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21-11-29 22:51钱娜
启迪·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课程思政

钱娜

摘要::从本质逻辑关系而言,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在价值观念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其同样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尤其是在教育素材以及教育方法方面具有十分紧密的相关性。因此,本文立足于对创新创业教育以及课程思政理念之间所存在的融合问題展开深入剖析,并由此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践路径,以期相关结论能够切实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高效构建。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一、引言

我国教育部门有关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文件之中,特别强调各大高校应当基于全部所设专业及学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以“课程思政”为理念引领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探索,构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格局。同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的有效推动,而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力量的重要基地,应当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模式的效应性,不断优化与完善校内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加强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二、“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质需求

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改革引领下,高职院校遵循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旨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过程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精神、意识观念进行培养,从而为社会输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使其成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带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引导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则不仅侧重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育,同样更为强调创新创业的思想品格与政治素养,培养学生以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苛的道德要求作为行事准则,将国家社会的发展进程同自身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共同构建创新型国家。

(二)推动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创新创业观

在网络信息飞速膨胀的互联网时代,市场经济发展途径日益多元化和自主化,而高职学生辨别是非观念的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所掺杂的消极思想极易误导学生创新创业观。加之学生参与创业的过程多具有一定盲目性,因此一些功利主义思想极易误导学生忽略集体利益,甚至缺失社会责任感、契约精神、诚信意识等珍贵品质,趋之若鹜追求表面利益。因此,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基础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革新,不仅是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的高度负责,同时更有助于推进高职学生树立正确创新创业观,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与精神责任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使其实现自我价值过程。

(三) 促进高职院校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的时代背景下,各大高职院校相继针对创新创业课程展开课程体系革新,并进一步优化相关课程的师资建设水平,在此过程中诸多高职院校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些许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过于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德育问题,导致教育成果缺乏思政道德层面的引导,以及创新创业课程之中缺乏专业多元化师资资源,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存在脱节情况等。因此,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有助于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实践教学工作以及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的衔接性与实效性。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策略

(一)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引导,高职院校应当从教育目标以及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重新定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顶层设计,从而构建多部门协同合作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改变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以就业指导部门、校党委及团委、教务处等为多个主体分散化管理的无序模式,优化其由于权责难以清晰界定所导致的责任推诿问题;其次,校领导应当充分发挥统筹管理功能,组织各责任主体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监管人员,并由校内就业导师、教务人员、后勤负责人员作为组员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构建阶梯式管理队伍;最后,基于管理模式的构建,各负责部门各司其职,后勤部门主要负责创业创业教育过程中实践基地的运行维护以及保障工作,就业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跟进以及实践项目指导工作,而教务处则主要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决策,切实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情况,以及组织教师展开培训或教学交流会议。

综上所述,基于校内不同部门所构建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高职院校内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构建全员育人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

(二)推进基于思政育人格局的双创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引导,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切实应用“三全育人”教育背景的积极价值,不断创新双创教育教学模式,将双创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成为统一体。

首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系上级应当加强对于“课程思政”规范化落实的重视程度,切实展开双创分层教育。针对入学新生,应兼顾其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尚未熟悉的现状,以教师为主要引导主体针对性设计通识课程教育,激发其自主积极性;其次,依托于分类指导的有关宗旨,针对高职大二学期学生,应设立以专业教育结合实践应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重点培养其创新创业思维及能力以及道德精神素养。最后,针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则主要侧重于实践课程教学,从而依托于“课程思政”理念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聘请校外导师等途径,针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予以针对性跟踪指导,从而实现精英化、专业化双创教育。

(三)加强多学科发展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为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工程,需要一批不仅具有扎实创新创业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的,还要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及优良道德品质的教师来支撑。学校方面,应当主动引入具有多学科背景教师和其他专业性教学力量,涉及思想政治课、创新创业专业实践课等理论课程类教师,还需配备有学生辅导员、企业校外导师、创新创业培训讲师等辅助支撑类教师,最终建成理论与实践并举、教学与协作共施的全方位师资队伍。

完备的师资队伍是为实现创新创业教学目标组建的,为此,需要明确课程实施计划和各师资力量间的协作关系。首先,加强各课程教师的交流,以集体备课的形式把握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区别及重叠内容,共同商讨课程目标,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并制定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及实践渠道。同时,要求各课程教师与时俱进,以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坚守教师职责使命,并以此为准绳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其次,由企业家、创新创业优秀典范代表等担任的校外导师能够弥补校园教育重理论缺实践的短板,帮助学生针对性提升实践意识和能力。最后,高素质人才培育离不开校企联合的支撑,学校应当引入企业资源,并激励同学走出去,走进企业学习企业文化、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法律知识等。同时,学校应当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建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生态,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进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结语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成效是一个多方位、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明确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和相关师资力量储备,在总结经验、阶段性评价的基础上逐渐实现高质量人才的输出。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董祯.课程思政视角下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建设实践探索——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法制博览,2020(24):241-242.

[2] 林钻辉.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理论建构与教学设计[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6):3-4.

[3] 马彩华,张明伟,赵晓红等.关于大学生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J].科幻画报, 2019 (04):236-23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