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刍议

2021-11-30 00:09董青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代化生产

董青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沙河街道办事处,山东 滨州 256600)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过渡和运行,形势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正逐渐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的方向发展。依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手段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也应运而生。而如何使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和谐共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重在探讨如何改进农业生态环境,以不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与斗志,特别是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更是获得了非常卓越的战绩。从2016 年提出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0 年的落实,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不仅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还有各项措施的落实,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日渐增强,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使得我国农业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经济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都被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中,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短期来看,经济与环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当农业发展之后,就会带动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上升,从而可以为农村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可以利用更好的技术措施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而且,农业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物流体系建设、互联网服务体系建设等等,促使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能拉近农民与时代发展的距离,提升农民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二、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困境

(一)发展保障不力

生态农业要想快速推广和发展,除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技术的保障。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农民,似乎并不看好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相对于生态农业,他们更愿意将资金和研发团队投在高新领域,而对于农业这种传统产业,投入大、回收慢,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农民本身来说,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参与到农业生态发展中,最终形成的局面就是“政府旁观、企业观望、农民无力”。尤其是目前,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烈,很容易出现技术剽窃的问题,让政府和企业花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研发的成果被轻而易举地盗用,让投资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没有明确获得政府支持和补贴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企业愿意在农业生态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而对于农民来说,原本应该作为生态农业的主体和受益人,但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更多的人选择了外出发展,留在农村发展的基本都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或者妇女,这些人不但缺少创新的能力,甚至对一些先进理念都缺少足够的接受意识,这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二)生态意识薄弱

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是受传统农业思想观念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次之,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更加关注农业产出,大力开发耕地及其附加资源,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种农业问题累加,导致不可恢复的环境问题。这种农业发展方式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符合我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也不符合我国转变农业发展结构和方向的政策目标。

(三)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尚未建立起来

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的一种模式。然而,目前我国各地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不均衡,机遇与技术和制度的约束,导致了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中,现代化生产模式尚未建立。各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均,未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并且各地在农业合作方面虽然推行了多种合作经营方式,但农户的固化思想较为严重,现代机械化作业和农机具现代化推进过程较为缓慢,导致了农产品深加工程度较低,影响了各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三、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

(一)提升生态系统能力

经过多年粗放式的发展,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明确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农业和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生态发展是关键的因素。因此,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起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局面,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农业发展中,从生态环保角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充分结合自然因素、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让农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相协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要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制定全面可行的实施方案,对现有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整合,从而建立起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共同发展。

(二)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

受到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和观念的影响,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环保意识并不强烈。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切实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我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需要加强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展有关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的教育活动,使得生态环保意识得到普遍建立,有效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境问题,使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到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提高农民对其周围生态环境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其次,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必须落实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在基层反复宣传生态环保意识,实时更新相关数据,让基层群众能够了解和掌握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使基层群众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全面地看待生态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农业产量和质量忽略了环境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意识,才能真正地落实为行动,生态环保意识的建立和教育是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性工作。

(三)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应当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根据生态规律以及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根据农村土地特征,对农作物的生产结构进行创新,改变原有的单一结构,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而强化生态系统。另外,还可以构架立体养殖模式,将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共同生存,使其成为一个微缩的生态系统,从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整个生态资源与环境都能得到保障。

(四)发展农业经济,反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

加强农业现代化,推行现代化生产模式,做到结构调整引导供给侧优质改革。在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由传统单一作物主导,向以主营作物为依托的多元化发展迈进,从而使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二者处于和谐发展状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适合地方生产的后续替代产业,从而逐步发展成为以主营产业为依托的,多元化产业发展的农业大国。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中,应结合自身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后续替代产业。我国拥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大力推行使用现代化农机具,发展特色有机蔬菜、林果种植业、优质畜牧业和水产业,利用水域来取得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使农业形成以多元化产业共同发展的优势产业格局。

(五)构建和完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农业体系。一方面,优化升级农业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在农业日常生产活动中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网络信息化水平的内在要求;而通过农业生产技术革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破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又是现代化农业体系中调整合优化农作物生产布局和农业产品产业结构、增强产销渠道、丰富农业销售内涵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利用国外先进农业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完善我国的现代化农业体系,用先进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优化升级农业模式,建构集约化农业模式,走以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结束语

生态农业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要将农业生产与自然规律、环境、生态相适应、相协调,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从而让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理念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实践。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环保、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形成双赢共建的局面。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现代化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