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资助体系中的问题发现与思考

2021-11-29 01:14邬心迪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家庭

摘要: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不仅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安心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培育人才、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发展,资助个体存在学业、心理、人际关系多方面弊端等问题现状逐渐凸显,极大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有序发展。新时代高校应通过物质补给、精神帮扶、关怀备至实现多重资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助学贷款

一、引言

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国如约展示脱贫攻坚累累硕果。为贯彻推广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了解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本研究致力于发现并分析资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探讨方案,旨在宣传资助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激励贫困学子,惠及众多高校寒门学子,对未来更添一份信心。高校资助需紧跟时代需求变化,积极探索资助助人、资助育人的正确道路,优化立德树人实效。

助学贷款助力成才。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资助政策,是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获得资助的重要渠道。在探究助学助贷政策普及状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令国家资助政策更加精准、高效地下沉到高等院校的方方面面。充分掌握资助政策宣传提升路径,进而助力贫困学生实现求学之梦,提高学习的自主积极性,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大学生资助的内涵深入推进,实现了从经济助困到资助育人的跨越,朝着综合性资助效益的方向发展。

二、现存问题

从当前我国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尽管资助育人体系规模越来越大、资助主体越来越多元、信息化渠道逐渐增加,但高校资助育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却日益凸显。

(一)资助个体存在的问题

1.个别资助生学习效果不佳。

高校资助是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映射,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范畴,又处于非常敏感的青春期阶段,十分在意周围同学、社会群体对自己的尊重和评价。通过教学实践的观察分析,个别资助生会由于有较强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导致的学习习惯差,进而产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2.个别资助生心理状态消极。

在性格特征方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受不同的成长环境因素影响,发展出的性格也截然不同。绝大多数资助生往往在不和谐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中成长,父母或忙于改善生活而忽略对孩子成长教育的陪伴,也容易因家庭经济不好会产生自卑、消极、自我否定的情绪特征,导致性格内向孤僻。在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方面,也会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对美好家庭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极易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这样,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心理自卑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学生遇到事情往往表现出三种应对风格:一种是回避,通常会逃离原先的情境,努力填满自己的生活,让自己避免想到过去的情境,可能过度饮酒、沉迷网络、回避亲密关系等。第二种是过度补偿,为了竭力使现在的自己与之前不同,会刻意通过思考、感觉、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来抗争。第三种是屈从,主动放弃抗争选择接受,甚至重现从前模式。

3.个别资助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资助生中有性格内向的,有性格外向的,有的学生宽容大度,比较容易融入集体;有的人心细敏感,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防备心理较重,很难融入集体。不善于沟通,不会正确自我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发展;不完整的关系网有损于学生的为人处世形态。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迅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在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关系方面处理的游刃有余,但有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受到自卑、猜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且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加之长期积累,使得矛盾升级。

三、解决对策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为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学生基本学习生活需求,高校积极行动,多方解困。一方面,重视贫困生的精神能力建设,使扶志教育和扶智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强对贫困生资助资金使用的指导,丰富贫困生的生计资本。[1]通过“一对一”精准摸排,全面掌握学生的现状,进行分类资助。

1.物质补给应有尽有。

经济帮扶是最直接也是最快度的帮扶方式,有效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指导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奖学金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荐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自力更生,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适当勤工助学。给予申请绿色通道学子生活用品、新疆籍生源地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河南洪水地区学生应急救助、省外偏远地区学生路费补助等等举措,全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需求。

2.将精神引导落到实处

现行的资助政策体系偏重经济资助,但忽略了对学生的精神帮 扶,导致学生存在“等、靠、要”思想、感恩意识淡化等问题,为摒弃学生不好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品质,使得他们能够成为自立自强、心理健康、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社会青年。学校还应精心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把握重要节点。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资助育人的工作内容,切实提高资助育人的工作成效,满足学生在学业、技能、素质、能力等方面深层次发展需求,多维度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资助对象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活动,引导资助生主动规划未来,克服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人生,主动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规划,鼓励其积极参与大学活动,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用美好回忆来充盈。一方面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让负担阻碍了对人生梦想的追求;另一方面找到自己的方向,打造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这才是就业的竞争力所在。

3.細心关怀,“教”与“学”并重

“00”后学生俨然成为当今大学的主力军,他们个性鲜明,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在处理事务时坚持己见。在处理此类大学生的问题时,要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帮助资助生重树学习信心,首先要克服自卑心理,其次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不断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大学生个体的不断进步、高校资助工作的提升和创新,来构建“友好和谐”的校园氛围,为高校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以精准资助为抓手,以成长成才为方向,探索道德品质培养、物质帮扶、能力拓展、文化浸润相互融合的育人型大资助格局,有助于加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完善,对促进育人实效有重要意义。针对广大青少年,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弘扬奋斗求实精神,是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切实地在实践中受教育、出成果、长才干,了解国情民意,才能真正实现反哺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剑富,韩岳丰.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历史回顾、演进逻辑及未来走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0):79-84.

[2]朱阳莉,李洪锦.高校大学生资助结构配置合理性分析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9):14-18.

作者简介:邬心迪(1995-),助教,研究方向:资助育人、农产品价格分析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家庭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家庭“煮”夫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