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科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党史教育

2021-11-29 15:52曹兰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党史概念思政

曹兰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学习科学主要从学习方式方法、如何提升学习作用等视角对于学习进行审视,通常从人的认知视角出发,对认知过程中的概念形成和概念转变进行认知和解析,进而进行学习方式的优化。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回顾党的百年光辉路程,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对于党史学习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把握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以史崇德、以史力行的学习教育要求,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的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塑造,正确历史观形成,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在思政教育中灵活运用革命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传承与践行革命精神,加深学生对革命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要以党的理论创新史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以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史来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我们党的百年历程来诠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且要加强对党史重大问题的学术研究,实现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对于党史学习来说,学生需要从历史认知到历史理解最后形成党史认同和历史使命感,结合思政课程教学来强化党史的历史引导作用。以学习科学视角为出发点,基于认知建构来提出教育教学策略的完善升级,更符合党史教育历史学科特征,也遵循了历史影响塑造人的基本规律。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党史教育面临问题

(一)党史教育理论性较弱

高职院校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更多注重学生对于专业实操能力的掌握,这也导致了高校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不足,而党史教育在思政课中,理论部分很重,教学过程需要借助理论建构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党史发展历程进行理解。而理论教学能力的不足,则导致思政课的党史教育停留在“历史故事”层面,学生兴趣不足,也很难理解共产党革命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脉络,很难产生价值认同。

(二)思政课程内容不完善

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主要以“近现代史纲要”为主要课程设置,以历史事件为脉络进行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历史进程进行讲解外,还对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等进行深入剖析。但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中,近代史纲要学科设置缺失,缺少相应课程,导致党史教育不具有理论高度和深度。

(三)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结合不够紧密

党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正确历史观,认识到肩负历史使命的重要性。学生需要通过党史学习正确认识共产党的历史,从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和未来发展,形成唯物史观。但是当前思政课教学中的党史教育内容,对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背景描述不清,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一定程度的认知混乱。

二、学习科学在党史教育中的应用

学习科学主要针对概念形成和概念转变过程进行分析应用,党史教育可应用学习科学开展学习方式的建设。

首先,学习科学需要完成党史认知层面的概念转变,其中包含具象到抽象的概念转变,静态到动态的概念转变以及孤立到全面的概念转变。具象概念转变为抽象概念是指学生需要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明确其背后的发展脉络,认识到党史发展的背景、成因和表现;静态概念转变为动态概念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党史是一个不断发展流动的过程,而不是静态静止的存在;孤立概念转变为全面概念是指学生认识到党史发展进程中,诸多因素彼此之间都存在显性或隐性的联系,彼此之间共同构成了历史整体,形成了历史必然。

其次,学习科学需要完成党史认同层面的概念转变。一方面,学生需要能够理清党史脉络,认识到因果逻辑,并改变原有的因果观念,认识到历史因果关系更多以复杂情况来呈现;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对于党史的认同和共情能力,对党史进程产生共情,对党史发展过程存在的局限性产生共情。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形成客观视角下的党史认同,真实地理解党史发展。

三、高职院校党史教育提升路径

(一)持续深化党史基础教育,丰富学生党史知识储备

一切历史认知和历史观形成的前提来源于历史知识的储备量,党史教育同样应当注重学生的党史知识储备。一百年光阴流转,一百年风雨如磐。一百年前,一条红船劈开南湖的波浪,在中国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航程。思政课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结合当地特色历史资源讲党史,挖掘党史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用红色基因涵养正气,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聚焦立德树人,这是高职教育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一种态度。在学生学习进程当中,历史理论往往是以叙述的形式呈现,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历史大多来源于报刊书籍、媒体、影视剧等渠道,这些渠道有时所讲述的历史往往是戏剧化、碎片化的,虽然能够带动一定的知识增长,但非系统性的认知有可能造成理解误区。

高职院校学生在理论知识储备方面相对薄弱,教师开展党史教育之前应当对学生的党史储备量、历史认知情况等进行了解,形成对学生党史了解和学习能力的基本判断,再依托判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丰富知识储备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专题讲座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党史教学的升级。其中专题讲座可以运用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为学生建立起宏观党史框架,使学生初步产生对于党史进程的了解;社会实践主要采用研学探访等手段,带领学生前往红色遗址,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形成学习动力。

思政教师讲党史一是要讲出信仰,讲出立场。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大环境,讲党史,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讲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讲出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讲出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追求。二是要讲出自信,讲出新时代的主旋律。思政课教师要有“当代意识”和时代高度,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变幻中把握与当代现实生活本质相切合的价值观念,将亿万中国人民已经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作为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与社会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三是要讲出智慧和方法。百年党史,是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三者的有机融合,并且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国内和国际对比的维度上,讲出理论背后的思想性、思想背后的战略性、战略背后的智慧性,启发学生思考,“授人以鱼”的同时“教人以渔”,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在拥有一定的基础后,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概念转换方式,进行概念认知冲突式的教学设计。冲突式教学主要是将正确的党史概念和学生认知前概念之间建立“矛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等方式,实现由前概念到正确概念的转变,这种概念之间的对抗可以借助对话教学方式来完成。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党史当中的某一个历史阶段进行概念分析,从自身概念出发对后续发展做出预测。学生需要阐明预测逻辑和预测结果,并尝试说服与自己预测观念不一样的同学;随后,教师则应当将真实的历史发展作为案例,对历史发展逻辑进行详细解析,并将对立的概念分析逻辑进行列举,由学生对于自身的前概念进行辩护或批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尝试从逻辑思考出发,对自己概念分析中的正确环节提出辩护,并通过语言进行论证。而对于概念分析当中存在的错误环节,则需要进行错误原因、有哪些思考上的缺失进行总结,最终形成正确的党史观,在党史学习中,不断强化认知、形成对党史的认同和共情。

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其中党史既是“四史”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中必须把握的关键所在。党史是主题,但也要照顾到其他内容。新中国史要突出复兴的主题,改革开放史要突出创新的主题,社会主义发展史要突出信仰的主题。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要牢牢把握党史主题主线,将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有机统一起来。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要凸显理论创新,讲好党的理论创新故事。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伟大实践,使党和国家勇立时代潮头、永葆青春活力。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做到讲清楚大事件,讲透彻小故事,讲明白革命精神,讲全面哲学理论,讲出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民情怀。讲好党的自身建设历史,在百年奋斗史上,我们党形成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资源,提高思政课建设水平,真正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责任。

猜你喜欢
党史概念思政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幾樣概念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