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拓宽小学家校共育渠道的实践探究

2021-11-30 01:51山东省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共育家校

山东省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 张 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家校共育的根本目的。在“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拓展与改革也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家校共育实践中,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拓宽家校共育渠道和空间呢?

一、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建设公共交流平台

长期以来,在学生管理尤其是学校生活和管理中,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但是,我国在教育管理方面长期施行的是一对多的管理模式,即一个教师要负责和面对多个学生。在教师人数较少,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根本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也大打折扣。家校共育模式的出现,使得压在教师肩上的担子减轻了一些,但是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教师的负担仍旧很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云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也成为现实。如今,许多学校都建设了公共管理平台和教学数据库,教学管理效率也因此而大大提高。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构建集教学、管理、测验和评价功能于一体的公共交流平台,为家长、学生和教师多向交流提供更多的方便,切实发挥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积极作用。所以,学校教务处、管理部门要出台管理制度,要求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 等构建家校公共交流平台,利用家校公共交流平台推送班级事务安排、教学管理通知和相关的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学校的安排,确保家长的知情权。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公共交流平台的作用,将各种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家长帮助、监督下学习,促使老师结合学生关心的话题、社会热点、班级事务等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方面积极收集、听取家长的建议,以拉近学生与家长、教师的距离,增进各方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家校共育质量。

二、提高信息共享度,激活家长的管理热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也是家校共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推动力量。不过,过去在家校共育中,由于时间不足,缺少管理经验,所以许多家长都没有积极参与其中。由于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无法发出声音,地位被动,所以一些家长在家校共育中干脆当起了隐形人。家长地位被动和缺失,会直接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

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家长在家校共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就如何激发家长的管理热情做出了安排和部署。公共交流平台的出现,为家长与教师交流提供了方便,依托公共交流平台,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如许多家长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还非常关心他们能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从哪里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开展知识检索和查找活动,为学生解疑释惑,通过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和完善,教师指导学生查找相关信息,获取相应的知识内容,通过网络制作微课,借助网络提出问题,解决学生的困惑。为此,在日常管理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记录好学生档案,以备家校共育使用。在公共交流平台上,教师要为家长提供教学资源综合平台信息,让家长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开展学习。还要及时将学生在校情况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等,知晓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情况,与教师一起商量对策,帮助学生制订学习方案,制订家庭教育计划,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可以激活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热情,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尊重双方权益,组建家委会网络交流群

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家长与学校的桥梁,也是增进双方了解的纽带。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委员会起着沟通、服务、参与、管理作用。

如今,许多学校都在班级、年级组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校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也在家长与学校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想拓宽小学家校共育渠道和空间,必须重视和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引领作用,借助家长委员会带动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要尊重家长的权利,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家校沟通云平台,组建家委会网络交流群,实现与家长委员会的实时沟通,促进家校共育深入发展。还要为家长委员会提供资源支持,搭建网上家长学校,为家长参加线上线下学习和教育提供便利。同时,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传统,将线下活动与线上交流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家庭教育论坛、集体学习和共建共育活动,借助活动弘扬家庭教育新观念,探讨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面临的现状。

另外,还要引导家长委员会经常性地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探讨家庭教育方法,并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监督、测、评作用,允许家长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切实解决家校共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四、优化教学管理资源,建立网络共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互联网+”时代,小学家校共育创新实践,也是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整合与继承,信息传播与扩散。

小学教学管理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优化教学管理资源,建立一体化的教育模式。那么,如何建立一体化教育模式呢?我认为,首先要认清互联网发展形势,打造“互联网+”学校共育机制,合理划分家长和学校在学生管理、家校共育中的责任,依托公共交流平台实现家校共育,在平台建设的同时,在教学管理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包括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促使学校教育在创新发展中更加关注、照顾家庭教育的发展形势,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顺利对接提供渠道。然后,在教学管理中,将学生、家长、教师都吸纳进来,促使各方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为学生敞开心扉、反映问题,家长发挥积极作用提供好的环境。

例如,在教学评价中,发挥家长和学生的作用,将家长评价、学生自评都纳入评价范畴。然后,借助互动平台,及时将评价结果借助网络反馈给家长和学生,有意识地让家长发挥教育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建立网络家校共育模式,可以促使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优化小学家校共育的效果。

五、注重班级网站建设,丰富网络课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想要有效开展小学家校共育活动,应当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班级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借助班级网站构建,邀请家长和教师加入其中,使得学校、家长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其中,借助班级网站加强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构建完善的班级网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借助实际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知识内容。在班级网站构建的基础上,丰富网络课程,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科技也得到发展,网络也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借助网络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中,督促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内容。通过网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借助网络课程的开设和完善,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保证远程开放教育活动。通过班级网站建设,引起家长更加重视孩子教育,借助网站浏览,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以及梦想,将家长引入教育中,为家校共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借助这样的方式,实现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和交流,让家长参与到整个教育活动,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因此,班级网站的构建,可以丰富网络课程,加强学校、家庭和学生的互动,保证家校共育活动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小学生成长,是全社会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家长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路径,加强双方的联系,以汇聚家校共育合力,增强家校共育管理效果,为小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共育家校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