的统计单位和方法各异,造成文物数量统计结果不一致,甚至发现在同一个单位内,不同时期、不同人员也曾有不同的数量登记标准,在对藏品的尺寸、重量的记载中也存在着计量单位不统一的问题。应当依据“博物馆藏品计数规则”,按照藏品的保管意义和统计意义,确定文物数量的计数原则和计量单位,以尽可能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程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修改大量历史数据,并涉及到原始数据的保存问题,工作很难推进。3.藏品信息的描述语言要规范。对藏品名称、质地、工艺、纹饰等类的信息,必须采用专业、规范的文字语言进行概念性描述;对于一些诸如藏品流传经历、保存现状等用较长文字篇幅才能表述清楚的信息,可以采用简明流畅的语言作表达性描述。这一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达成统一规范。

(二)藏品数字化信息采集和系统软件尚有待进一步成熟

建设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注意把握安全性、可靠性、通用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原则。一个成熟的藏品数字化信息系统应包括信息项目的标准化、大众化检索途径、快速登录、简易操作、图片存储和后续升级[2]。目前国内藏品数字化采集和应用软件主要由博物馆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设计,专业机构根据各博物馆的工作需求,提供相应的软件模块。这种合作模式下的弊端比较明显:1.大部分博物馆首次使用此类软件,在软件模块和实际应用结合上经验不足,而专业机构无法深入了解各博物馆藏品结构,从而导致开发出来的软件不够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藏品信息采集模式的延续,对藏品信息的规范化程度不够。2.临时合作关系也不利于软件后续的升级和系统维护工作。对博物馆藏品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而言,数据库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后续升级最为关键。数据安全必须设置有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功能和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安全运行环境则必须对客户机的用户设置安全防范措施和容错、排错能力,以防止因用户误操作或恶意侵入造成的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关键设备要有备份或备份支持;系统可扩展性是为系统将来的功能扩展、系统升级和系统接口,留有充分的余地。一旦合作关系终止,藏品数据库维护将转由博物馆自行负责,由于博物馆的技术能力相对欠缺,使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缺乏足够的技术保障。

(三)藏品信息数字化过程中博物馆人员知识结构转型问题

传统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和管理以传统模式为主,辅以绘图、拓片、照片等形式,总账登记员采集登记日期、总登记号、分类号、名称、时代、数量、尺寸、重量、质地、完残情况、入馆凭证号、注销凭证号、级别、备注十四项内容,各分类藏品管理人员根据鉴定结果编制分类账、编目卡及档案,内容可分为基本项目(登记内容及鉴定、照片、档案编号等管理信息)、鉴定项目、研究记录、说明(流传经过)、使用记录、著录文献六种记录[3]。传统的藏品信息采集模式下,相关专业人员能力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藏品知识和鉴定技能,同时要有一定的文字书写功底。随着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模式的应用,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工作越来越重视采集软件的使用,这要求专业人员同时掌握藏品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甚至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综上所述,在博物馆走向公开化、社会化的现阶段,实现博物馆藏品数字化采集及电子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解决藏品资源信息采集的标准化问题,可成为藏品数字化采集及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但在博物馆藏品信息模式转型期间,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标准、采集软件和登录员知识技能更新的实现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的藏品信息采集模式从初建到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合理而完善的藏品信息采集标准的制定、采集软件从开发到成熟及专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向新的计算机采集模式转换过程中,传统的藏品信息采集模式应该作为数字化信息采集模式的必要补充予以保留。

猜你喜欢
藏品文物博物馆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